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17-01-21 01:45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石泉县石泉蚕桑

陈 晓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农林科技服务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泉县分校,安康 725200)

石泉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陈 晓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农林科技服务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泉县分校,安康 725200)

石泉县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石泉县 现代农业 经济发展 思考 对策

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 525 km2,人口18.2万,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

1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蚕桑产业初具规模

石泉蚕桑产业具有2 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陕南实施“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利时机,适时做出一县一业抓蚕桑的重大决策,将各类要素资源向蚕桑产业聚集配置,实行桑园围绕大户建等,全力打造西北蚕桑第1县,蚕桑产业发展迅速。

1.2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石泉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畜牧业已成为石泉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4.34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7.7%。

1.3 设施蔬菜工程建设开局良好

石泉县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是设施蔬菜。在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以奖带补,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全县已建日光温室和水泥骨架大棚184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

2 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基础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2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业水平不高。

县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占领不了市场制高点,市场开发能力弱,经济效益未得到有效提升。

2.3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滞后,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强,作用发挥不够。

3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要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将无机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以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

4 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4.1 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石泉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扎牢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1)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科技投入政策,并落到实处。(2)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作为支持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和完善一批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3)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贷款用途,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

4.2 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按照一县一业强龙头企业的要求,把培养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紧紧围绕全县蚕桑、畜牧、农产品等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并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开展联合、重组、合作,加大产业化项目的策划、招商和实施力度,力争每年诞生几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4.3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目前,石泉现已被农业部列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因此,要围绕石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 总结

石泉在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坚持农民与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合理构建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石泉县石泉蚕桑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石泉之歌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南秦岭石泉—汉阴北部金矿带黄铁矿形貌及分形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