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摘 要: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其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分层教学 分层合作
一、分层教学含义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隐形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因材施教。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对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自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著名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以来,至今仍然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性格各不相同,造成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实施相应的不同教育,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是必然趋势。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这一理论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理论较好地弥补了班级授课某些固有的不足,将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与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
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但这几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能力开发自己的智能。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学生的智力。
三、课堂分层教学实施步骤和方法
1.学生分层。由于受到遗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特别是高一起始阶段,要根据中考的化学成绩、平时的测试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将学生隐形分成三个层次: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分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不同的学习时间,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差异得到发展和补偿。
教师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教学目标分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研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学优生学习的目标主要是灵活掌握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中等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碱金属元素》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全班的共同教学目标是,能说出常见碱金属元素的所属类别并写出化学式、命名;熟记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通性;初步通过焰色反应判断金属元素类别,并记住检测、鉴定及鉴别方法。对学困生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只要求学生初步记住常见碱金属元素的基本物性、化性和通性;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及操作要点。对学优生则要求他们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碱金属的性质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3.施教分层。施教分层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施教,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分层备课的教案进行教学,精讲精练,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让学困生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问题,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问题;要求学优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一些运用性的问题。
在班级教学中,若将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和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到“因材施教”,又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一般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均衡地分入各组,各小组水平相当,一般人数以4人~6人为宜,通过组内各层次学生互相合作,在各组间展开竞争。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积极探索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给予指导。
4.练习分层、辅导分层。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三个层次的作业,题量要适中,练习由易到难,层次逐渐加深,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一般而言,学困生的训练目的是打牢学生的双基;学优生的习题要有一定难度、深度;中等生的习题难易要适中。对学生进行测试时,试卷同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选做题为加分题,要求较高,这种设计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平时的课堂训练,鼓励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积极鼓励学优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尖子生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我。
5.评价分层。评价分层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提问、合作学习小组、作业评价、测试评价等几个方面。
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评价作业要因人制宜,对学困生寻找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也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作业讲评效率。
总之,对学困生多采用表扬性评价,对中等生要实事求是,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积极向学优生层次递进;对学优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其在竞争中不断自主前进。
四、分层教学研究的反思
分层教学能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但还有以下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
1.学生分层的标准难于制定。按照分层教学的理论,一般根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层,很难把非智力因素差异作为分层的依据。因此,所划分的层次是否科学?值得商榷。
2.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难度大。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出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检查方法,整个管理是动态的、理性的,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教学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沙塔洛夫.教育散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