周 明
(宾阳县植保植检站,广西南宁 530000)
宾阳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践与探讨
周 明
(宾阳县植保植检站,广西南宁 530000)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以“绿色植保”为理念,以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协调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根据广西宾阳县基层植保工作掌握的基本情况,和2016年对全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的全面调查,就该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实践情况进行概述和总结,并就应用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农作物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宾阳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约14万hm2,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蔬菜、蚕桑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多达32种,年发生面积达27.33万~38.67万hm2。面对猖獗的病虫害,曾经长期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导致病虫抗药、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根据宾阳县基层植保工作中掌握的基本情况,和2016年对全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的全面调查,该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覆盖面积占32.1%,绿色防控区域的总体防治效果为86.80%,成效显著。当前,应用面积较大、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四大类型,即生态调控与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技术。
1.1 生态调控与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实践
(1)三避技术。使用薄膜拱棚、大棚、架棚等简易农作物保护设施,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避雨、避寒、避晒,从而改善了作物的生态环境,也阻隔和控制了病虫的传播流行。当前,已在宾阳县广泛推广应用。其中,早稻薄膜覆盖育秧、葡萄架棚栽培、瓜果蔬菜拱棚育苗等已全面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苗期三化螟、绵腐病、葡萄霜霉病;瓜果蔬菜苗期跳甲、猝倒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达85%以上。
(2)改造病虫适生区。最成功的典型案例是邹圩镇苏官塘蝗区改造。此地在历史上常年旱涝交替,坑洼遍地,主要种植高梁、玉米,是东亚飞蝗重发生地。1988年9月,蝗灾爆发,发生面积933.33 hm2,作物损失惨重。宾阳县通过在此地修筑水库,填坑改土,改种花生、红薯等作物,改变了飞蝗的适生环境,蝗灾再也没有发生。
(3)作物间套种技术。在水稻、甘蔗、玉米等主要作物种植区间套种植芝麻、黄豆、西瓜等显花作物,用于吸引螵虫、寄生蜂、蜘蛛、青蛙、蚂蚁等害虫天敌,并为之提供食物和繁殖场所,增加了农田生态多样性,达到生态控害目的。全县2016年间套种作物面积5.48万hm2,占总种植面积37.1%。
(4)稻田养鸭技术。移栽后约10 d,大田内放养雏鸭,抽穗灌浆后收鸭,稻谷收割后再放回大鸭。鸭可吞食杂草和田间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质有机肥,实现生态控害目的。该技术已在0.57万hm2绿色水稻和休闲水稻生产区推广应用。
(5)农业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结合农事操作采取的技术措施: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灭虫灭菌,培育健康种苗,合理施肥,及时排灌,适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园卫生等。例如,在水稻分蘖够苗后,及时排水晒田,既可减少无效分蘖,又可显著减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此项技术应用普及率已达95.2%。
1.2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实践
结合当地农田作物、生物和环境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实践,宾阳县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1)以虫治虫技术。主要以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甘蔗黄螟、二点螟和条螟。在螟虫产卵盛期,每667 m2插放蜂卡10~15张,螟卵寄生率可达21.3%~62.8%,水稻叶片卷叶率减少26~48个百分点,甘蔗蛀茎率减少15~35个百分点。2016年全县应用面积约0.59万hm2。
(2)以螨治螨技术。红蜘蛛、叶螨、锈壁虱都是柑橘主要害虫,它们繁殖快,种群密度大,抗药性强,化学防治效果差。近两年来,宾阳县开始利用捕食螨进行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只能作为辅助防治技术措施。
(3)以菌治虫技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制剂灭杀害虫。全县应用范围较广、防治效果较好的是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BT)、白僵菌、阿维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产品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甘蔗螟虫、玉米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经长期广泛应用,效果显著。2016年应用面积达7.77万hm2。
(4)以菌治菌技术。使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加工制作而成的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农药防治各种作物病害,主要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用蜡质孢杆菌防治稻曲病;用宁南霉素防治病毒病;用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等。2016年应用面积达4.26万hm2。
1.3 理化诱控技术的应用实践
(1)性诱技术。主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甘蔗螟虫、果蝇和蔬菜螟蛾类害虫等。目前,仍处于推广阶段,应用范围小。但由于这些害虫性信息素(性诱剂)的品种越来越齐全,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应用范围也将逐步扩大。
(2)光诱技术。频振杀虫灯诱虫种类多,范围广,防治效果显著。但由于购置、安装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应用进展缓慢。目前,主要用于果树和高效益经济作物的害虫防治。2016年应用面积0.17万hm2。
(3)色诱技术。诱虫板仅对趋色的小型飞翔害虫有效。当前,应用是以黄板为主,防治蔬菜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2016年应用面积0.31万hm2。
1.4 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技术的应用实践
自2006年我国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宾阳县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配套农药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安全使用等应用技术。
1.4.1 使用农药种类和结构的转变
所有剧毒和绝大部分原药为高毒的农药品种已彻底停用,少部分仍在使用的原药为高毒农药,并且仅使用于特定作物品种和特定的施药方法。中毒农药使用逐渐减少,高效、低毒、微毒农药成为当前的农药主流。同时,传统化学农药不断被新型高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所替代。农药乳油剂、油剂等剂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粒剂、水剂等环境友好剂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1.4.2 农药使用方式、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农药喷雾器械为人工喷筒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现已普遍替换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担架式机动喷雾器。无人飞行喷雾机也在迅速推广应用。因此,农药的雾化程度、使用效率、作业效率、作用效果都有大幅度提高。农药撒施、埋施等环保使用方式在不断推广。
1.4.3 农药使用数量的变化
由于高效农药不断涌现,施药方式、方法不断更新,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全县农药用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539.13 t(拆百量)下降到2016年的299.14 t,减少了44.5%。
2.1 绿色防控技术的自身缺陷
(1)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单一。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实用性强的品种有限,其田间应用技术还不成熟,系统性不强[2]。
(2)有些技术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农户或业主难以接受。例如,频振式杀虫灯。(3)部分技术应用范围狭窄,应用对象专一。如,性诱技术。
(4)技术应用速效性差,作用滞后,应急防治效果不佳,对病虫害种群控制往往不能达标,大多需要配合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2.2 绿色防控技术的认同
部分绿色防控技术还没有得到农民普遍的认同,全面推广应用难度大。究其原因。
(1)化学防治技术与绿色防控技术相比,使用方法简单,见效快,效益高,农民更乐于接受。
(2)部分绿色防控技术原理有一定的深度,且操作复杂,农民掌握和运用的难度较大。
(3)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主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而农民更关心的是农产品数量,对绿色防控技术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也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
2.3 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
近年来,宾阳县开始推广应用稻—灯—鸭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但全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仍较分散、单一。植保工作者应认识到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重要性[3],勇于探索和创新,分别形成以基地、产品、靶标和作物为主线的多种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并尽早推广应用,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只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政府和社会多元推广力量,分区域、分作物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系列化、模式标准化、应用规模化。
[1] 杨普云,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7~38
[2] 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植物保护,2011,37(3):29~32
[3] 杨普云,梁俊敏,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