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208
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黄小平,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208
该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指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科研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系统规范的科研培训不够,导师指导和监管不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科研经费不足,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是制约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强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科研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热情,提升科研综合素质及研究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发挥导师的言传身教作用等综合措施是中医院校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对策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能提高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活动是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科研能力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是评价研究生质量的关键指标,为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日益明显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创新性思维,且能熟练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科研方法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因此,在中医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就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一些对策。
1.1 对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1.2 系统的科研培训不足
由于目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模式,很多高校为保证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时间和效果,不断压缩科研课程学习的时间,精简科研课程教学。对于如何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技能均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譬如对科研方法学、循证医学以及统计学等课程的内容介绍少,忽视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而且,在中医药院校,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知识的局限性,加上科研技能训练不够,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欠缺的问题尤为突出[2]。
1.3 导师指导和监管不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导师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指导者,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部分教师学生过多,导师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对研究生悉心指导,只要求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任务,而忽视科研方法与创新思维的指导和训练。加之研究生只求写出学位论文毕业获得学位,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
1.4 科研经费不足,硬件设施条件较差
科研条件是支撑科技活动的重要基础。科研条件包括大型科技设施、科技文献及科技基础数据、科技规范和标准、生物资源及标本等各种硬件及软件。相对于国内其它院校,中医院校由于过去底子薄,加之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条件的建设还比较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
1.5 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严重
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界中一些集体和个人为了谋取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违反学术道德,违背学术良知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结果、数据的捏造或伪造;未经著作权人允许,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论文中署名“搭便车”等现象。在很多中医药院校,由于缺乏学术监察制度,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存在伪造或修改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现象,科研缺乏诚信,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普及,树状传承模式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这一模式以某一传承路径为主线,衍生出各支派、各层级、小众化的文化传承保护的多种方式。溢出的交错组合的旁支,凭借其稳定的文化主干维系在一起。京剧、淮海戏等戏曲,镇江香醋、绿茶的制作技艺,太极拳、形意拳、大成拳、少林拳等拳术,这些文化项目传承内容丰富,门派林立,各门派及其传承人都有独门绝技。传承保护机制较为灵活,既有群体或个人传承保护,也有机构、组织传承保护。故而,这些文化项目应对社会蜕变的能力较强、方法较多,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和存续状态也比较好。
2.1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由于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课程学习的局限性,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应当在这些方面要进行强化,如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创新,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交流与互动。另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也要突出现代前沿的发展及与交叉学科间的联系和应用前景,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潜力,紧跟学术前沿问题,拓展对研究生扎实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2 强化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应尽可能地参与到科研实践的各个环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首先,应当让研究生进行科研选题的训练,通过研究生自主查阅文献和了解国内外进展,凝炼科学问题,这是提高研究生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过程;其次,应鼓励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学习并参与科研活动,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切实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可鼓励研究积极参与省、部级甚至国家级标书的撰写,通过标书撰写过程,了解科学问题的凝炼、研究内容的设计等[3]。
2.3 提高研究生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热情
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研究生对科研的认识,熟悉科研工作的相关问题,端正科研态度,培养科学、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另外,在培养过程中加强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让研究生了解医学中的诸多疑难问题,介绍医学科学史上典型成功的科研范例,使他们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科研兴趣,从而激发科研热情[4]。
2.4 提升研究生科研综合素质
首先是自学能力。研究生必须学会主动猎取和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提出问题,并努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创新能力。要鼓励研究生形成积极求异和变通、发散的创新思维,使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为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再次就是培养研究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5]。
2.5 培养研究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竞争意识能让学生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其在学习或科研上相互竞争,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与科研能力,以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迅速成长。合作意识能让研究生充分意识到合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在相互合作中不断进步、相互弥补,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2.6 导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高层次的导师群体,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首要保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导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但要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对科研工作的严谨作风上。导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感染性和渗透性,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研究生的质量均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科研能力培养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出具备良好身心适应能力、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中医药学科技人才,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1]颜汝平,平秦榕,梁剑伟,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37(10B): 88-90.
[2]罗广波,邢岩,林彬.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2):108-110.
[3]黄佳祎,冯涛.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86-488.
[4]莫小强,陶丽华,唐乾利,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30(30):12-14.
[5]刘向荣,罗玉敏.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2015,28(32):351.
R473
A
1672-5654(2017)05(b)-0090-02
2017-02-18)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4.090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JG2013 A021);2015年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10210001002058);2014年校级教改项目(18)。
黄小平(1974-),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邓常清(1963-),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E-mail:dchangq@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