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为明清皇宫建筑室内装修与装饰艺术
张淑娴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研究馆员,
三希堂的空间构思
研究方向为明清皇宫建筑室内装修与装饰艺术
张淑娴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研究馆员,
三希堂,位于养心殿西暖阁,此处原为温室,乾隆十一年,「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三希堂记》)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三希堂」匾额,悬于御座上方。他还撰写了《三希堂记》,又下旨让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山水画」一幅贴在三希堂内。{乾隆十一年「二月表作,初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三希堂画一张,着镶五分髋(宽)万字文锦边出瓷青小线。钦此。于本月初六日,太监赵近玉持出御题董邦达画三希堂记山水大画一张。于本月初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御题董邦达画三希堂记山水画一张,镶得锦边小线持进贴。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以下简称「《总汇》」)第十四册,页五六七。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对室内进行一番改造,修改窗户、槅扇及室内陈设,绘制通景画。(《总汇》第十四册,页四九五;《总汇》第十四册,页四九七~四九九;《总汇》第十六册,页五八八等)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觉得原来的三希堂室内装饰不尽如人意,于是重新装修,三希堂地面铺设瓷砖,重绘通景画,室内安曲尺壁子,制作家具及陈设,绘制贴落,裱糊窗户、墙壁。(《总汇》第二十八、二十九册)至此,三希堂的内檐装修和陈设除了后来拆除了曲尺壁子外基本定型,直至清末。
东晋 王珣 伯远帖卷(局部)本幅长二二·六厘米 宽六·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图中帖前可见乾隆帝跋:“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乾隆御笔“三希堂”匾
清乾隆 青玉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册长二二·六厘米 宽一〇·四厘米 厚六·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董邦达 三希堂记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三希堂内部面宽二点一米,进深六米,高二点一米。东墙中部开小门与勤政亲贤殿相通,东墙北部开一小门,折入「自强不息」。三希堂内部空间狭小,陈设丰富,乾隆皇帝是如何在狭小的三希堂进行他的空间构思,用装修构件及墙面装饰,使室内空间精致典雅、趣味无穷而又从视觉上克服狭小空间的限制呢?
从「勤政亲贤」进入三希堂,乾隆时期安设了一个凹形曲尺壁子,壁子用紫檀木包镶,中间开门,悬挂门帘。
乾隆三十年,油木作,十一月,十七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现安曲尺上着做包镶紫檀木三面璧(壁)子一件,再做二面红猩猩毡软帘一件,沿石青缎大小边。钦此。于本月十八日,催长四德将做得包镶紫檀木璧一件,二面猩猩毡软帘一件,持进安讫。(《总汇》第二十九册,页六三二~六三三)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私人空间,他不愿意让受到召见的大臣窥视他的秘密空间,因此在门口安置一座曲尺壁子,以阻挡来客视线。
三希堂前间内景
