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竺柳,戚正梁,王小军,唐舟凯,曾贵候,高 阳,赵 波,储张杰
(1.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2.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绍兴 312000)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急性毒性
何竺柳1,戚正梁2,王小军1,唐舟凯1,曾贵候1,高 阳1,赵 波1,储张杰1
(1.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22;2.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绍兴 312000)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高效氯氟氰菊脂和敌百虫两种常用渔药对豆娘幼虫的急性毒性试验,并建立相应死亡率—药物质量浓度对数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豆娘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敌百虫的敏感程度,两种药物在24 h、48 h、96 h的半致死浓度为6.44 μg/L、5.31 μg/L、4.57 μg/L和0.81 mg/L、0.65 mg/L、0.56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89 μg/L、0.11 mg/L。进一步开展了两种常用渔药对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泥鳅苗种培育池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豆娘幼虫的致死率≤5.8%,不宜作为豆娘幼虫的杀除药物;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具有明显的杀除效果,致死率可达89.6%以上,可作为杀除泥鳅仔鱼敌害-豆娘幼虫的常规药。
氯氟氰菊酯;敌百虫;豆娘幼虫;急性毒性
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隶属于昆虫纲、蜻蜓目、均翅亚目,统称蟌,其幼虫为肉食性,捕食小型的水栖昆虫或浮游性小节肢,有时还有同类相残的现象发生,体形较大的幼虫还能取食小鱼和蝌蚪[1-3]。研究发现,豆娘幼虫是影响泥鳅幼体培育存活率的主要敌害生物,体长为16.3±0.2 mm的豆娘幼虫对3日龄泥鳅幼体日最大捕食量可达27.39尾。
在水产养殖苗种业上,人们对敌害生物的防治多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王玉佩等[4]首次报道了中国急游水虱对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危害情况,并通过虫体驱杀实验表明:盐度、pH、乙酸对中国急游水虱具有一定抑制或驱杀作用,而高锰酸钾、福尔马林、伊维菌素无驱杀作用。赵朝阳等[5]发现龙虱幼虫对河蟹苗各期幼体危害大并开展了药物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周书珩等[6]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自制大蒜素复方药物灭鞘散(MQS)和灭鞘灵(MQL)可视为刺参育苗系统中杀灭玻璃海鞘的有效药物,分别采用15 mg/L和5 mg/L的浓度,药浴24 h后换水即可完成。
在众多杀虫药物中,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和敌百虫(trichlorfon)因具有高效、残留少及对养殖对象安全等特点,广受养殖户欢迎。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三氟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化学名称为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α-氰基-3-苯氧苄基酯,属拟除虫菊酯类广谱型杀虫剂,是一类高效、普遍、残留少、对水产动物较安全的杀虫剂,目前,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害虫防治[7]。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作用,能抑制害虫神经系统中胆碱酯酶的活动而致死,杀虫谱广,但对人、畜、鱼的毒性较低[8-10]。
本研究探讨高效氯氟氰聚酯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急性致毒效应,以期为泥鳅育苗中对豆娘幼虫的药物防治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鳅苗培育成活率。
1.1 试验材料
1.1.1 豆娘幼虫
豆娘幼虫直接采自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附近的水塘中,将采回的豆娘幼虫按大小规格的不同暂养于不同的小水盘中,用泥鳅幼苗饲喂。为保证试验对象的大小体格同一性及代表性,选取其中形体完整、反应灵敏、无伤病且大小、长度、重量较均匀的个体作为试验对象。试验豆娘幼虫体长规格为18.4±0.2 mm。暂养72 h后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1.2 泥鳅幼体
试验泥鳅幼体为浙江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繁殖的真泥鳅幼体。将获得的泥鳅幼体按照日龄的不同分放于不同塑料桶内,并充气培养。试验时选取其中肢体完整、无伤病的健壮个体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泥鳅幼体为5日龄(全长8.4±0.3 mm)和25日龄(全长23.1 mm±0.2 mm)共两种规格。
1.1.3 试验药物
本试验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共两种渔药,详见表1。试验时用蒸馏水将两种药物配成一定质量浓度的母液,现配现用。
表1 试验药物种类和来源Tab.1 Categories and sources of the tested drugs
1.1.4 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取自经过1次砂滤的泥鳅苗培育池池水,水温为26.8±1.0℃,盐度27~29,pH 8.0~8.2,溶氧量9.0~11.0 mg/L。试验容器为III型(40 cm×25 cm×20 cm的塑料盘)。
1.2 试验方法
1.2.1 预试验
在进行正式试验之前,首先设定高浓度药物处理以进行预试验,确定各试验药物质量浓度大致范围,以全致死的为下限浓度,全活的作为上限浓度。根据预试验结果,设计不同的浓度梯度试验。
1.2.2 正式试验
经过预试验中确定的最高全存活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以等差数级做间距,每种药物设置6个浓度梯度为正式试验的浓度,每一浓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试验,另设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选择经暂养72 h后个体健壮、活动正常状态下的豆娘幼虫,每个容器均放入10只,按量加入药物,观察并记录豆娘幼虫的活动表现和死亡情况。同时,对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进行了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每个容器均放置20尾泥鳅幼体。实验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为防止饵料影响,实验期间不喂食[11-12]。试验容器均为III型容器,为减少实验误差,试验前用对应质量浓度的药物浸泡试验容器12 h以上[13]。
1.2.3 试验结果的判定
连续观察试验对象中毒后的活动状况变化,以多次用鸭毛羽尾部触动试验对象没有任何行为反应且放入清水中持续5 min仍无反应作为死亡判定标准。试验过程中及时取出死亡个体,每24 h并记录每个组的平均死亡个数,并计算出总体平均死亡率。
1.3 数据处理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借助SPSS 19.0建立死亡率—质量浓度对数线性回归方程,并采用直线内插法分别计算得到各试验药物在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安全浓度(SC)根据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求得[13]:
