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国家级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世界中联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委、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委等。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有着30多年的临床医疗经验。擅长治疗内、妇、儿科多种疾病,精于脉诊和望诊,善用经方,药量精准,疗效卓著。
临床常见的心脏病有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等,这些都是西医的病名。而在中医的眼里,心脏病由不同的病因病理产生,有不同的类型,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其中,有一种类型属于心阳不足、水饮阻络。
按中医学的理论,心属火,心脏的阳气是全身最旺盛的阳气;水饮则属于阴气。当心脏阳气充足的时候,身体里面不会出现过多的水饮。若心脏阳气衰弱,身体里就会出现过多的水饮。过多的水饮转过来又会压制、削弱心脏的阳气,并阻塞心脏的脉络,导致心脏功能减退。
那么,如何判断出是心阳虚弱、水饮阻塞心脏络脉型心脏病呢?首先当然是采用西医的标准明确诊断为心脏病。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检查,明确相应的临床特征。概况起来,其临床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阳虚特征,如畏寒喜暖,身体特别是手足不温暖,在寒冷的环境里症状加重等;另一方面就是水饮特征。所谓水饮特征,包括4点:(1)水舌,即舌体胖大,舌苔水滑。有些患者的舌头好像才从水里捞起来一样湿淋淋,有些患者在伸舌的时候,甚至舌头上水样的唾液会滴下来。(2)水色。按照中医学的看法,水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当身体里出现太多水饮的时候,患者的面色可能呈现黧黑、暗滞,在额头、鼻柱两侧、两颧等处出现棕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水斑”)。(3)水脉,指脉象沉弦,甚至沉紧。(4)其他水证包括小便不利、浮肿(头面、脚踝或下肢)、不渴、头目昏冒等,这些都是反映水气的证据。
对于心阳不足、水饮阻络类型的心脏病,治疗上应当温阳养心,化饮通络。简单地说就是要补充、强壮心脏的阳气,消除阻碍心脏的水饮,疏通心脏的络脉。我常用的一个药方是苓桂通络汤,它由两个经方组成,一个是苓桂术甘汤,一个是理中汤,都是中医临床十分常用的药方。我是从我的师傅,已故当代我国最优秀的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那里学到这张药方。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干姜、人参。
方解:桂枝、干姜、人参和甘草既能温养心阳,又能温养脾阳。当心和脾的阳气恢复以后,它们控制、运化水饮的能力随之恢复,因此不仅已有的过多水饮会消除,而且也不会再产生过多的水饮。桂枝还有散寒、活血、通脉的功能。茯苓、白术既能增强脾运化水饮的功能,也能利小便、消水饮。所以全方有温心阳、消水饮、通心脉的功能。
最后提醒一句,阳虚水饮型心脏病的根本问题是心阳不足,所以患者平时不可以吃太多的寒凉食物。中医学讲的寒凉食物包括物理温度的寒凉(如冷饮、冰激凌等),以及生物化学的寒凉(如西瓜、梨等)。瓜果和凉拌菜由于没有过火,没有从火获得阳热能量,寒凉性质未减,所以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