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力永驻

2017-01-19 10:51金雪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月牙泉公开课师生

金雪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3-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就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进行潜移默化地导向和促进。本文将结合几个教学案例,谈谈我对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1.课堂本天成,妙引偶得之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思维和情感的碰撞,能够使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那很了不起。若能调起学生的情感,使之反过来再影响自己,那更了不起。那样的课堂定会有灵光闪现,也更会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会课活动,教授的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上课前我先入班和学生交流了几分钟,没想到就是这几分钟的交流为我们带来了默契。

〔课堂实例〕(片段)

师:人类因罗布泊的消逝而警醒了吗?

生:没有。

师: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比如 青海湖,比如 月牙泉。

九七年暑假,我曾去到敦煌游玩,在那里见到了月牙泉,这是我当时写的。

一首诗《鸣沙山月牙泉》

平沙万里海东青,古驿楼前午踏铃。

日暮西风荡芦苇,一泓新月卧云汀。(映示课件三 师朗诵)

(生欣赏图片,感受月牙泉的美)

假如现在是2038年,又过了二十年,你也到了这个地方,试想你会见到怎样的情景?

(生练笔五分钟 师巡视)

师:谁能展现一下自己的文笔?

(巡视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写的都不错,一生主动站起来,在座位上朗读:"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漫步到月牙泉边……")

(兴之所至,竟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信步走了起来,边走边读,继而又变成了脱稿朗诵。在座的所有同学、老师都沉醉在他的朗诵中……许久,大家才从他营造的美妙氛围中"醒"过来。此时所有的语言都变的多余了,掌声过后,我只说了一句:"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感觉留在心底。"课堂在田震那首荡涤心灵的《月牙泉》歌声中结束了)

这位同学的表现是我始料未及的,似乎去过月牙泉的是他不是我。他的朗诵为课堂增色不少,听课老师无不啧啧赞叹。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带的班级,师生之间已经很熟识了,上课时会循规蹈矩,缺少灵光与激情。反而是面对陌生的学生,因为彼此间有了新奇感,更容易实现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反观我的那节课,新奇的师生关系似乎功不可没,然而更重要的其实是我在备课时准备的那首诗感染了学生,唤醒了学生内心的美好。我无意而为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射到了学生身上,使师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在了一起,产生了情感共鸣,这才使学生的文学素养被激发。

罗杰斯说:"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学科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为有不同的文本,语文课堂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挚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成熟的思辨能力。当前,我们强调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理念。倘若我们能在学科教育中,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气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教材,那一定能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语文学科在这一点上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下是某教师教学《心声》一文的片段:

〔课堂实录〕

师:李京京想读《万卡》这篇课文,是想表现自己吗?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因为李京京的遭遇和万卡很相似.。

师:怎样的相似?

生:他们原来都生活在乡下,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爷爷,都有自己的好伙伴,后来又都离开乡下到了城里,怀念在乡下的幸福生活,却又无可奈何。

师:是啊,万卡的遭遇激起了京京的共鸣,使京京迫切地想读这篇课文,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由于赵小桢的怯场,李京京有机会读了。

师:读得怎样?

生:很好,很有感情!

师:李京京是用心在朗读,他的朗读也打动了本来因为他声音沙哑而不让他朗读的程老师。你认为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生:程老师开始时对李京京存有偏见,上公开课弄虚作假,但后来勇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师:面对李京京这样的学生,如果你是他的老师、同学或父母,你会怎样对待他?

(同学们各抒己见:要关心他、尊重他、和他友好相处、给他温馨和睦的家庭……)

(点评)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连串帮助学生挖掘主旨的问题,一环扣一环,这些问题既能够驱动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又可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有意义的内容生成,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很有帮助。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教师个人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人格、机智的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有效的催化剂。那课堂教学有没有技巧可言呢?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讲究留白,课堂也应做到张弛有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努力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有评价说:"最优化教学方法应该有较高的师生参与度,较好地体现教学民主性,课堂讨论常是提高学生参与度首选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讨论,可又总有形同虚设,学生动不起来的讨论,这样的讨论让课堂陷入尴尬的境地。若讨论能白热化,达到"搅乱三江水,激活五池鱼"的程度,会怎样呢?

回忆我自己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上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问题,讨论的问题早已记不清了,但当时的气氛绝对可以用"相当热烈"来形容,时至今日,我仍对这篇童话情有独钟,也常常向往那浓烈的气氛……

时下有些公开课被批评上成了表演课,说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缺少实际内容。不过我想,学生是不会从那么专业的角度去评价一节课的,他们需要的或许正是这样的热热闹闹。试想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每天都要追求成绩,很少理会学生在课堂上快不快乐,将来会不会留下对语文课的美好回忆,又何来民主可言?

让我们投入全部情感和智慧,以饱满的情绪和学生相互感染,将教学过程组织为真正的师生双边活动,还课堂以民主、自由的空气吧!到那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处处涌动生命的活力,时时闪现熠熠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主编:方国才)

猜你喜欢
月牙泉公开课师生
月牙泉和它的“兄弟”
月牙泉在叹息
月牙泉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月牙泉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