2.1 豆娘幼虫的中毒反应
观察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在不同的试验质量浓度下,豆娘幼虫的中毒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实验初期,较低的质量浓度组的豆娘幼虫活动情况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表现出对药物适应性,自然分散栖于水底,无明显异常行为反应。而高质量浓度组,豆娘幼虫放入实验容器后,立刻表现出异常行为反应,显得十分不安,运动加快且游动方向不规则乱窜,频率较高。48 h内,低质量浓度组大部分活动情况无明显变化,而高质量浓度组,豆娘幼虫的活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豆娘幼虫的中毒死亡过程表现为:躁动不安、运动力明显减弱、呼吸加快、游动不平衡、静沉于水底。
2.2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存活影响
随着实验质量浓度的提高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两种刹虫剂对豆娘幼虫持续作用并在体内积累,机体抵抗力下降,对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均明显增强,死亡率也相应明显升高(表2)。对表2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得到死亡率(Y)与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数(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计算出相应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列于表3。
对表3中各记录时段相应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均在α=0.05水平相关显著。通过建立死亡率—质量浓度对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898 2,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死亡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对数间具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豆娘幼虫受此两种药物的胁迫下的致死率与其试验时间和试验质量浓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值(LC50),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表明各药物的积累效应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表3)。进一步对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计算可得,高效氯氟氰菊在24 h、48 h、96 h的绝对致死浓度为16.49 μg/L、13.11 μg/L、11.41 μg/L;敌百虫在24 h、48 h、96 h的绝对致死浓度为1.89 mg/L、1.67 mg/L、1.49 mg/L。两种药对豆娘幼虫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89 μg/ L、0.11 mg/L,表明豆娘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敌百虫的敏感程度。
表2 高效氟氯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急性毒性Tab.2 The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I.heterosticta larvae
表3 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急性毒性特征分析Tab.3 Characters on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I.heterosticta larvae
2.3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泥鳅幼体的毒性影响
观察发现,5日龄泥鳅幼体在试验设定的两种药品浓度下,从自然状况从一切正常至上下窜动、打团、失去平衡、身体弯曲部分死亡到短时间即出现大批死亡。而25日龄泥鳅幼体在低浓度组中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之后又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无异,但随着试验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开始出现死亡个体,且死亡个体逐渐增加(表4、5)。高质量浓度组的个体则反应强烈,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检查死亡个体可见,下颚部有明显出血。
对表4、5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可分别得到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的死亡率(Y)与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数(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列于表6、7。对各记录时段相应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均在α=0.05水平相关显著。通过建立概率单位—质量浓度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处于0.801 1~0.990 1水平,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死亡率与质量浓度对数间具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泥鳅幼体受此两种药物的胁迫下的致死率与其试验时间和试验质量浓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表4 高效氟氯氰菊酯、敌百虫对5日龄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Tab.4 The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M.anguilicaudatus 5-day-age larvae
表5 高效氟氯氰菊酯、敌百虫对25日龄泥鳅幼体的毒性试验结果Tab.5 The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M.anguilicaudatus 25-day-age larvae
表6 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敌百虫对5日龄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特征分析Tab.6 Characters on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M.anguilicaudatus 5-day-age larvae
表7 高效氟氯氰菊酯以及敌百虫对25日龄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特征分析Tab.7 Characters on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on M.anguilicaudatus 25-day-age larvae
3.1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毒性效应特征
