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栗树水库溢洪道工程地质分析探讨

2017-01-20 12:52唐清华
治淮 2017年9期
关键词:泄洪闸坡向溢洪道

唐清华

黄栗树水库溢洪道工程地质分析探讨

唐清华

一、工程概况

黄栗树水库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境内滁河支流襄河上游,距全椒县城西北23km,控制流域面积262km2,总库容2.3亿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黄栗树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正常溢洪道、副坝(非常溢洪道)、放水涵洞、渠首工程和小水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坝长255m,最大坝高32.2m。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与左坝头间隔一山头,采用四级消能结构,全长约839m,由进口导流墙、引渠、泄洪闸、泄槽段、泄洪渠及二~四级跌水等建筑物构成。以泄洪闸闸室末端为0+000桩号,至0+330段为泄槽段(含0+046~0+070处的一级消力池,0+205处滚水坝及0+275二级跌水),三级跌水滚水坝位于0+510处,四级跌水位于0+676处。桩号0-037~0+183为开山段长约220m,岩质边坡,其余为挖填结合,土质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

该水库于1961年开始建设,因投资等原因建设过程断断续续,于1994年整体建成。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溢洪道曾出现边坡坍塌、挡土墙倒塌等情况。2010~2012年申请国家投资对大坝进行了防渗处理,但溢洪道等建筑物未处理,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开展了水库安全鉴定,属病险水库,亟需除险加固。该水库目前正在编制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现就黄栗树水库溢洪道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探讨。因篇幅原因,本文仅述存在问题的溢洪道开山段及泄洪闸段。

二、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1.开山段两岸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开山段长约220m,岩质边坡,现状两侧边坡以峻坡为主,少量为悬坡,坡高约13~23m(含泄槽段护砌及挡土墙的高度),其中约在高程52.0~52.5m以上至坡顶为岩质边坡(峻坡为主),其下则为护砌及挡土墙。桩号0+183以下为挖填结合段,土质边坡为主,局部土石混合边坡。

(1)地层岩性

溢洪道开山段长约220m,岩质边坡,按岩性可分为两段,由溢洪道进口到溢洪道拐弯处(桩号约为0+100),长约140m,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称为“石灰岩段”,岩层产状 N40°E,NW∠80°~90°,岩层走向与溢洪道轴线夹角约60°,岩层近于直立,薄层~碎裂镶嵌结构,层理一般厚约2~5cm,部分5~20cm,断层、裂隙发育;地表及坡面风化强烈,局部已全风化,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坡面上岩石手稍用力就能抠动,雨天时有落石及小规模(体积一般小于5m3)崩塌现象发生;横切层理的裂隙可分为2组,一组为N70°~80°W,倾向NE∠40°~45°,在溢洪道右岸边坡为顺向坡;另一组为N50°~40°W,倾向SW∠40°~45°,在溢洪道左岸边坡为顺向坡。这两组裂隙发育程度相当,间距10~30cm,局部间距3~10cm。由拐弯处到桩号0+180左右,岩性主要为燧石岩、粘土岩、硅质板岩、碳质页岩、辉绿岩脉(岩脉侵入在燧石岩中)等,以燧石岩占绝大多数,称为“燧石岩段”,长约80m,这一段溢洪道与地层走向夹角为70°~50°,该段岩石为薄层~碎裂镶嵌结构,断层较发育,裂隙发育,横切层理的裂隙也有2组,性质同上;边坡岩体破碎,风化剧烈,雨天时有落石及小规模崩塌现象发生,其中粘土岩、辉绿岩脉风化更为严重,具弱崩解性。

(2)地质构造

1)断层

溢洪道中大小断层数量很多,共有13条,通过石灰岩段的有11条,有两条既通过石灰岩段又通过燧石岩段,由于1965年后新增了挡土墙、混凝土底板、防汛道路等,除F4、F11部分可见、F15大部分可见外,其余均被掩盖了。这些断层中顺坡向者少,仅有F5及F6在右壁与边坡斜交,还有F8断层因位于右岸陡壁顶部,产状不便量取,估计是顺坡向的,倾角约为30°~50°。其余各条断层在两壁上都是反坡向的,其中规模较大、破坏性严重的大断层有两条,分别为F11和F15断层,这两条断层均属平移断层,位于溢洪道左岸。

F11断层分布在左岸崖坡上,断层产状 N70°W,NE∠70°~85°,断层面上有厚约1~2m的断层角砾岩,胶结坚硬,局部夹红色粘土及砂礓结核,厚10cm左右。该断层走向大致平行溢洪道上游段轴线,断层顶面高程52~56m,断层两侧灰岩破碎严重,未设置护砌、挡土墙前在溢洪道段暴露长约135m,在0+130附近以产状N80°E,NW∠70°~85°延伸至左岸山中。根据各层石灰岩的错移情况,断层上下盘相对水平错移达45m左右,因而使断层两侧灰岩形成破碎严重的破碎带,且大都风化破碎成粉末状,浸水后影响溢洪道侧墙安全。

F15断层,产状 N80°W,NE∠80°~85°,亦分布在溢洪道左岸坡顶左侧,离坡顶约6~12m,有厚约0.4m的断层角砾岩,属平移断层,断层上下盘岩层水平错移达30m。该断层基本与F11平行,相距约20m。