三希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长约二点三米,后部长三点七米。在空间的分割上,前后部分没有平均分割,而是基本符合「零点六一八」的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清朝的统治者并不知晓,不过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在长期的实践和视觉感受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方虽然对于美学所使用词汇和概念不同,但对于美的认知几乎相同,黄金比例是空间分割最合乎科学和视觉美学的比例关系。这样一来前后间的空间分割,视觉感受非常舒适,没有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的不稳定感,视觉美在空间分割中自然产生出来。
前后间之间用槛窗相隔,楠木槅扇雕刻玲珑剔透的金线如意纹,夹纱,玲珑窗格让室内隔断无厚重死板之感,而显得轻盈精巧,适合装修小型空间。密不透光的里间也能透过薄纱窗格隐约见到光线,通过槛窗中间的门和窗格薄纱的透视也使得内外空间合为一体。
槛窗上安设两块闲余板。
三希堂后间内景
乾隆三十一年,油木作,十月,十二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旨:三希堂坎(槛)窗上着做紫檀木半圆闲余板二件,先做样呈览。钦此。于本月十四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做得半圆竹式闲余板木样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本月二十三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做得紫檀木竹式半圆闲余板二件持进安讫。(《总汇》第三十册,页三九八)
闲余板,看字面意思,是闲置多余的木板,其实不然,闲余板是搭置在墙壁、槅扇裙板或窗台下的板子,正如现代的墙上安装的置物板,悬置在墙壁上,利用纵向空间。不占横向空间。三希堂空间很小,没有地方放置桌案,为了放置物品,制作了两块小巧的半圆形闲余板,镶嵌在槛窗上,可放置小型器皿,起到桌几的作用,紫檀木雕刻竹节纹饰,深沉的紫檀色闲余板和浅棕的楠木色槛窗,深浅搭配,相得益彰。
从三希堂后间看三希堂前间
三希堂平面图
三希堂槛窗和闲余板
房间内安装了三重轻盈的紫檀飞罩(参见一二八页图),透雕夔龙花牙。一槽位于前间炕沿上方,作为炕的炕罩;另外两槽位于后间南部和北部,中间西墙装饰通景画。三槽飞罩区分各处不同的装饰空间,而细小的夔龙花牙安在房间顶部,若隐若现,虽起到空间虚隔的象征作用,又不阻挡视线;既可装饰空间,又可营造重重帷幕的视觉效果,加强了空间的进深感和层次感。
进入三希堂,迎面用夔龙飞罩隔出一间小小的房间,看过去其地面贴着青花八宝瓷砖,墙壁和顶棚糊饰团花纹壁纸,两面墙上各四扇金线如意棂花槅扇窗,顶棚、地面、坎窗、飞罩均与三希堂后间相同,正中一座圆洞门通往室外的花园。花园中,古树瘦石,梅花绽开,远处山峦叠嶂,一长一少两名男子漫步走来,少年手持折枝梅花,长者向少年传递着某种信息但其实,这个由三希堂后间延伸出去的空间实则是一幅绘画,它是中国宫廷画家金廷标和西洋画师郎世宁共同绘制的通景线法画。
乾隆三十年如意馆,十一月十二日,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向西画门,着金廷标起稿,郎世宁画脸,得时仍着金廷标画。(《总汇》第二十九册,页五三九)
通景线法画是清宫用于建筑装饰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源自于西方建筑装饰方式,运用西方绘画技法。通景线法画就是与建筑的室内地面顶棚装修相呼应的具有西方绘画透视效果的整面墙或顶棚墙壁相连的绘画。
三希堂东西墙相隔仅二点一米,从「勤政亲贤」通过壁子上的门进入,至西墙的距离更窄,进门眼前就是一堵封闭的墙壁限制了人们的视线,为了解决视觉上的压抑感,乾隆皇帝在西墙上绘制了这幅通景线法画。
在三希堂设立之初,这里也有一幅通景线法画,画风与现在的这幅大不一样。
乾隆十四年,如意馆,四月二十八日,副催总持来司库郎正培、瑞保押帖一件,内开为十四年二月初十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向东门内西墙上通景油画,着另画通景水画,两傍照三希堂真坎窗样各配画坎窗四扇,中间画对子一副,挂玻璃吊屏一件,下配画案一张,案上画古玩。画样呈览,准时再画。其油画有用处用。钦此。本日,王幼学画得水画纸样一张。太监王紫云持去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款式照样准画,对子画骚青地泥金字,墙上颜色、顶棚颜色一样。钦此。于本月十一日,郎正培等奉旨:通景画案下,着郎世宁添画鱼缸,缸内画金鱼。钦此。于本月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将中间玻璃吊屏内衬骚青地,着郎世宁画水画,骚青对子上亦照玻璃,其玻璃着造办处选好的用。钦此。(《总汇》第十六册,页五八八~五八九)
