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霞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17-01
仿佛自己才刚刚从学生时代走出,便已匆匆进入而立之年,然而记忆中学生时代那些挥之不去的影像往往都是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一次次校园活动。为什么校园活动会让我们如此的刻骨铭心呢?我认为除了活动本身的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吸引孩子外,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些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锻炼,能力得以提升锻炼,精神得以愉悦,正是因为孩子之间互动交流的渴望得到了满足,他们对这个集体的感情也在不经意间变得浓重,由此可见适当的开展班级活动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是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1.创设五优小组,营造和谐氛围
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制定小组评价细则,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德育重在考察学生是否尊重师长,能否友好与人相处,肯否帮助他人;智育重在考察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大小考能否冲刺满分;体育重在考察学生是否认真做广播操,能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美育重在考察学生是否讲究个人及班级卫生……;劳重在考察学生能否认真完成值日工作,是否积极参与每周的大扫除活动等。由于我每周都能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并总结,学生重视,家长重视,组员间由各自为政渐渐的变得团结合作,他们都在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五优小组的评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落实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彼此之间不仅仅有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还有亲人之爱。我会利用微信这一平台,随时把孩子们小组活动的照片发送出去!让家长也能感受到这个班集体的活跃和谐的氛围!而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巧设班会主题,拓宽教育途径
主题班会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会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班会主题,采用具体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视频教育、激情朗诵等方式展开活动,并且由学生亲自设计并参与。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安全伴我行、粽叶飘香等等主题班会,我们班级还适时召开了<奔跑吧!七班><优秀习惯伴我成长>等主题班会。每次我都会鼓励学生们自愿报名主持和组织班会。每周五告诉学生主题班会内容,学生周六将所设计的班会教案、班会课件发到我的邮箱里,我再将我的建议反馈给学生,学生再次修改,制定主持词、并将课本剧、诗歌朗诵、三句半等文字内容发送给需要表演的同学,而接受任务的同学在接到通知后也会认真准备。我们班的赵纯瑀和宋思瑶两名同学自愿负责主题班会的黑板设计。在每一次班会结束后我都会对主持人和参与的所有同学予以评价,激励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我始终想在前面,这样才能充分的准备,下学期班会我都已经预设了两周。
就这样学生的自身特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次班会中丰富多彩的内容都能感染并激励着学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内化,完成乐我们的教育目的!
3.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
荣誉感能使人积极向上,而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是集体发展的促动力。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如果不能为集体争光或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进而产生一种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克服自身的缺点,服从集体的决策。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体育活动,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适时的进行荣誉感的培养,凝聚力的提升。
如军训会操表演,课间操比赛,运动会,跳绳比赛,市运动会组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需要全班参与。在活动前我告诉孩子们:"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们要努力做最好的你自己,让七班以你而自豪,让学校因你而自豪" 。拔河虽然不是我班的强项,但是学生们享受比赛的过程,在和对方班级僵持不下时,学生们仍然咬牙坚持,我和拉拉队员们齐声呐喊加油,孩子们在比赛过程中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比赛虽败犹荣。只要有比赛就会有意外发生。有的学生在拔河比赛中手磨出了泡,篮球比赛中有的学生膝盖卡破,依然坚持,没有一个人在意自己的伤痛。全身心集中在为班级挣得荣誉这一目标上。赛场上运动员们勇往直前,拼搏进取,赛场外非运动员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桌椅;有的负责搬水;有的负责拿毛巾;有的负责拿白板和白板笔;有的负责拿药品;有的负责拉拉队;有的负责赛后清理。在没有老师的指挥下,学生们已经主动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抢着为班级做点事。尽管每次活动的进行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每一个孩子都咬牙坚持下来,我想,有了这种坚韧的毅力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受益。通过各种活动,孩子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有了为集体而努力的动力。班级形成了一股合力,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每年假期学校都会安排学生慰问敬老院的活动,今年寒假我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服务社会。李宣林同学学过书法,我建议他通过微信的方式向朋友圈里推荐自己的书法作品,作品价格由30元到50元不等。通过拍卖自己的作品,李宣琳同学用所挣得的钱买了很多的学习用品,并带动同组的同学一起看望了家境困难的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孩子收获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所以意义更加重大了。
5.保持永久激情,优秀方成习惯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的话告诉我们,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如何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呢?我个人认为,优秀其实就是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比别人多一点点耐心和细致,比别人多一点点爱心与责任,比别人多一点点投入和付出;优秀其实就是一种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是需要积淀,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保持一种持久向上的激情,才能使优秀成为习惯。
(1)运动会时,学生们能将垃圾主动投放到垃圾桶里,这是讲究卫生的习惯。
(2)开放周时学生们能右侧通行,主动问候来听课的家长和客人,这是懂礼貌的习惯。
(3)在假期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够通过慰问敬老院、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为社区服务等方式服务社会,这是增加责任感的习惯。
(4)篮球赛、运动会上涌现出的拉拉队,齐声为班级队员呐喊,这是热爱集体的习惯。
(5)跳绳比赛前一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跳绳,这是一种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的习惯。
(6)英语、语文课本剧准备过程中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揣摩人物角色,反复练习,这培养了学生细心、用心和耐心的习惯。
(7)每次班会的开展都会由热心同学主动参与到诗歌朗诵、才艺表演、短剧表演、三句半、游戏等活动中,这培养了学生主动合作的习惯。
正是因为孩子们做好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优秀成为了习惯,才有了他们今天的积极乐观,拼搏进取,阳光向上的性格。
只有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人才的早期发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他们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显露和施展.教育者就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智慧和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从中及早发现"天才"。由此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活动是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是一所学校生命活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