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员的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张孟璋 陈珍 陈斌
目的分析国际船员的梅毒筛查结果,提高对国际船员梅毒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方法根据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5—2015年对国际船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的梅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梅毒患者都相对缺乏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长时间在船上工作的患者感染梅毒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员;85.2%的患者靠岸后有性行为;梅毒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2~37岁。因此,应该将长时间在船上工作、船靠岸后有上岸活动习惯的船员作为梅毒控制的主要宣传和排查对象,并加大对这类船员的宣传力度。结论应该对国际船员中的梅毒易感群体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减少梅毒感染率。
行为干预;梅毒感染;筛查
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是防止传染病传入和传出的重要方法。梅毒是我国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感染病,主要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此外受温室效应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及国际交往频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梅毒在国际传播流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总结筛查和行为干预在国际船员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5—2015年国际船员传染病监测的梅毒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汇总。
1.1 一般资料
依据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资料,对2005—2015年厦门出入境国际船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的梅毒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0年来船员的健康体检中发现梅毒患者115例。
1.2 方法
筛查:根据各监测点的不同,从旅保中心、空港、海港的检测资料进行分层抽样,采集2005—2015年这10年间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筛查结果,收集检验系统中全部初诊为梅毒患者的检测资料[2]。港口地区的筛查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专业科室检测及非专业科室常规检测,具体的筛查内容包括外展采集血样、唾液快速检测[3]。
1.3 评定标准
试验方法:对船员采集静脉血或唾液,进行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检出阳性标本用PPA、ELISA法进行复测,对检测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对船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疾病防治情况问卷调查表,依据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并根据不同检查项目进行评分。
2.1 基本情况
在115例梅毒感染船员中,22~37岁的患者有95例,占82.6%。文化水平大都不高,81例(70.4%)患者学历在大专以下,且有98例(85.2%)船员在船靠岸补给时会有上岸性活动。有19例有过男男性行为,占16.5%。感染船员中,长时间在船上工作的有90例,占78.2%,其他船员25例,占21.7%。应将这部分船员作为主要排查和宣传对象,引导这部分船员主动接受筛查。
2.2 梅毒知识
在115例患者中,有90例患者知道梅毒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占78.2%;但只有35例患者知道如何预防梅毒,占30.4%。在梅毒预防宣传过程中应该加入更多的防治知识,将其作为宣传的重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
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性行为,梅毒属于可防控、可治愈的疾病,患者在感染梅毒后只要极早进行规范治疗,痊愈的希望很大。目前国际船员梅毒的发生率较高,梅毒流行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男男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宣传教育缺乏、国际船员对梅毒的防范意识及防范知识缺乏。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梅毒诊疗服务,防治队伍能力不足,服务可及性不够、机制不健全。通过筛查和行为干预,能够找出国际船员中梅毒的易感人群,从而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感染率。
本文主要依据厦门口岸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资料,对2005—2015年某厦门口岸出入境国际船员中发现的梅毒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梅毒患者相对缺乏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长时间在船上工作的患者感染梅毒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员;85%的患者经常上岸游玩;梅毒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2~37岁。然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梅毒感染船员为大专以下学历,而且,超过80%的感染船员在船靠岸补给时,上岸发生性活动。因此在国际船员梅毒防范工作中,应该将学历不高且有在船靠岸补给时上岸活动习惯的船员纳入主要监测和防范对象,加大对其宣传的力度,定期对其进行检测。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男男性行为也是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感染船员中,有16.5%有过男男性行为,应该对这一类船员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同时使其了解到男男性行为的危害。尽管有78.2%的患者知道梅毒主要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但是真正了解梅毒预防知识的却仅占30.4%,可见不了解具体的梅毒预防知识是造成其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后续的梅毒防治宣传工作中,应该提高宣传内容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加入更多的关于具体防治的知识。
开展行为干预的方式主要包括联系卡、问卷、回收后给予的小礼品、安全套、发放健康处方及健康讲座等[4]。征得同意后进行血样采集,并进行免费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还需送口岸传染病检测实验室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除害处理、口岸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处置、梅毒检疫查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对船员和船舶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检疫监督管理措施,具体包括;(1)调查不同类型船舶船员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特别是下地生活方式、冶游史等;(2)调查不同类型船舶船员掌握卫生知识情况、船舶医疗保障状况;(3)对不同类型船舶进行卫生监督检查,了解不同类型船舶卫生状况、医学媒介生物携带情况、船舶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通过对船员携带传染病情况、船员身体健康情况、不同类型船舶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寻找梅毒发生、传入的高风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6]。