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术巴蜀寻宝马十年路不停

2017-01-19 21:23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竹纸蜀锦老窖

宝贵技艺巴蜀寻,

马踏川途悦前行;

中华非遗数百年,

国人匠心代传承;

文叙墨载道不尽,

化作亲身见真章;

之乎者也国粹工,

旅途有站技无边。

这首即兴创作的藏头诗作此刻正好表达了我对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感受。

众所周知,从2007年伊始,BMW中国就开始了以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为核心的文化之旅活动。每年的秋季,数十辆宝马车队满载各路媒体、嘉宾行驶在祖国辽阔的天南海北大地上, 穿国道、上高速、翻群山、越小径,不论是繁荣的大都市,还是破落的小村庄,只要有非遗传承人的地方,都留下了BMW层层的车辙。

2016年,恰逢BMW中国文化之旅的第十个年头, 为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回访曾经探访和捐赠过的非遗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再度启程深入天府之国, 以双线路的模式,深度寻找那些让人感动的匠心技艺。

此次的巴蜀非遗路线共分两段,南线从成都,经夹江、宜宾至泸州;北线则途径北川、江油、郫县等地,对羌族文化等进行探访,行程共计1500多公里。 在成都,车队一行探访了蜀锦织造工艺和蜀绣制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蜀锦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纺织工艺,更是通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的身上纹饰可以推断其上千年前这一蜀地特有的梭织工艺就已被当时的达官贵人所赏识并使用。而传统木梭子上下翻飞的“一梭一纬”传统工艺,到现在仍然是一天才能织出几厘米, 难怪蜀锦工艺贺大师一再表示:“三年学艺,五年出活儿” 。当蜀绣传承人彭世平老先生跟我们娓娓道来刺绣的那份匠心时,你会发现“锦绣”二字之所以密不可分,实则有着太多共同之处了。

传承需要传播,更需要匠人的坚守,两位大师在描绘“锦绣”前程的同时,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出目前接班人的紧缺,这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非遗项目对年轻人传播的重要性。

在此次探访的夹江竹纸非遗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的艰难。竹纸,顾名思义,用竹子做的纸张。经采竹、剥竹篾、蒸煮、晾晒、捣烂、浸泡、过滤等七十二道工序,再到最后的成品纸张,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门手艺。在探访过程中,所有人都对这样的过程和成品纸的质感感到惊艳,而由于过程烦琐、粗重,利润不高,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要想将传统竹纸更多的被大家熟悉并使用,就必须要将竹纸的工艺进行推广。

同样面临如此境遇的还有具有百年竹编历史的道明竹编。道明竹编工艺隐藏在蜀南竹海地区,漫山遍野的竹林,造就了当地百姓“靠竹吃竹”的生活。而以竹为原料编织出各种生活日用品也成了当地人的一项手艺,这种竹编制品曾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领了全国百姓的生活日用品。可就是这样一个纯天然的手工制作工艺,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却很难再看到。

反观此次对川酒代表——泸州老窖的探访,在推广和保护上,泸州老窖可以说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典范。始建于明代1573年的温永盛酒坊,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使得现在的泸州老窖集团拥有一千多口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合并一万多个酿酒作坊。特别是现在还在使用的古老藏酒洞——纯阳洞,洞中至今仍然保存着500?800年前封坛的酒。而在古法酿酒的技艺传承上,不仅将酒窖开放成旅游景点,对游客进行直观的酒文化传播。同时,在泸州新区建成20000平方米的酒文化高端定制俱乐部。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有识之士、企业的不断关注和参与,也让我们在此次探访中发现了更多的非遗项目被重新盘活和发扬。其中四川漆器和银花丝这两种非遗传统技艺就又回到了大众的眼中。在成都市漆器工艺厂的老厂区里,我们有幸接触到成都漆器工艺大师尹丽萍以及银花丝技艺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匠人说起各自的传承技艺,都带着无限的感慨。而最让她们感动的就是这样的传统工艺,今天又可以被很多年轻人认知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竹纸蜀锦老窖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富春回望
——纸帘灯系列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泸州老窖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赣酒
木芙蓉
无声的蜕变
泸州老窖2019年上半年净利2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