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绘制的通景画,画中描绘了一幅室内小景,室内顶棚、地面均与三希堂相同,两边墙上按照三希堂真槛窗样各配画槛窗四扇,中间骚青地泥金字对子一副,对子用玻璃罩上,挂玻璃吊屏一件,吊屏内衬骚青地,下配画案一张,案上画古玩,案下郎世宁画鱼缸,缸内画金鱼。画中的顶棚、地面、槛窗与三希堂槛窗槅扇式样相同,使得室内空间与绘画起到「通景」效果;画面中间画对子、吊屏、画案、案上古玩,案下鱼缸和金鱼,是当时皇宫室内装饰的通用的手法,也是乾隆皇帝喜爱的题材,在很多的宫廷生活绘画中都有表现。
由郎世宁和他的中国学生王幼学合力绘制的这幅通景线法画并不是一幅纯粹的绘画作品,而是采用了「极其写实」的手法,即将绘画与真景结合的「虚实相间」表现方式二维空间的画面是虚景,而在画面上则纳入了「实景」。通景画里的墙面、地面、槛窗、画案以及鱼缸是画出来的,而画面中央
悬挂的吊屏并不是画在画面上的,而是用真的吊屏挂在画上;挂屏的两边的画面上画了一副对子,对子的绘制方式使用的是真实对子的绘画方式,骚青地、泥金字,并在对子上面罩上了玻璃;另外,画中的古玩是先画好,再「剁下来」做成合牌样,即烫样,然后在画面相应的位置挖槽,将烫样嵌在画面上,最
后用铜片掐边固定(《总汇》第十六册,页五八六),立体的古玩使画面更为真实。画面真假结合、虚实相间,利用这种「欺骗」眼睛的艺术,营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在虚拟的空间里营造了另一个与之相连的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将狭小的室内空间进行了延伸。
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重新装修三希堂,三希堂铺设瓷砖地面,原来的通景画与改造后的室内景象不相匹配,乾隆皇帝遂下旨,「养心殿西暖阁通景画上地面,着王幼学接画磁砖」。(《总汇》第二十八册,页七九二)后又下旨重新绘制通景画,将旧的通景画的中间部分绘有对子、古董、桌案、金鱼缸的图案揭去,换画园林人物画,由金廷标起稿并绘制,当时郎世宁年事已高,没有精力绘制通景画,仅画了人物的面部,画面呈现的是中国画的画风。
三希堂后间南侧紫檀飞罩局部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替换掉原来的通景画呢?原来的通景画表现的是室内的景致,视觉范围有限,新的通景画将人们的视线从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外面,通过圆洞门伸向了花园,再透过花园伸向了无限的远方。画中迎面而来的二位男子,传达了深刻的寓意。新绘制的通景画,视觉的无限,心里的遐想,突破了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局限,更加深了画面的无限感受。
三希堂槛窗内坐榻空间内设置高矮炕,南边有窗户直接面对室外,光线充足,内外对景,高炕上放宝座,宝座对面西墙一幅贴落画,矮炕采用怎样的装饰手法构造空间意境并使狭小空间得到延伸呢?如果再用一幅通景画营造扩大空间效果,就与外间的通景画重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零乱的感觉,从心理的角度也不利于聚精会神地欣赏字画和思考。乾隆皇帝则采用了另一种空间构思,就是在西墙上安置了一面满墙的镜子,利用镜子将室内的空间镜像到镜子里,似乎在镜子里又营造了另一个相同的空间,以镜面所在的这堵墙为中线,东西各为一个相同的空间,室内空间延展了一倍。又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身后的景象,让乾隆皇帝尽览室内的布置。
三希堂后间西墙通景画
利用镜子延展空间的构思,在乾隆时期很时尚,也很盛行。三希堂后部的长春书屋,炕的两边都安置镜子,长春书屋外间的圆光门内也安置了一面墙的大镜子。镜子在空间上与通景画一样起到扩展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是镜子镜像的是室内的真实现象,通景画则可以绘制虚拟的空间现象,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三希堂前间和后间分别用镜子和通景画使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得到延伸,解决了空间狭小给人们带来的压抑之感,也丰富了室内装饰,同时镜子和通景画都是虚拟的景象,又造成亦真亦假的幻象。
