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璞
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探讨
陈 璞
我国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特点,山区地势起伏明显,河谷纵横,谷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在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段,由于人类的活动相对剧烈,从而造成我国的山洪灾害频繁发生。按照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可以将山洪灾害的成因归纳成地形地质、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同时,特殊的坡度势能环境和水动力环境等因素也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与破坏性等特点,通常情况下山洪灾害主要发生于每年的6~8月份,发生山洪灾害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山洪灾害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主要包含如下几点:第一,计算暴雨。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假设暴雨同洪水的频率保持一致,结合具体流域状况,对暴雨与洪水进行计算,通过采取概化相结合与目测等方法,从而掌握河谷的形态,正确分析计算结果。第二,分析洪水。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洪水形成的因素,对位置与地理环境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洪水,从而为防治山洪灾害提供有利依据。第三,划分危险区的等级。由于山洪灾害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等息息相关,而洪灾害危险区也有所区别,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区,需要划分危险区等级,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防治山洪灾害。第四,建立预警指标。在防治山洪灾害过程中,应当建立预警指标,采用水文理论法、暴雨临界曲线法、比拟法和统计归纳法等,构建完善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达到预警效果。
在山洪灾害防治过程中,运用山洪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时,需要对山洪的规模、发生地点和时间以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提前判断,确保防治区范围内的居民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山洪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减少灾害发生的几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利用山洪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时,结合泥石流和其他类型的山洪灾害情况,对信息进行预报,明确已知区间出口最大流量和各个子流域河流出口最大洪峰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确定山洪灾害临界降雨量,对暴雨山洪加以预报。
当前,在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平台时,应当借助山洪灾害预警技术构建预警系统,该技术的应用为防汛工作的开展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决策依据。采取“统计归纳法”分析区域临界雨量,通过利用灾害气候频率法和类比法等对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加以修正,以最小临界雨力与雨量的全新计算方法、概念等作为基础,以建立暴雨临界曲线为山洪灾害预警标准,从而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全新的思路。对于我国的山洪灾害预警技术而言,将临界雨量的单项指标作为依据,结合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计算方法,为山洪灾害的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对山洪灾害进行提前预防时,需要开展山洪灾害评估工作。山洪灾情风险评估技术为救援工作的开展和灾害的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灾害评估方面起步相对较晚,需要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运用力度。在对我国山洪灾害风险分析过程中,应当运用指标模型法得出正确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域,并编制合理的小流域风险图。
此外,利用GIS采取相关数据构建空间属性数据库,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预测评析,从而为山洪灾害风险的预防提高有利保障。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山洪灾害灾前风险与灾后灾情评估,为未来山洪灾情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山洪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任务,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治山洪灾害,最大程度地提高山洪灾害防治的工作质量。我国的地域条件差异性较大,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通过加大三维技术的引用,提高山洪灾害评估的精确性,制定多元化的预警指标,根据不同的环境与气候条件对预警指标进行分析与论证。为了取得预期效果,应当采取合理的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并且采用正确的防治手段,减少山洪灾害发生几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防汛工作开展过程中,山洪灾害的防治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大范围的山丘地区常常由于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山洪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有效地降低山洪灾害对人民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来指导防汛工作,从而达到保护人民安澜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23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