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视角分析《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

2017-01-19 12:38施馨然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白鹿原文化

【摘要】《白鹿原》属于现代长篇小说,该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阅读爱好者的追捧与热爱,且其内容洋溢着浓郁的神秘色彩,极大程度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白鹿原》所体现出的神秘文化是多方面的,从文学视觉出发,可看出作者在进行神秘内容的描写中,自始至终都融入了丰富多样的神秘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文学视角探寻其神秘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文学视角;白鹿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白鹿原》主要反映了20世纪我国新旧文化交替的矛盾冲突,展现出传统文化强烈的理想主义特色。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行作品的创作,使其更具艺术性和生命感悟,并充分体现出作者对艺术及生活客观规律的尊重,故而更能反映出复杂多样的生活韵律。《白鹿原》深刻、真实地展现了我国社会结构,让读者能深深感受到那个时代民族的精神、心灵及风俗民情。

二、《白鹿原》文学视角下神秘文化的体现

(一)敬畏自然的人文文化

《白鹿原》中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归属于神秘传统文化中的崇拜、敬畏系,主要是从白鹿两家维护祠堂神圣性,以及祭祖活动中表现出的敬畏虔诚而体现出来的。在作品中,死者最大,就算所祭祀的祖先在世时毫无威信,也会在祭祀时让后辈产生敬畏之心,这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如作品中的小娥,生前为人们所唾弃,死的时候却给鹿三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小说中在描写小娥死亡时,写到鹿三逼视小娥双眼,因为传统文化告诉他:面对死人,不能躲闪,必须死死瞅住她,如此,鬼便会胆怯、逃走。小娥死后,作者又逼真地描写了鹿三被小娥惊魂附体的故事情节,让读者确切地感受到鬼魂的存在。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鬼魂复仇、先祖神灵庇护后代等神秘的文化,作者在对该类神秘文化进行描写时,态度并不审慎,究其缘由,应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有巨大的关系,其置身于陕西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中,自小就对这里的文化耳濡目染,对该文化的热爱导致其在思考时缺乏一份冷静。

(二)对法术巫术文化的信服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法术和巫术之说,充满神秘色彩的法术、巫术用于驱邪、镇妖、求雨等活动,在古代并不罕见,甚至现代农村还有盛传,其往往是为了帮助处于困顿中的人脱离困境,与自然对抗而产生的一种无奈之举,而此类活动在神秘的白鹿原较为突出。

小说的第一章,作者给读者展现的是一场极为生动形象、惊心动魄的法术驱邪捉鬼的活动。首先是胡氏从噩梦中惊醒之后,白嘉轩首先以简单的祖传的驱鬼法进行驱鬼,即小说中的豌豆驱鬼法,到了第二日,其请来法官进行正式的驱鬼仪式,而此次驱逐的是白嘉轩五任前妻的鬼魂,作者活灵活现地描写了捉鬼以及煮鬼的全过程,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若无长期的农村生活阅历和耳濡目染的神秘文化熏陶,则会让人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会把此类巫术活动描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的。

白嘉轩的第二次驱鬼,驱逐的是附身在鹿三身上小饿的魂魄。该次驱鬼,法官虽然捉了田小娥的鬼魂,但是趋于钱财诱惑,于是放走了田小娥。为此,白嘉轩为了彻底地驱邪除鬼,利用了另一种巫术:用干柴将田小娥遗骸烧毁,并修建镇邪之塔。作者在描写整个驱邪镇魂的过程时,不仅让读者看出了小说角色白嘉轩的刚毅,还让读者感受到神秘文化的奇妙:田小娥借鹿三之身口述了冤屈,揭开了真像,并如愿报复了村民,自己的鬼魂完成了遗愿。

作者在对该类民俗巫术文化的描写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种神秘宗教的文化气息,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相关神秘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了解,使其真正把握和体会了神秘文化的意义。

在《白鹿原》另一个神秘文化场景的描写中,作者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让人颤抖、惊魂不定的伐神取水情景,凸显了原始醇厚的民风民俗,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野蛮、嗜血的原始宗教特性,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法术和巫术相关仪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与神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表达了人向神的祈福与崇拜,人们借助此类仪式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情怀。

(三)家族宗法文化的传承

我国民族文化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厚,家族伦理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儒家文化中所包含的三纲五常、孝悌理念都是为了促成家族的和平稳定。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强调了修身、齐家、平天下,即治国和齐家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换言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家族观念为基础的。

《白鹿原》是我国现代一部首次赋予家族以神圣光环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也是其首次完整、真实地正面描写了当地的家族文化,并以儒家的孝悌理念作为家族文化的核心,将家国同构宗法文化以社会形态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抒发了对华夏文化精髓的赞美之情,即忠义仁孝品质。

作者笔下的白鹿原正处于我国传统宗法的社会之中,乡村被族权文化所控制,被族长所统治,且一个村庄的人都是本宗族之人。在这种家族宗教文化之下,作者也揭露了非人道的祠堂文化,如白嘉轩粗暴干涉儿女婚事,严厉处罚小娥等。

三、结语

《白鹿原》的作者通过对华夏民族文化的深刻描写,将家族宗法文化和宗法社会形态真实、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去除文化糟粕,抒发赞美了仁义忠孝的文化精华,也正是仁义忠孝促使华夏文明长盛不衰。作者在描写神秘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矛盾性质,既体现了其可赞许的部分,又体现了其对人性的迫害与压制。

参考文献

[1]马德生.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想象与建构——重读家族小说《白鹿原》[J].河北大学学报,2015(5).

[2]王瑛,王小潞,冯希哲,等.概念合成视域下《白鹿原》民族秘史的认知解构[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6(3).

作者简介:施馨然,女,2000年生,吉林省实验中学学生。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白鹿原文化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