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达玛节

2017-01-19 21:17索穷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藏戏旅游节印迹

索穷

江孜旅游有6+1之说,即卡若拉冰川、宗山古堡、加日郊老街(外国游客称之为牦牛街)、(三教合一的)白居寺(包括六角塔)、帕拉庄园、紫金湿地,以及西藏大型户外实景剧《江孜印迹》。其实,江孜的精彩何止于此。

古装武士。

达玛文化旅游节

8月6日上午,2016年江孜达玛文化旅游节在江孜县达玛场开幕。

达玛文化旅游节是江孜地区独具风格的传统节目。节日期间当地藏族同胞会聚集在宗山脚下,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表演和体育比赛,欢度达玛节。今年的江孜达玛文化旅游节共5天,于8月10日闭幕。

开幕式上,藏戏、草坪舞等节目令现场观众一片欢腾。开幕式结束之后便是赛马、摄影书画比赛、奇石展等项目。

达玛节是一个独具藏族特色,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达玛节期间,除进行群众文艺演出外,还将进行赛马、赛牦牛和跑马射箭、拔河等比赛活动,上万名江孜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参加了此次“达玛”节活动。

过去,江孜达玛节于每年藏历4月19日左右举行。有赛马、比试骑术、角力等活动,以及展佛、跳神、祭祀等宗教活动。现在的达玛节时间多在农闲的6月份举行。届时,农牧民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从四面八方会集一起。同时还要进行物资交流,从各地来的国营、集体、个体商户以及农牧民,在商品集市,进行出售和交换,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据说江孜法王绕丹贡桑帕的祖父帕巴白桑布,是萨迦王朝的内务大臣,又是江孜法王,在群众中颇有威望。帕巴白桑布去世后,他的弟子每年做祭祀,以示纪念。后因故中断。

至藏历火鼠年(公元1408年)绕丹贡桑帕任江孜法王,遵其先人遗嘱,恢复祭祀。这一年藏历四月十日至四月二十七日,绕丹贡桑帕为其祖父念经祭祀,直到二十八日,开始进行娱乐活动。到了扎西绕丹帕(公元1447年)统辖江孜时候,娱乐活动更为丰富,除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比赛跑马射箭,正式形成了江孜达玛节。

藏戏面具舞蹈

西藏开放的前沿

县文广电局阿旺局长和老江孜人米玛次仁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人参观了紫金湿地、加日郊老街等江孜著名旅游文化景点。

据老江孜人米玛次仁介绍,过去的江孜老街只有几大商户及众多小商小贩。老“加日郊”分上中下街,有的是卖牛粪、陶器的地方,有的是铁匠铺集中地,而下街则是专门售卖糌粑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卡垫、农具、立柜、氆氇等等,应有尽有。

这里还流传着一首意味深长的民歌:

江孜的氆氇好,

白朗的姑娘美;

氆氇还未脱毛,

姑娘已经变心。

江孜历来是西藏最开放的前沿,当年西藏很多新潮时尚的东西如人们喝甜茶、说英语的习惯,最初都是从江孜发迹的。西藏最早的咖啡馆“罗措”就在这里,也是早期的尼泊尔商馆。关于“罗措”这个名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藏文原意“年会”,被认为是尼泊尔商人每年藏历六月举办的一场宗教年会;另一种意见认为是藏文“罗咂瓦”(翻译)的变音,因为这里早期住着一位懂尼语的藏族老翻译,尼泊尔商人经常找他帮助沟通,关系良好。久而久之,老翻译去世,最后他们把房子都买了下来,成为尼泊尔的商馆。“罗咂瓦”“罗咂瓦”叫久了变成带着当地口语的“罗措”。

西藏大学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徐宁说,江孜是西藏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地处北通日喀则、东联拉萨、南接日喀则亚东县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在西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机遇与政策之下,在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与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中,江孜需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文化,发展旅游。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的拉巴泽仁教授曾是江孜中学的老师。在“达玛节”开幕式上,他看到学生们与藏戏表演者同台互动表演创新草坪舞的时候十分感动,“年轻人在传承古老文化中不断创新的思路将会为江孜发展带来更加强有力的动力。”

西藏民俗文化学者索朗次仁认为,第一,应该尽可能保留包括江孜老街等为代表的古镇古村落文化遗韵;第二,鼓励和开展农村家访游,对家访旅游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第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是江孜的一大优势资源,可以有机地穿插进深度体验旅游,为山水游和宗教民俗游提供很好的补充。

老鼓手

盛装的藏族大爷和大妈

实景剧《江孜印迹》

随着雪域高原旅游市场陆续逐渐升温,作为西藏唯一一个县级实景演出《江孜印迹》,已于6月15日开启今年首演。

投资近5000万元的《江孜印迹》以海拔4020多米的江孜达玛场为场地,利用宗山、白居寺、罗布山为背景,讲述了江孜的起源、发展、繁荣到抗击英军入侵的历史,直至西藏和平解放迎来新生的故事。全剧分为《山的印迹》《光的印迹》《盛世印迹》《英雄的印迹》《不落的太阳》五个篇章。

江孜县旅游局局长格桑达娃介绍,《江孜印迹》全剧包含了众多藏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达果米果舞、日星卓舞、马热卓舞、六弦琴弹唱、藏戏、望果节和达玛节等,演员由当地300余名农牧民组成。《江孜印迹》2014年8月正式公演。经上海戏剧学院的专家指导,2016年《江孜印迹》做了全新改版。编剧内容增添了情景体验形态,增加了当时驻藏大臣在西藏各地视察的情节。灯光布局以简洁、大气的风格突出主演区和主演形象。

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时俱进的江孜现代文化已经成为附加值很高的旅游资源。江孜县将大力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江孜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体验型、生态型、友好型、和谐型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藏戏旅游节印迹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藏戏面具
浅析巴塘藏戏在演出形态方面对西藏藏戏的传承与创新
演藏戏·促非遗扶贫——2019年藏戏演出季完美落幕
栀花飘香
——— “2019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主题歌
成长印迹
2017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暨交易博览会圆满举行
传统藏戏的新时代再造——评新编藏戏《朗萨雯波》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