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美珠++李建伟++耿李姗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潮悄然兴起,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概念
1909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首次提出“就业能力”概念,就业能力也可以称为“可雇佣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综合素质的开发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所取得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以及实现就业理想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等。
2.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大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从广义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学校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仅包括相关知识、技巧的培养,还包括心理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素养的培养;从狭义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而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式应多样化并有一定针对性,为大学生日后就业奠定一定基础。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与职业理想期望的薪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上,大学毕业生存在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而且大学毕业生跳槽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上,由于信息闭塞,对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不了解、不熟悉,且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和应聘经验;在职业选择上,大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和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匹配不协调,导致大学生的求职动机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国家采取多种有效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但由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
1.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降低大学生就业方面障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被视为一种教育理念,能够从思想上解决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障碍性因素。现阶段大学生群体队伍不断壮大,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有利于提升其就业积极性,培养其进取心。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降低学生对就业的恐惧感和困惑感,激发其就业潜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间接起到降低大学生就业方面难题的作用。
2.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对其今后的就业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其在就职过程中能脱颖而出提供一定保障。
3.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从历年的教育实践情况来看,相对于中职等阶段的教育,大学阶段学生专业知识积累更为深厚。但是单单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也非常重要。针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有限的现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能够使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一定提升,运用这些技能时就会更具时效性与适应性,促进其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充分满足市场需要。
四、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难以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趋众现象严重,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带来严重冲击,不利于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由于生活和学习中难免存在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就业观趋众,致使学生容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很多学生面对这个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时会存在一定畏惧感,害怕自己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不敢去创业或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相比之下,更愿意选择一些稳定的职业。同时,一些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时重视度也不够,形式大于实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工作成效。
2.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实践能力是指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物质成果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一部分高校大学生较为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时由于经费等问题组织实践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所具有的实践经验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他们更不能运用所具备的实践经验去创业。由此可见,如何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3.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团队有待优化
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必须有一个较为优秀的创业教育培养团队正确引导学生。但是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些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应付学校所交予的任务。同时,学校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方面做得不够,不仅没有采取合理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相关知识水平,也没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安排教师通过项目去切实提高其创业实践能力,以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日后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1.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我国高校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时转变其传统就业思想,消除其趋众就业心理。学校可以开设就业心理课程,邀请心理学权威人士进行授课,从心理学角度消除学生在面对这个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时的就业畏惧感,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创业时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以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重视创新培养模式
高校应当积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重视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首先,学校应当深入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不仅要定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使其积极了解和掌握创业技能、创新方法等,而且还要开设配套课程,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融入其中,形成课程体系;其次,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交流讨论、案例教学以及问题式教学方式,全面实现互动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成效;最后,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调整培养模式。如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创业人士到学校,以讲座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内容加以完善,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价值与意义,进而达到提升其就业能力的作用。
3.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单凭授课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而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平台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第一,高校可以投入一定经费,通过组织一些科技竞赛、创新科技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空间展示自己,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第二,高校还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采取让学生参观访问、实地调查以及模拟营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艰辛、管理的艰难,强化其实践意识。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日后就业的抗压力素质,而且能够起到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
4.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有着密切联系,从某种角度而言,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高校应当引导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消除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教师开展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二,高校应当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不仅要采取定期外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和实习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实践使其更加全面地掌握指导技巧,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机会,使其参与到一些创业项目中去的方式丰富其相关经验。第三,高校还应当重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继续教育工作,可以邀请一些权威专业人士到学校中来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师能够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四,在教师人员选聘方面,学校不仅要选聘一些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工作,而且还要适当聘请校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营销、投资等方面的专家来学校进行客座任教,组建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高的教师指导团队。第五,学校可以采取将教师的绩效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的方式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一些指导能力强的教师,要给予一些奖励,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间接起到提高创业教育培养的工作成效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义玲,蒋肖波.高教园区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J].经营与管理,2015(6).
[2]郭 莉,王 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