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亚
摘 要: 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题是在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场景,以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教学主题,通过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理、法则、公式及正确的读题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创新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 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所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当代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和创造性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具有思维努力方向,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创办相应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增强发散思维的动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在情境中制造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之间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激发学生接受数学挑战的勇气。下面结合个人经验,愚认为以下几点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情境的探究性,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是人类思维活动高速运转的高级形式,思维是挖掘创新的基础前提。所谓创新精神培养,将大脑里本身具有的知识和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重新组装、重建、升华、内化,从而逐步完成思维活动和增强创新意识的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方向的问题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完美的契机。如学习“线与角”一课时,对于认识什么是直线,什么是线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即让学生大胆想象,在一个没有边界的白纸上,直线的长度是永无止境的,然后对比这线段思考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思考线段是什么样的。然后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思考,并逐步延伸问题深度,扩大思维限度,教师根据学生对直线和线段之间的想象力,指导学生更科学更有概念地认识两者区别,即线段的定义是“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不断地进行问题延伸训练,逐步打开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并让其他相关知识充斥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扩宽知识层面,逐步培养探索问题的精神。小学教师如果长期对学生加强情境探究,可以不断达到探究目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师生互动情境,构建创新前提
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天真单纯的特性,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适合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跟随教师授课思路,逐步打开自己的思维大门,受到更多知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列出相应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探讨自己通过预习对这个等式的理解,并不断指导学生理解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同学”身份与学生积极打成一片,降低学生对教师的防备意识和惧怕意识,从而让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问题方面的互动,如“(a+b)c=ac+bc”这样一个问题,教师问学生为什么(a+b)c=ac+bc,括号代表什么含义,去掉括号,此方程是否还成立?教师充当“括号”角色,两个同学分别充当“a、b”,必须先计算括号里的内容。就这样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提出实际教学问题,营造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此门学科的热爱之情,为创新能力挖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既能顺利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在良好师生关系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实现群体的共同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应如何高效率地学习以便在最少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呢?这时,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让知识在同学们之间快速传递和吸收,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互动模式,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如教学《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拿出十张纸牌,分别为“1、2、3、4、5……”让不同小组抽一张,然后小组之间讨论抽到“1”的概率,探究问题结果,开拓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断变换问题,延伸问题深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概率的概念及用法。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小组之间形成“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思想理念,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又能在合作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双赢教学目标,提高教学任务的成效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关键环节,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具备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发现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
[3]马老二.高中数学创新题编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4]李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