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首先要向船员们传递梅毒的危害,使其了解梅毒及时发现与规范就诊的重要性,尽量提高其主动接受筛查的概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梅毒宣传与新闻出版、广告电视等部门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梅毒防治宣传的知识讲座并制作公益广告。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电视等宣传途径传播梅毒的相关知识,减少社会歧视,在保障梅毒患者自尊心的同时,提升国际船员对梅毒的防控能力及防控意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与口岸传染病防控机构联系,做好国际船员的梅毒防控准备[7]。要将出入境船员等重点人群的梅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常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开设预防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重点人群的梅毒预防知识水平。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需开展针对国际船员的梅毒健康教育活动,在国际船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组织有针对性的梅毒预防讲座、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材料,提高梅毒防病知识知晓率。组织开展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同伴教育培训,倡导采取安全性行为[8]。通过免费发放、社会营销等多种方式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对公安、食品、检疫站等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相互协调,为了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应该将安全套供应情况纳入监管范围。针对梅毒疫情,政府还可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人群梅毒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及时就医意识。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商业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船员由于长时间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而海上不断重复的工作流程及娱乐性设施的缺乏,容易导致船员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初始梅毒的病发率逐渐上升。还应该提升船员的自我保护意义,降低不良性行为的发生率。在进行性行为时尽量使用安全套。为了避免梅毒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尽量使便器、洗脸盆、毛巾、衣物等做到专人专用,并定期进行消毒。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定期开展对船员的预防传染病教育,如果船舶行驶到卫生条件较差的港口进行补给时,要尽量做好防治措施,船员不是必要最好不要登岸活动。如果在航行过程中,发现有船员感染梅毒,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预防措施,将其进行隔离,并对其所接触过的物品、区域进行消毒,防治梅毒的流行和扩散。船医要经常对海员进行航海保健学、环境医学、航海心理学等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特定的作业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要加大对国际船员的梅毒筛查及行为干预的力度和针对性,实现对口岸梅毒控制的无缝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1] 岑玫喜,崔楚平,欧庆华,等. 云浮市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157-1160.
[2] 杨志俊,王静. 我国连续发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启示[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4):405-406.
[3] 周雯婧,任智晶,叶震璇,等. 贵州地区2013~2015年HIV抗体筛查及确证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41-2143.
[4] 赵庆伟,马书军,张凌薇,等. 4073对夫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传染病感染指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86-2990.
[5] 虞雪华. 结核病高危人群疾病预防疗效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268-2269.
[6] 叶兴东,何婉苹,黄雪梅,等. 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53-55.
[7] 陈仁友,张少华,尹爱田,等. 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27-529.
[8] 朵林,刘济,高世强,等.中缅静脉吸毒人员 HIV、HCV、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2079-2081,2091.
Analysis of Syphilis Screening of International Crew
ZHANG Mengzhang CHEN Zhen CHEN Bin Xiamen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Xiamen Fujian 361012,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syphilis screening of international crew, and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yphilis among international crew.MethodsThe data of syphilis patients found in the inter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of Xiamen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from 2005 to 2015 was analyzed.ResultsIt was relatively lack of ST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syphilis, the possibility of syphilis infection for patients chronically working on ship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ersonnel, 85.2% of the patients being engaged in sexual behavior and the syphilis being concentrated in the age between 22 to 37 years. Therefore, the crew chronically working on ship with habitually ashore activity should be propagandized and screened intensely on syphilis control, and propaganda enhanced.ConclusionGreater publicity need to be extend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rew of syphilis susceptible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reduce syphilis infect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yphilis infection; screening
R759.1
A
1674-9316(2017)11-000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1.001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 厦门 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