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乐田+曹世民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涉及的国家数目和人口数量之多,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经济、教育和各产业等多层面来讲,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等国家都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关系,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我国就在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合作和贸易投资等,都提供了大量的有效资源。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软实力,也是发展一国知识型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本文通过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需要从沿线区域国家的需求、我国的经济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等方面来进行长时间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职业教育合作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国家数目和人口数量之多,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带一路”的提出表示着中国要打破被动的遵循国际社会规则的状态,主动的进行角色的塑造,以此来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的国际环境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沿线区域国家的共同发展提供帮助。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意义与现状
(一)我国对外职业教育合作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我国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深刻的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区域国家的合作关系,而多方面的合作中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作为基础性合作项目表现出了十分深远的意义,可以促进实现互利共赢也可以加速中国与沿线区域国家的繁荣发展。
(二)我国与非洲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基础性与可行性具备良好条件
随着我国与非洲同盟关系的深化,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也逐渐加深了合作。埃塞俄比亚为例,由我国商务部开展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在2007年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的招生工作也在2008年步入正轨。通过这样的职业教育合作的模式,就能够促进中国和非洲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合作与职业性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合作从单项援助走向双向交流,从短期走向长期、持续与深入的合作形式。
(三)与南亚各国职教合作具备良好发展预期及提升空间
我国与南亚各国在多方面合作交流的状态十分良好,特别是在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交流,都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形式交流。在“一带一路”提出后,我国与南亚各国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援助和被援助,更加是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三、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形式的相关建议
我国的需求倾向是教育合作与交流,通过整合现存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来促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项目,进而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
(一)我国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合作方式
对于教育合作的深入进行,不仅仅要提供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项目,还要持续对教育合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进行投入的重视,更细节化的对大纲的确定、课程的选择和教育教学的过程模式进行指导和引导;需要加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中的本土化人才培养,再向非洲国家提供基础性教育设施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援助;根据非洲和我国的实际产能状况,应该发挥我国的生产新技能优势,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率;考虑到相关的政治问题,应该为双方职业教育项目的合作签署提供相关保障的条约。
(二)我国与南亚等国家的教育合作方式
可以恰当的利用援助和工程承包的方式来进行各种贸易的全面发展;按照南亚国家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坚持共同的教育理念,从增加南亚各个国家公民来我国留学的人数和奖学金的名额开始,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专业的范围,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从各个方面来完善我国与南亚各国的职业教育合作方式,结合南亚各国企业生产技术来进行课程选择的相应调整,是毕业生在毕业的同时能够顺利并且对口的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也需要促进南亚各国的职业教育特色,保障学生就业率的基础上,也为企业培训工作减少了一定的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我国就在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合作和贸易的投资等,都提供了大量有效资源。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软实力,也是发展一国知识型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本质上来说就是各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合作培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与援助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应该以沿线区域国家需求的不同,具有一定针对性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输出给沿线区域国家,从而真正实现沿线区域国家在教育等各方面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
[2]楼世洲.从援助走向合作:基于“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 (5):1-5.
[3]朱耀顺,范全欢,李盼盼.中国--南亚高等教育合作发展途径的理论思考[J].黑河学刊,2015(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