2)节理裂隙

溢洪道开山段两岸节理裂隙颇为发育,特别是横切层理的共29条,分为2组。一组产状为N70°~80°W,NE∠40°,于右壁为顺坡向裂隙;另一 组 产 状 为 N40° ~50° W,SW∠40°,于左壁为顺坡向裂隙。两组裂隙发育程度相当,这样,溢洪道左、右壁各存在一组顺坡向裂隙,在与其他裂隙的组合后对边坡稳定甚为不利。

2.溢洪道泄洪闸地质条件

泄洪闸闸基建在弱风化的石灰岩上,本次勘探在闸中心线上游侧施钻了ZK11孔,该孔钻探及压水、注水试验成果表明,灰岩为碎块~片状的薄层结构,浅部岩层层面裂隙上时常夹有棕红色粘性土;44.98~40.88m高程段为弱风化灰岩,含白色条带状燧石结核及方解石脉,岩石破碎,中等倾角裂隙很发育,隙面多附有水锈,岩芯多呈3~5cm碎块状,少部分呈短柱状;40.88~21.50m高程段为微风化灰岩,岩石较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少量为大于10cm长柱状,裂隙较发育,隙面平直、规则,一般附有铁锰锈及泥膜,压水试验成功率低,已测得的灰岩透水率为5.61~17.33Lu,21.50m高程以下为新鲜岩体,但裂隙仍较发育,岩体透水率为3.04~3.69Lu。

三、溢洪道工程地质评价及处理建议

1.开山段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理建议

1)左岸边坡:溢洪道开山段左岸挡土墙顶以上边坡主要为峻坡(坡度45°~60°),局部为悬坡(65°~90°),坡高约为6~13m(自挡土墙顶部起算),坡顶覆盖层较薄,约为0.0~3.0m,系残积土。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坡面上发育有F11断层,现大部分被挡土墙墙后填土或护坡掩盖了,仅在泄洪闸左侧斜坡、桩号0+120等处坡面仍能见到断层角砾岩。

自进口 0-037~0+000段出露为F11断层角砾岩,桩号0+000~0+100段为石灰岩,薄层~镶嵌结构,0+100~0+180段主要为燧石岩夹粘土岩、辉绿岩脉等,其中0+000~0+050段(灰岩)岩石呈灰黄、灰棕色,已与一般灰岩颜色不同,因风化破碎手能抠动,该段岩石以硅质灰岩为主;桩号0+050~0+100灰岩呈灰黑色,产状清晰,但也已风化成碎块~粉末状。0+100~0+180陡坡面为薄层燧石岩夹粘土岩、辉绿岩脉等的全风化及强风化层,表层已呈棕褐、灰黄等色。本次又在上述成果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地质测绘,这些岩层均倾角大,甚至近似直立,风化程度较以前更为严重,粘土岩部分已成土状,坡面上石灰岩、燧石岩多呈扁长的长方形碎块,大者也不过10cm左右,雨天即有落石和崩塌现象发生,但规模小(崩塌体积一般小于5m3)。

横切层理的N50~40°W倾向SW∠40°~45°裂隙组为顺坡向裂隙,再加上L11~L28裂隙的组合作用,对边坡稳定甚为不利。

2)右岸边坡:右岸边坡坡顶覆盖层较薄,约为0.0~1.5m,系残积土。据1965年资料,在坡面上发育有F4、F9断层。自桩号0+000~0+100为石灰岩强风化,局部已为全风化层,以陡坡(边坡坡度30°~45°)为主,局部峻坡,坡高6~13m。0+100~0+120为薄层燧石岩强风化,0+120~0+180则为薄层燧石岩、粘土岩、辉绿岩脉等全风化,局部已泥化,其中0+120~0+150段为石崖,系不稳定体,雨天经常发生小规模崩塌。

横切层理的N70°~80°W倾向NE∠40°~45°裂隙组为顺坡向裂隙,再加上L1~L11裂隙的组合作用,对边坡稳定不利,尤其在0+120~0+150段。

综上所述,溢洪道开山段左右两岸边坡岩性以灰岩、燧石岩为主,间夹有粘土岩、辉绿岩脉,薄层~镶嵌结构,且粘土岩、辉绿岩具弱崩解性;岩层走向与溢洪道轴线斜交,夹角约50°~70°,对边坡稳定有利;然而,由于构造发育,节理裂隙多,风化严重,使得岩石破碎严重,多呈碎块状,当边坡为陡峻坡时易发生石块崩落或崩塌现象;溢洪道左、右壁各存在一组顺坡向裂隙,在与其他裂隙的组合后对边坡稳定不利;边坡又多为峻坡、陡坡,坡顶覆盖层厚薄不均,厚者约3m左右,现状溢洪道开山段边坡在雨天就已出现落石、小规模崩塌现象,存在稳定问题。综合边坡岩性、构造、风化、坡顶覆盖层及现状坡度等情况,建议对溢洪道的石质边坡按1∶1.25~1∶1.50坡比进行削坡处理,并进行适当防护,以确保其稳定性。

2.溢洪道泄洪闸段处理建议

泄洪闸闸基建在弱风化的石灰岩上,灰岩为碎块~片状的薄层结构,泄洪闸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但存在闸基及绕闸渗漏问题。透水率q≤5lu线在高程21.50m左右。建议对该段进行防渗处理■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33000)

猜你喜欢
泄洪闸坡向溢洪道
原型观测试验在泄洪闸门振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大渡河枕头坝水电站泄洪闸门应急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预应力闸墩有限元分析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基于DEM的桐柏县地形因素分析与评价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浅谈辽河石佛寺水库枢纽一期工程泄洪闸基坑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