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2017-01-19 09:12陆丽萍
考试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陆丽萍

摘 要: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本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合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势在必行。

一、甘肃省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一)“对口升学”模式。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别按其学制年限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中职学校学生通常情况下完成三年的中职学习,再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即“对口升学”模式。

(二)“五年一贯制”模式。

“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教育衔接模式,也称为“3+2”模式。通常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2至3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继续进入更高一级的高职学院再接受高职教育2至3年。

二、甘肃省中高职衔接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作为同一类型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互补性,教育的层次不明晰。对中职学生而言,高职教育不仅要获得更高的学历证书,更要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以后的就业质量充满期待。但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清晰,甚至在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方面不及中职学校。学生并没有学到预期知识和技能,就业质量未得到显著改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较大,失望情绪蔓延,因此,在高职学习阶段学生流失现象年年出现。没有清晰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受益,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也不会得到预期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文化基础课程的教材重复现象严重,而专业课程设置又不匹配、专业技能课程倒置;长期从事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之间基本不存在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很差,但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基本要求,中职学校在两三年的学习中不得不放弃或减少技能实践培训而加大文化课的课时,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流失学生增多。

(三)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

目前,在中高职生源的严重萎缩情况下,高职院校开始尝试自主招生,但近两年甘肃省高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一样,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以前学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考评办法,对专业技能考核并不重视,导致在招考时试题中文化基础课的比例大、难度大,而对技能考核犹如蜻蜓点水,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体现职教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中职学生的报考积极性。

(四)在高职院校中,入口不宽,出口相对较窄。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更不是终结性教育的”。然而,我省高职教育“接口”是有限的。在衔接对象上,衔接局限于只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而不吸纳往届生的学生;在衔接内容上,只限于中等与高等学历的衔接,没有重视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体现不出中职与高职的差别;另外,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3+2”模式没有构建,导致高职学生“出口”仍然较窄。

三、思考

首先,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的愿望和需求,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其次,职业教育并不是平民教育,而是一类人成长成才的教育,让家长和学生看到未来和希望,尊重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特长和喜好做出的选择;再次,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不仅打破中职招生的困境,而且提供中高职稳定的生源,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议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要有它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中高职教育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本科及以上技术技能培训渠道。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应用为导向的本科与中、高职院校均能采用3+2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真正建立上下贯通的人才成长及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及其家长选择学生的专业或转专业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第二、第三次的选择。特别是对思维活跃、专业技能强但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养不高的中职学生,高职院校应设置独特的教学设计,满足他们就业的需求和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力争中高职专业名称统一、课程标准合理和教学内容适宜。

通过以上努力,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中高职人才衔接培养,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使更多的中职生在高职教育中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