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革 王钊 蒋宇鹏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治疗策略
夏卫革 王钊 蒋宇鹏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7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平均下床时间为(37.5±3.4)d,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43.5±10.6)分,治疗后为(92.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2例(2.7%)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辅助骨质疏松治疗,具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性脆弱等,易导致骨折[1],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5例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为(65.3±1.6)岁。骨折类型:53例股骨胫骨折,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1.2 方法
首先对入院患者,进行皮牵引固定,以避免骨折移位情况的出现[2]。并检查患者心、肺、肾等功能,确定患者的具体病情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6例患者行皮牵引以及骨牵引的保守治疗,其中1 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5例患者为股骨粗隆间骨折,8~10周为1个疗程。对69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其中52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17例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体治疗方法: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采取侧卧位,进行Gibson后外侧入路,其切口长度为12~15 cm,在髋关节囊显露之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以及下方,切除其关节囊和滑膜;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3-4]。并对患者进行防治内科病及骨质疏松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基本痊愈、未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2)Harris评分: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3)治疗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股骨头坏死、压疮、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下床时间
经治疗,75例患者中,痊愈有65例、占86.7%,基本痊愈8例、占10.7%,未愈有2例、占2.7%,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其中,有1例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1例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平均下床时间为(37.5±3.4)d。
2.2 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变化情况
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43.5±10.6)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92.4±7.8)分,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变化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长,其中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等。髋部骨折易引发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自身修复能力差,手术的耐受性弱,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且注意对所有患者进行防治内科病及骨质疏松的治疗。有研究表明[5-6],对于单纯性的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以及骨折未移位的患者采用皮牵引以及骨牵引的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对于身体好,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其中,内固定术适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对合紧密、牢固可靠的优点,对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具有较好的作用。而人工髋关节置换则适用于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假体的下沉和松动现象,并填充了骨缺损,增加了骨量,对改善骨质疏松状况具有重要作用[8-9]。
在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并发症发生率为2.7%,平均下床时间为(37.5±3.4)d。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43.5±10.6)分,治疗后为(92.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并辅助骨质疏松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刘彦峰.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109-110.
[2] 王斌.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41.
[3] 邱贵兴.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策略[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5,1(1):1-5.
[4] 黄玉鹏.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3):99-100.
[5] 丘青中,邢振龙,黄辉文,等. 老年髋部骨折风险因素及治疗策略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2):52-53.
[6] 姜洪.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4,20(31):22-23.
[7] 侯颖周. 老年髋部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65-66.
[8] 庄北,陈建常.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的治疗[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6):5193-5197.
[9] 傅军华.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J]. 当代医学,2014,20(5):75-76.
Treatment Strategy of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XIA Weige WANG Zhao JIANG Yupe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Aid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Xinjiang 83000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and clinicaleffect of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5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hip frac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5 patients was 97.3%,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was (37.5±3.4) d. The Harri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was (43.5±10.6) points, and (92.4±7.8)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 patients (2.7%).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 patients, and assist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ith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elderly osteoporosis; hip fracture; treatment strategies
R687
A
1674-9316(2017)16-005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6.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骨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