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国安
重奖背后的『高补贴拉客户』
文/殷国安
前不久,浙江苍南县树人中学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了总数为近800万元的奖学金。不少网友吐糟“学校有钱任性,真是土豪”。也有人认为,这种豪奖传递给学生铜臭味十足的世界观。
苍南县树人中学是一所民办中学,始建于1995年,在县城中并非一线学校。据学校领导介绍,2016年高考树人中学文理科上一本线的有19人,“在全县排名第四,是全县唯一超额完成指标的学校”。学校还不忘强调,3年前这批学生考进树人中学的平均成绩是县里的2463名,而高考至少排进了全县前600名。
一届高三学生有19个人上了一本线,这恐怕不是一所公认的“学霸”学校,但学校为何花钱重奖高一新生呢?其实,这就是“拉生源”、重奖“勇夫”的做法。这次树人中学就是按中考总分的全县排名发的一次性奖学金(全县前1300名奖励10万元,前1800名奖励5万元……前3300名奖励2万元),结果239位同学获该项奖金共计787万元。
目前,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产生了“一中现象”,即一个县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生源往往向一两所重点中学聚集,进入所谓的“一中”就等于拿到了半张名牌大学的入场券,考不进“一中”意味着前途黯淡。
与“一中现象”相对应的另一个现象是民办中学的发展势头盖过公立中学,特别是民办中学的外国语教育、寄宿制成为竞争优势。所以,“一中现象”的背后往往是一所老资历的公办中学,还有一所民办学校。民办中学要想在短期内追上老牌公立中学,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吸引到足够优秀的生源,毕竟要靠高考成绩来说话。所以,吸引优秀生源成了很多民办中学短期竞争的关键所在。
有人会质疑,连全县的前3300名都要奖励2万元巨款,学校是不是在做亏本买卖呢?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中学很多时候就是在博一个进入“一中现象”的机会。因为一旦成为“一中”,品牌就有很大的溢价空间。
打个比方,之前网约车通过高补贴来吸引用户,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它在资本上的估值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这次苍南县树人中学花了近800万元来吸引优质生源看起来像“赔本赚吆喝”,但如果真实现了品牌估值的飞跃,也不算亏本。只不过这样赤裸裸地“用金钱砸”,和学校应有的斯文不太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