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入WTO以来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发展规模虽大,贸易开放度却较低,在整个服务贸易行业中占有的比重也不高。文章从创新能力、发展区位情况以及制度规章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服务行业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服务贸易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形成新的服务贸易格局,尤其突出的是金融服务贸易,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撑国家金融经济稳定运作、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虽有好的态势,但仍旧有改进的空间。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规模分析
中国跨境交付总额近十年呈上升发展趋势。2001年我国在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服务贸易的主体方面加快了发展速度,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9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7.1%。2006—2013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104亿美元增至33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22.8%。从2013年其他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看,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差不大,说明我国的贸易发展在进口和出口上相对稳定,但是中国金融服务占世界金融服务贸易份额很低,近年来达到的最高水平只有2013年的3%,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自由度分析
加入WTO以后,中国逐步扩大了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分行。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自2002年以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发展幅度略有下降,之后的7年以来发展的上升趋势有所恢复。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自由程度和欧美、港台相比仍然不够充分,虽然已经是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的行列,开放程度尚处于低水平阶段。
(三)结构分析
加入WTO之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快速发展,但是行业发展结构并不均衡。2006年至今,保险服务贸易由 94亿美元增至2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37%,占比79%,近年来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服务贸易仍然占了大部分。其他类型的服务贸易由1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9亿美元,占比增至21%,年平均增长率为31.77%。单看规模,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服务贸易占比还是微乎其微,说明我国在未来要继续扩大金融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比重,转变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促使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二、我国金融贸易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较低、人才匮乏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业务、市场、监管制度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国在20世纪末才出现可交易金融产品,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对于浮动汇率制度实施适当管理,各银行在标准利率的基础上只能浮动10%~20%,与利率相关的贷款类金融创新因缺乏市场基础而难以实现。中国国内该行业中,高层次高水平高技术的从业人员十分稀缺,人才的匮乏导致国内金融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被动和劣势。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科研技术投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交易系统的开发也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和产业结构失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外资方大多在经济特区、沿海城市设立分行,北京、杭州这类一线城市能获得外资银行青睐,除此之外很少有内陆城市能被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其次,金融服务贸易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失衡。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制造业进出口占了整体进出口的60%左右,整体进出口以第二产业为主。服务贸易还没能成长为国家政府扶持的贸易重心,金融等第三产业也没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于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的金融服务贸易更加缺少了必要的支持,发展力度相去甚远。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目前对于金融服务业、甚至是整个金融业的法律法规都亟待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立足于国情。这是一个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国情的新兴产业,我们无法直接照抄,国内政府以及相关监事会探索制定法律规章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导致了金融服务业发展得不到制度的保障,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的、顾全大局的指导和规划,市场秩序混乱,最终使发展速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金融业技术创新,发掘高质量人才
认识科技创新中的活跃因素,因此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要制定相对完善的金融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储备力量;积极引进,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竞争的高品质精英团队。另外,中国金融机构不能再单一延续过去以柜台操作、手工操作为基础的操作模式,而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手段,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研发创新型的金融工具,适度增加金融服务内容,开展各种咨询服务,使中间业务不断更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使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方便金融的理念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
(二)合理竞争,有序开放我国金融市场
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仍被国有大型银行垄断,效率低下,创新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潜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保护本国金融服务机构相关利益的同时,有序适时地进一步开放和发展金融服务市场。一是要适时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机构进驻中国市场;二是要给予国内金融服务机构以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海外经营,在欠发达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注重学习。但我国在进行金融改革时,应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之间寻求平衡,注重金融安全,避免过快开放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主动权,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促进相关立法建设
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解释,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和市场缺失同样存在于金融市场,极易导致市场失灵,因此要加强制度、法律的建设,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监管方面,一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二是简化行政审批,提高监管透明度。立法方面,首先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对个人资料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金融服务贸易的交易手段多为电子化、网络化,要健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结束语
中国是贸易大国,但是在金融力量主导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应当更好地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真正成为“贸易强国”。中国目前最缺乏的是创新精神,因此要把握技术和人才的资源;面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要在世界立足为我国经济做贡献,就要加强国际竞争力,开放学习、积极竞争;同时更要强化监督管理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工作,保证其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跨国公司金融服务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32:28+30.
[2]王也.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以银行业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126-128.
[3]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BOP和FATS统计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5(05):7-13,87.
[4]周晓田,刘峥,巩伟.金融服务国际贸易壁垒对中国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12.
[5]王继红.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J].河北法学,2015(12):28-29.
[6]郭根龙.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金融管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22-26.
作者简介:
杜庆霞(1978.12- ),女,汉族,河南睢县人,工作于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贸易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