三希堂前间西墙镜子此图拍摄时,闲余板被拆下维修,槛窗上可见其安装痕迹
三希堂地面青花八宝纹瓷砖铺墁,青花瓷砖白色的瓷、蓝色的花,干净美观,也提高了地面的亮度,使原本灰暗的里间显得明亮了许多。瓷砖虽华美,但造价高,在紫禁城内很少见到,仅见于碧琳馆和三希堂,这两处是乾隆二十八年同时铺设的(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奏销养心殿院内改砌砖墙等工所用银两片」,奏销档272-333;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奏为养心殿拆改围房砖墙工程销算银两事」,奏案05-0222-062),可见乾隆皇帝对三希堂的喜爱。
三希堂的墙壁上布满了装饰,有对联、匾额、绘画、挂屏、壁瓶等。
坐榻宝座上方悬挂乾隆御笔「三希堂」匾额,两边贴「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其北面墙上玻璃镜的对面悬挂了几只精致的小壁瓶,壁瓶各式各样,有葫芦瓶、胆瓶、双耳瓶、橄榄瓶、凤尾瓶等式样,釉色又有粉青、釉里红、粉彩、斗彩之别,五彩纷呈,里面插上杂宝制作的花朵,挂在墙上,增加了室内的趣味和立体效果。这些美丽的壁瓶是乾隆二十八年由景德镇制作的。
从镜子里看三希堂(前间)
乾隆三十年,匣表作,十一月,初三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对玻璃镜东板墙上,着画各式磁半圆瓶样十四件呈览,准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送来。钦此。于本月初十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画得养心殿西暖阁各式半圆磁瓶十四件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烫合牌样呈览。钦此。于三十一年正月初八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做得合牌磁半圆瓶十四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准照样发往江西,将花纹釉水往细致里烧造。钦此。(《总汇》第二十九册,页七一三)
如意馆的画家为三希堂绘制了多幅绘画。
乾隆三十年,如意馆,十一月,十二日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曲尺南面着金廷标画人物,北面着杨大章画花卉,东西二面着方琮、王炳画山水。三希堂对宝座西墙着金廷标画人物。(《总汇》第二十九册,页五三九)
金廷标、杨大章、方琮、王炳等人都是如意馆著名的画家,为宫廷绘制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三希堂前间东墙壁瓶
三希堂前间西墙山水人物图贴落
宝座对面西墙上贴了一幅山水人物画,是金廷标绘制的,画上有乾隆御题的诗句。金廷标是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由中国南方官员送进宫内的画家,擅长人物、花卉及肖像,为乾隆朝出色的画家,乾隆皇帝称其画「七情毕写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三希堂北墙上贴了一幅布满整面墙的大画,画面层峦竞秀,万壑争锋,是另一位著名的宫廷画家方琮绘制的「仿王蒙松路(踞)仙岩图」,方琮师从张宗苍,由其师引荐入宫作画,善画山水。画面上大臣于敏中书写的乾隆御制诗「题方琮仿王蒙松路(踞)仙岩图」。这是一幅由皇帝、大臣、画家合力而作的山水画。
地上、炕几、闲余板上放置各类器皿。三希堂用轻巧的装修、通景画和镜子扩大了空间的感受,加以墙面绘画、挂件等装饰,把室内装点的精致而巧妙。「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乾隆皇帝就在这个小巧玲珑、布置精妙的房间里鉴赏着他的稀世珍宝,思考着「希贤」、「希圣」、「希天」的帝王理想。
三希堂后间北墙松踞仙岩图贴落
从勤政亲贤看三希堂(后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