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修清
作文的关键在于选材和立意,选材和立意贵在求新。然而,学生作文常常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思维常常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换句话说,是由于习惯性思维、定向思维的影响。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的思路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的形成一样。”因此,要让学生写出新意迭出的佳作,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角度作文
多角度作文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即写作形式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用同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品。如写读后感,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用日记和书信形式写。二是主题上的多角度,即思维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有一年春游,我组织学生登山,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以《登山》为题作文。有的学生的立意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的学生的立意是:遇到困难,只要大家互相帮助,就能克服。只有一个学生立意与众不同:他在登山途中,看到有的老头、老太婆登山时一步一叩头,登上山顶,在庙中烧香还愿以后,又匆匆下山。他不禁想到,愚昧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只有加强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消除愚昧。我对这三种立意都给予肯定,同时特别称赞第三种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作文批改之后,我发现有十多位学生修改了自己的立意,写出了立意新颖的作文。
二、怎样在一件事的描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在小学生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普遍性问题。小学生的记叙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清楚,写的时候多问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会更具体。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要求写清楚“六要素”,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中,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推测性补充
推测性补充,就是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补充可能产生的新结局,通俗地说,就是给故事加新的结尾。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想象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展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路会趋于变通、独特,这时新奇的想象就会出现,创造思维的能力就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学习《小摄影师》这篇课文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那个小男孩为高尔基照相的过程中忘了带胶卷,尽管高尔基为他提供了胶卷,但他还是哭着离开了,那么后来小男孩会回来给高尔基照相吗?为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小男孩不会回来了,因为他知道高尔基的工作太忙了,他不愿再一次打扰高尔基。有的说小男孩会回来,他这一次带来了胶卷,给高尔基拍了一张满意的照片,并贴在学校的墙报上……然后,我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写下来。由于学生互相启发,思维活跃,因此能较快完成作文。
四、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讨论的人在和缓、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在作文教学中也可进行延迟评价的尝试。
如学习《游园不值》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满园春色”是什么情景。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想象。如果此时教师过早地进行评价,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等到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出来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讨论,评议想象中存在的不合理处,最后让学生成文。延迟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和自由,学生的许多创见就会在这种互相启发的氛围中被激发出来。
五、淡化切题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为了在升学考试中求得高分,过于强调审题、切题。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充满丰富想象,可是由于不够切题就被老师判为不及格,逼得学生依赖《小学生作文选》,作文时实行“对号入座”,变相抄袭,严重制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在评分时淡化对切题的要求,只要学生有感而发,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中心,就给高分,只是在总批中要指出不够切题的毛病,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有所顾虑,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如果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文风活泼一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学生今后就有可能走上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