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加措
甘肃省玛曲县藏医院,甘肃玛曲 747300
浅谈甘南藏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
尕藏加措
甘肃省玛曲县藏医院,甘肃玛曲 747300
在甘南州藏族传统文化大家庭里,藏医药学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医学理论较完整和诊疗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以临床经验为基础的药物学,在民族医学体系里面是独树一帜的。该文将对藏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藏医药学在甘南地区的发展之路进行简要论述。
藏医药学;甘南州;发展现状;创新
藏医药学是历史上众多的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高原地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形成的一套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将中原地区和国外一些地区的医学文化以及佛教理论吸收起来融合发展而形成的。藏医药学的出现,为藏族人民在生存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医药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是中国藏医药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第一家藏医药科研机构就率先在这里成立。因此,如何将甘南州藏医药学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是一个重大命题。
1.1 藏医药学的历史发展进程
藏医药学理论体系是以民间疗法为基础,把中原及国外的医学知识和宗教理论吸收进来,并根据医疗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藏医的针刺术、放血术和灸疗法最早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高原地区的藏族社会步入农牧业阶段,藏族人民学会了制作酥油和酿酒。这时人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疗法,例如在伤口上涂抹酥油汁,用酒糟治疗外伤等等。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并统一文字,引进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医学传入西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于公元641年联姻,她进藏时,带去了一些医方、医疗器械和医学论著。这些医学论著被编译成藏文医著《医学大全》,成为吐蕃王朝藏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
8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培养了“藏族九贤医”。九贤医中最著名者为宇陀.元丹贡布,他广泛吸收中医和国外医学精华,在此基础上,又将自己的临床医疗实践经验总结起来,撰写出《四部医典》。《四部医典》在藏医药学史上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它的成书标志着藏医药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已经确立,为后来的藏医药学发展成独立科学奠定了基础。
1787年,四川德格地区的藏医药学家帝尔玛.丹增平措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年的实践经验,写出《晶珠本草》一书。这本书集藏药之大成,是在藏医药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药学经典著作。
1.2 藏医药学的传承
藏医药学的传承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即“口耳相传”形式;“师徒、父子相传”形式;以寺庙为中心的医学教育;现代藏医学院校的正规教育。
以寺庙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最早出现于8世纪,在17世纪最兴盛。在甘肃的拉卜楞寺建立了“曼巴扎仓”。在“曼巴扎仓”主要以集体讲经形式进行医方明的讲授和学习,在甘南的卓尼本巴沟贡巴寺、碌曲郎木寺的藏传佛寺中也设有“曼巴扎仓”。而集医疗与教育为一体的机构“门孜康”始建于1916年,其作用主要是培养医务人员为群众防病治病。
西藏和平解放后,藏医教育模式开始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一所培养了15名藏医的藏医中等专业学校最先在拉萨创办起来。1959年拉萨市藏医院成立,也就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1972年,拉萨市卫生学校招收了将近200名学员并且为此增设了一个藏医班。这批学员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各地,为藏医药学在西藏各地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1年开始一直到1986年,自治区藏医院每年都招收来自西藏、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的学员举办一期藏医进修班,这些学员学成后回到各自的家乡行医治病,成为当地藏医药事业的骨干。1985年西藏大学第1次招收了27名高中毕业生并且设立藏医系,这是有史以来藏医学培养的第一批高级人才。1989年,西藏藏医学院正式成立。
1.3 藏药
传统的藏药是以纯手工工艺制作而成。传统的教规规定,药品制成后,一般为了祝愿药物“灵验”起效要由僧侣诵经7 d。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藏现有藏药厂20多家。这些藏药厂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的制药工艺,使传统的藏药以全新的剂型和品种打入市场。目前西藏已开发出多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新藏药产品,其中治疗胃病、风湿、关节炎、心脏病等疾病的藏药较为畅销。
2.1 甘南州藏医药学概况
甘南州藏医药学在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藏医药学专家。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其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充分体现出甘南州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甘南州藏医药学独具甘南的民族特色,所以甘南藏医药学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法和外治法。据史书记载,藏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曾达到进行开颅手术的程度,但因其风险太大,导致一部分技术已经失传。
