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影响

2017-01-19 11:59施建娟
赢未来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统筹和谐社会人力资源

施建娟

摘要:区域人力资源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调整的一种方式,具有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及提升人力资源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就对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统筹;人力资源 ;区域分布;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MF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78(2018)20-0482-01

人力资源流动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最壮观的社会潮流之一,它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成长,维护和进化了城市的功能,人力资源流动的正负效应相辅相成,往往使管理决策首鼠两端,也使相关问题成为众多学术领域关注的焦點。从地理学意义上看,人力资源流动是来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直观的社会表达,它映射着区域经济水平、投资强度及其关联的就业机会的区域差异。

1 人口流动的理论

1.1 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动力与原因论

中国普遍学者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自觉地调节生产资料使用方式的过程,生产力是造成人口流动与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动力。首先,生产力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了可能;其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造成地区经济条件差异,推动人口向富裕地区迁移;第三,生产力发展会改变生产结构布局与结构变化,从而要求人口迁移和流动;第四、生产力发展会促进生产关系改变,从而也会推动人口流动。

1.2 生态环境论

生态环境推拉力论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人口迁移理论,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学者提出生态环境改变会促进人口流动。

1.3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协调理论

这一理论在1950年以后比较流行。1950年开发大西北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这一理论的运用。

1.4 综合因素推拉论

不少研究认为,人口流动总是受一定推力或拉力作用才会发生。其推拉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宗教信仰、自然灾害等等。具体迁移受具体力量的推动。从整体上看,人口流动与迁移是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流动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市场推动,人力随劳动市场需求流动。二是价格驱动论。一些学者认为,人力市场商品化已使人力资源流动与迁移具备了商品流动的特色。三是互补论。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的流动与迁移是一种人力资源互补效应。只有甲地过剩乙地不足才能流动。四是人力资源随资本流动。

2 中国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及其原因

2.1 东多西少,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而西部地区却属于欠发达地区。尽管现在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伴随着经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人力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人力资源充足,广大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稀少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十分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们愿意向富裕的地区流动;②东部沿海地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人们为了工作向这些地区流动;③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高,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

2.2 大城市人力资源丰富

目前很多人力资源都涌向大城市,特别是大学生,这种现象在为大城市带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城市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等这些特大城市,资源与土地将要无法承受大量人力资源的涌入,可是由于大城市的魅力所在,还是有大量的人向往这些地方。大城市的种种优势导致了人力资源向大城市的流动。

2.3 城市吸引农村的人力资源

现在广大农村还比较贫乏,农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加上现在城市化的浪潮,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

2.4 平原地区较山区人力资源多

平原地区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等是人力资源更倾向于平原的主要原因。

3 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后果

3.1 农村土地闲置,空巢家庭普遍

由于很多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外出工作,致使农村的土地无人耕种,浪费了土地资源。外出工作的又大多是青壮年,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因此空巢家庭普遍。

3.2 业压力,导致了城市居民出现大量失业、半失业与下岗。

3.3 大城市环境资源压力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现在大城市在不断地向外扩张,但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规模越来也大,问题也越来越多。交通拥堵、工作地点离居住地远、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等都越来越表明城市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

3.4 落后的地区越来越差

由于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向上性,人们都不愿到落后的地区发展,而且这一地区的人力资源还不断地向外流动,只能是恶性循环,越来越落后。

4 国家为协调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采取的措施及其分析

4.1 免交农业税,发展乡镇企业

国家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避免耕地资源的浪费,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免缴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荒芜的土地重新种上了粮食,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另外,为了使广大农民就近就业,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乡镇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乡镇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企业还对环境污染严重,可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区经济,忽视了其带来的弊端。

4.2 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为了调整人力资源的分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到基层、中小城市企业、农村、西部等地区就业的鼓励性政策。比如城乡基层岗位的开发、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工作,经过两三年锻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这些政策的实施确实为地方充实了人才,同时避免了大学毕业生都拥向城市的局面。这本是很好的政策,基层人才的充实可以带动基层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态度就不端正,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跳板,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因此基层很难留住人才,人力资源在这些地方仍然短缺。

4.3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从而推动着人力资源的流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统筹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有效方式。政策上对这些地区的倾向不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会起到导向作用。

4.4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使人力资源向中小城市的流动,不仅减小了大城市的压力,而且缩小了地区差距,对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

5 结束语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期望地区间发展没有差距,但是,如果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长期不协调,必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影响。受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支配,人力资源的流动会越来越复杂,若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调节,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桂昭明.人才资源经济学[M].蓝天出版社,2013.

[2]张秀艳,徐本立.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报,2013

[3]丁金宏,刘振宇等.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畅特征[J].地理学报,2015

猜你喜欢
统筹和谐社会人力资源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统筹探究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西安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改革路径选择
浅议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