高效氯氟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钠泵的干扰使神经膜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延长,周围神经也出现重复电位而造成肌肉的持续收缩,增强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抑制脑突触体膜上的ATPase,使突触后膜上的乙酞胆碱酯酶等神经递质大量聚集,从而抑制脑乙酞胆碱酯酶[14-15]。敌百虫是一种乙酰基-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机理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昆虫及高等动物体内有少部分可转化为敌敌畏,故表现出强毒力[16]。
该试验中豆娘幼虫表现出狂躁不安、乱窜等现象,都属于神经中毒现象。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评价标准,当农药对受试对象的96 h LC50≤0.1 mg/L时,说明该农药属于剧毒[17]。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96 h LC50分别为4.57 ug/L、0.56 mg/L,说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豆娘幼虫属于剧毒药品,而敌百虫属于中低毒药品。
3.2 两种药物对豆娘幼虫的致毒效果及其质量安全浓度评价
高效氯氟氰菊酯以及敌百虫对豆娘幼虫急性毒性试验符合其它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规律,在一定浓度的药物范围内,死亡率随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表2)。由表3可见,两种杀虫剂在相同实验时间条件下,不同试验质量浓度梯度组的致死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死亡率和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均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性。高效氯氟氰聚酯半致死质量浓度值(LC50)呈递减关系,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表明此两种杀虫剂的致毒能力都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累积明显增强。且在各个时间段,高效氯氟氰菊酯与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致毒效果相比,后者的半致死浓度值(LC50)均远大于前者,后者约为前者的100倍,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0.89 ug/L和0.11 mg/L。因此,短时间段内两种药物对豆娘幼虫的致毒效果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为100倍左右,表明豆娘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比敌百虫更高的敏感性。
据报道,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96 h LC50为0.858 μg/L[18-19];周贤君等[20]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青田田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得出96 h LC50为5.67 μg/L,安全浓度为1.01 μg/L;夏晓华等[21]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鳞副泥鳅的96 h LC50为14.11 μg/L,安全浓度为2.3 μg/L。戴瑜来等[22]通过敌百虫对大鳞副泥鳅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96 h LC50为4.80 mg/L,安全浓度为0.54 mg/L;赵朝阳等[5]通过研究敌百虫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龙虱幼虫的急性毒性作用得出96 h LC50为0.54 mg/L,安全浓度为0.31 mg/L。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24 h LC50、48 h LC50和96 h LC50分别为6.44 μg/L、5.31 μg/L、4.57 μg/L和0.81 mg/L、0.65 mg/L、0.56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89 μg/L、0.11 mg/L,由此可见两种药物对不同水生生物体的毒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试验对象、试验理化条件和试验药品物理性状等不同,也可能是不同剂型的药物在不同生物表面的累积效应不同,但对其毒性的评判却是相符的。
因此,在水产育苗过程中,对豆娘幼虫的药物防治方面,应注意药物的合理计量,尤其是一些剧毒药物,过量地使用不但会损伤养殖生物,也会对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各个施用药物的质量浓度,为养殖生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对于实现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保障养殖生物的食品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3.3 两种药品在防治豆娘幼虫方面的综合评价
一般情况下,对动物进行毒性试验,试验时间均以24 h,48 h,96 h为限,常采用96 h和48 h,由96 hLC50和48 h LC50求出安全浓度(SC)。本试验采取的为静止的毒性试验,即试验过程中不换药液。考虑到药物在水中分解或挥发,96 h的数据不如24 h和48 h的准确。为了减小误差,故采用48 h为限,由24 h LC50和4 8 h LC50,求SC[23]。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的SC值分别为0.78 μg/L、1.37 mg/L和2.39 μg/L、1.82 mg/L(表4~7),表明随着泥鳅日龄的增大,其抗药性越强,这与王雨辰等[24]通过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等四种渔药对泥鳅水花苗和寸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一致。
对比两种药品对豆娘幼虫的安全质量浓度可知,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5日龄泥鳅幼体>豆娘幼虫>25日龄泥鳅幼体;对敌百虫的敏感性:豆娘幼虫>5日龄泥鳅幼体>25日龄泥鳅幼体。由此可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可作为25日龄泥鳅幼体培育池中豆娘幼虫的杀除药物,敌百虫可作为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培育池中豆娘幼虫的杀除药物。由表3可知,两种药物对豆娘幼虫在48 h的绝对致死浓度为13.11 ug/L和1.67 mg/L,分别高于和低于25日龄泥鳅幼体的安全浓度,但均高于5日龄泥鳅幼体的安全浓度。在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安全浓度水平下,由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可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0、5.8%和89.6%、100%。
本研究根据生产中一般3~4日龄泥鳅幼体即进入外塘培育及25日龄可达到寸苗规格的实际情况,选取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作为试验对象,作为苗种阶段的2个重要节点对观测整个苗种培育状况具有代表性。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综合考虑泥鳅苗种安全及豆娘幼虫杀除效果等多方面,对两种药物做出评价:(1)在保证泥鳅幼体安全浓度水平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豆娘幼虫的致死率≤5.8%,不宜作为豆娘幼虫的杀除药物,但可以作为鳅苗投放前的清塘药物使用,对豆娘幼虫具有100%的杀除效果,较敌百虫更高效;(2)在鳅苗培育池中,敌百虫对豆娘幼虫具有明显的杀除效果,致死率可达89.6%以上,可作为杀除豆娘幼虫的常规药放心使用。
[1]韩凤英.太原地区的蜻蜓[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1):96-98.