藏医药学是藏民族的一大发明,现阶段在国内虽然有所起步和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太协调,而藏药真正形成品牌的少之又少。与其他地区相比,甘南的藏药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近年来,西藏、青海把藏医药作为省级支柱产业,提到战略高度来来扶持发展,有些领域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有些藏药企业开始步入中外合资的发展进程。而就甘南州而言,藏医药学的发展要规范化、条理化、步入正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2 甘南州藏医药的特点与功效
甘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由于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药物活性成分高,再加上特殊的炮制工艺,药物自然疗效显著。因此,藏药具有天然纯正、用药量少、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等优势。
藏药因其发源于雪域高原,配方组成多为草本植物。具有低成本,高疗效,操作简便的特点。它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来治疗疾病,无毒副作用,对当今产生耐药性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例如碌曲县藏医院开展的软肝疗法对早期肝癌和肝硬化,有很好的效果。
2.3 藏医药学独特的治疗类别
据藏医药传承人之一—道吉仁青介绍,甘南州藏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其治疗方法也较独特,如诊断法包括一般诊断法、特殊诊断法、脉诊、尿诊等等。
据了解,藏医在早期的发展进程中,就曾绘制人体解剖、药物等,内容比较简单。后来在桑吉嘉措的主持下,开始编绘整套的藏医挂图—曼唐,目的是发扬藏医的优良传统,并提高人们对藏医的接受度。全套曼唐共79幅于1704年绘制完成,其内容有医学起源理论、生理解剖、病因病理、治法药物、外科器械、病状诊断等等,几乎囊括了藏医学的一切。这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4 甘南藏医药学的传承方式
藏医药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它在民间的传承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藏医世家世代相传的传承方式;另一种是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
甘南地区藏医药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公元9世纪,迭部地区出现了一个著名的藏医—扎吾曼干,他在迭部行医治病,同时广收门徒,使藏医药学在迭部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17世纪,迭部地区出现了古达曼巴仓家族,这是一个著名的藏医世家,这个家族先后出现了七名著名藏医;碌曲地区的著名藏医药学家有13世纪的吉格、17世纪的娘仓卡隆曼干;19世纪,卓尼地区出现了一批著名藏医,有贡却慈智木、慈智木嘉措、智华、贡布塔、达尔吉、卓玛等。这些藏区土生土长的藏医都有着精湛的医术,都为藏医药事业在甘南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拉卜楞寺先后涌现出百名优秀的藏医药人才,他们为继承和发扬藏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公元17世纪,精通藏医理论,一生行医为名的藏医安果·南卡桑盖。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甘南州各地相继成立了藏医药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如:1976年,夏河县藏医院成立;1980年碌曲县藏医院成立;1984年玛曲县藏医院成立;1985年卓尼县藏医院成立;1988年迭部县藏医门诊部成立;1979年,甘南地区第一所标准的、国家认可的藏医药教育机构—甘南州卫生学校成立;1980年,成立了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它是第一所州级藏医药研究机构。
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很多民族医药学都趋于萎缩或被时代淘汰,历经2300多年历史的藏医药学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与中医、西医并重的医学体系。这既证实了藏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提出了如何让藏医药学现代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3.1 现代化的藏医药学,应该具有先进性。
现代化藏医药学具有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先进性。从阐释藏医药基础理论,到临床的诊断治疗,甚至包括饮食起居和药物的运用,既要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更要充分将藏医药的固有特色体现出来,这样甘南州的藏医药学才能同时代一起前进。
3.2 现代化的藏医药学,应该具有标准化
甘南州的藏医药学要加快其现代化的进程,就要向中医和西医学习,制定出统一的、国际和国内均认可的藏医药技术标准体系,例如藏药生产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等。只有制定了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标准,才能使藏医药步入标准化的正轨。
3.3 现代化的藏医药学,应该具有国际性
藏医药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从藏民族居住地走向内地、走出国门。而藏医药学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拥有世界通用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国际公认的科学标准。要面向全世界,不分地域与民族,广泛适应人类身体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需求。
3.4 现代化的藏医药学,应该具有综合性
现代化的藏医药学,其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可操作的临床治疗技术,都要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科技技术中广泛吸取精华成果,充分显示出综合性的特点。
[1]宇妥.元丹贡布,等.四部医典[J].李永年,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2]桑旦.新编藏医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
[3]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71-273.
[5]周则,卓玛.浅谈藏医药发展的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4):74-75.
[6]牛海花,东生玲.浅谈藏医药学[J].临床合理用药,2013(10)6:114-115.
[7]德吉.浅析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4):77-78.
R19
A
1672-5654(2017)05(b)-0190-02
2017-02-1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4.190
尕藏加措(1980-),男,藏族,甘肃卓尼人,本科,主管藏药师,研究方向:藏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