[2]徐希莲.水生昆虫与水质的生物监测[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1):66-70.
[3]李湘涛.昆虫博物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140-155.
[4]王玉佩,林春友,崔露文.南美白对虾养殖一种敌害生物观察及控制初探[J].天津水产,2008(Zl):15-17.
[5]赵朝阳,周 鑫,华雪铭.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425-429.
[6]周书珩,王印庚,李胜忠,等.刺参育苗系统中的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药物杀除试验[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2):14-19.
[7]詹刘满.新型菊酯类杀虫剂功夫的合成及应用[J].陕西化工,1999,28(1):9-10.
[8]黄国强,李德尚,董双林.敌百虫对虾池生物的毒性[J].海洋科学,2003,27(10):6-9.
[9]朱友芳,洪万树.敌百虫对中国花鲈的毒性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1,30(7):1 484-1 490.
[10]梁菊芳.敌百虫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D].广州:暨南大学,2013.
[11]陈家长,简纪常,胡庚东,等.水体中NH3-N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0,20(3):13-16.
[12]陈 兵,朱凤香,陈巧云,等.纳豆芽抱杆菌剂对AA鸡生产性能和十二指肠消化酶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5): 289-292.
[13]王卫名,严安生,周立国,等.四种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1,31(6):49-51.
[14]张林霞,夏晓华.高效氯氟氰菊醋对大鳞副泥鳅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3,32(4):560-567.
[15]张 征,李 今,梁 威,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作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1):125-129.
[16]房英春,王 冲,朱延才,等.敌百虫对泥鳅、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河北渔业,2003(4):34-36.
[17]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续)[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0(4):4-9.
[18]赵于丁,徐敦明,范青海,等.10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560.
[19]潘厚军,吴淑勤,黄志斌,等.鱼类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敏感性研究[J].淡水渔业,2000,30(7):44-45.
[20]周贤君,汤晓华,宴青青,等.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青田田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饲料工业,2011,32(10):46-48.
[21]夏晓华,张林霞赵炫超,等.高效氯氟氰菊醋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5):3 612-3 614.
[22]戴瑜来,王宇希,潘彬斌,等.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鱼业,2015,45(4):104-107.
[23]杨启超,万 全,赵俊峰,等.4种常用渔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6,26(2):93-95.
[24]王雨辰,胡廷尖,刘士力,等.四种常用渔药对泥鳅苗种急性毒性试验[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4):781-785.
The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to Ischnura heterosticta Larva
HE Zhu-liu1,QI Zheng-liang2,WANG Xiao-jun1,et al
(1.Fishery Schoo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2.Shaoxing City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Shaoxing 312000,China)
The acute toxicity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trichlorfon to Ischnura heterosticta larva was tested under the hydrostatic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mortality-drug concentration logarithm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I.heterosticta larva to lambda-cyhalothrin is greater than to trichlorphon.The LC50(24,48 and 96 h)of lambda-cyhalothrin were 6.44 μg/L,5.31 μg/L and 4.57 μg/L,respectively,and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 was 0.89 μg/L.The LC50(24,48 and 96 h)of trichlorphon were 0.81 mg/L,0.65 mg/L and 0.56 mg/L,respectively,and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 was 0.11 mg/L.Further carried out the acute toxicity of the two aquacultural drugs to the 5-day-age and 25-day-age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larva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of lambda-cyhalothrin on I.heterosticta larva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8%,not as the drug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heterosticta larva in the M.anguilicaudatus larvae rearing pond.But,it was obvious killing effect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of trichlorfon on I. heterosticta larva can reach 89.6%above.Thus,trichlorfon could be conventional drug for killing I.heterostic-ta larva.
Ischnura heterosticta larva;lamba-cyhalothrin;trichlorfon;acute toxicity
S481+.1
A
1008-830X(2016)04-0315-07
2016-03-29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1039001214);水产浙江省一流学科开放课题(20160013)
何竺柳(1992-),男,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繁育技术.E-mail:347732965@qq.com
储张杰,教授,博士.E-mail:czj05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