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晶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探讨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艾 晶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随着观众欣赏品味的不断提高,如何持续地吸引观众,已成为各博物馆当前发展的目标之一。博物馆照明设计作为博物馆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正走向更加成熟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此外,博物馆照明产品与设备也在发生变化,如LED光源正逐步替代传统光源。这些都将给我国博物馆照明事业带来新变革。本文从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专业性、基本功能等方面进行剖析,又从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发展进程宏观梳理,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展望,希望有助于我国博物馆朝高品质照明和运用高新技术照明成果方向发展。
博物馆;照明;设计;LED;光源;基本功能;发展趋势;专业特殊性
引言
当前,我国博物馆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每年举办大小不同、题材各异的展览已多达两万多项。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4 692家,并以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尤其在2008年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目前已有4 013座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由于博物馆降低了观众参观的门槛,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已成为公众休闲与旅游度假首选的文化场所之一。伴随诸多利好,观众的欣赏品味不断提高,这体现在观众不仅对展览内容要求新颖,还对形式上的观赏品质、视觉舒适度、感官体验等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博物馆照明影响着观众的观赏品质,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博物馆照明设计正越来越被业界所重视,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正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博物馆照明设计比较特殊,它不仅是一门用光的视觉艺术,在博物馆中还担负着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对观众视线进行有效引导和表现文物展品展示效果的综合作用。
首先,博物馆照明除了照亮展品以外,还起艺术装饰与营造氛围的作用,光作为视觉媒介、艺术载体,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充当艺术表现工具。尤其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很多艺术家还将光直接当成作品,成为照明装置艺术。当然这里不谈光的艺术作品,对于博物馆而言,光更多体现为光媒介作用。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与照明设计息息相关,它能直接影响展示效果与观众对展览的喜好程度。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直接会受到照明的影响,如人们在欣赏展品时,会心理感知光的冷、暖变化,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情绪,那些不可言语的意境与情趣,或兴奋、或抑郁、或悲哀、或欢乐……,都可以通过光来传达。另外,展陈空间的艺术表现也离不开光,没有光的照射,空间也会缺少了人眼的辨识,没有了色泽与活力,更无从感知展品的材料质感。没有光的空间,就像胶卷的底片,没有了情调。此外,博物馆照明设计也是展陈设计师抒发创作灵感的工具,他们可以通过光的明暗对比关系和色相、冷暖对比,让陈列设计妙笔生花。当然,色彩与照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色彩也是通过光的刺激,通过人眼传递给大脑视觉中枢而产生的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没有光就没有色”,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博物馆照明具有特殊的专业方向。
其次,博物馆照明还必须要保护展品,具有技术层面上的科学用光作用,尤其对那些对光特殊敏感地书画藏品和丝织品等,如果用光不善,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人为损坏。另外,文物对光的损伤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虽短时间不容易察觉,但一经发现往往就悔之晚矣。因此对博物馆进行照明设计,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照亮问题,对其设计应该是一种用光的科学设计,是其技术上的合理控光问题,科学避害的用光设计,才符合博物馆专业照明的基本要求。
此外,博物馆照明还要合理规划,因人的眼睛具有趋光性,视觉的方向与注意力也往往受视线中最亮的物体吸引,对不同光强的感知力,施加影响的作用,也会积极地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与有效参观路线,只要能合理地规划好用光方式,就能够引导观众的参观节奏。因此,对博物馆进行专业照明设计,必须要考虑其特殊的视觉引导作用,不能简单地割裂处理,要有一个视觉亮化管理计划与视觉引导设计。局部照明设计要服从并服务于大局,用科学用光的规划来引导设计,也是博物馆照明走专业化发展的又一特色。
1)选择光源要以文物保护为前提。珍贵展品一旦损坏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其不可逆转性决定了博物馆照明设计具有特殊性,必须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尤其对光敏感的文物要过滤红外线和紫外线,控制照度水平及展览时间等。
2)要满足展陈照明的基本功能要求。展厅照明要尽可能让不同视力水平的观众,都能够看清展品。对陈列空间的不同区域,要进行一个照明量化设计,即照度、亮度指标的确定。
3)增添情趣化设计,让照明变化有节奏。当观众从室外自然光环境进入完全人工照明的陈列室,序厅与展区之间要有明暗空间的过渡。另外,在展示照明设计中,要适度增强照明的强弱、冷暖对比变化,它可以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让观众身心产生愉悦感,可以加强用光的变化关系(区分一般环境照明、局部重点照明、混合照明与不同照明区域的过渡设计)。当然,过犹不及,在追求用光变化的同时,还要有度的平衡。
4)科学选灯用光。博物馆照明灯具一般都具有特殊的光学配光特性,在控光方面更趋完美,另外,对其照明配件种类也繁多,更具有特殊功能,同时在安全防护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做博物馆照明设计,应该选择专业博物馆级照明产品才能满足实用的要求。只有选择高品质的博物馆级光源,才可以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博物馆光源具有色彩还原性强,即显色指标高的特点,依据《博物馆照明规范》(GB/T 23863—2009)的要求,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照明应选择Ra≥90的光源,LED光源还要考虑R9值,双指标饱和度(Rf)和保真度(Rg),同时灯具和电器要安全环保,这些因素对博物馆陈列氛围具有重要的影响[1]。
5)对博物馆陈列室照明设计严格控制眩光:眩光在博物馆展陈中起干扰观众视线的主要副作用,会降低观众的参观质量,因此,需要对其特别处理,要防止展览中出现眩光以提高展陈照明设计的效果。
6)照明设计要选择合适色温。博物馆用光设计可以选用不同光色,搭配和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符的用光艺术环境,但还要考虑在博物馆照明整体照度低的情况下,暖色光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的等特点,以及不同色温的光色作用于人的心理与物理作用,要综合考虑色温的匹配问题,进行科学设计。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博物馆大多是利用古建筑做的陈列室,形式设计深受前苏联展览馆的影响,包括美术馆在内的十大建筑也沿袭了前苏联的模式,以自然光为主,辅以少量人工照明,后随着全国大批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博物馆照明设计有了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博物馆界还流行过一阵陈列形式追求“声、光、电”的热衷。像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北大赛特勒博物馆,就采用了人工照明设计,还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博物馆展柜照明,柜内光源安装方式先进,为该馆照明展示效果增色。还有新建的上海博物馆在采用人工照明设计方面更为突出,还对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展陈照明设计理念和“黑屋点灯”的照明效果,成为全国诸多博物馆学习的楷模。但这种现象也产生了诸多弊病,主要是博物馆运营方面,产生维护灯具和光源成本的累加,如上海博物馆一年的运行费用是一千万元人民币,新首都博物馆每年也达到了7 000万元人民币的运营成本,这使国内很多博物馆从建设之日就产生了高额的照明运营投入,并伴随着各种照明维护难问题艰难前行,到目前为止混乱现象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然也有部分博物馆坚持利用自然光与人工光相结合的方式,像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照明效果依然俱佳。
另外,在国内专门从事博物馆照明设计,也是近十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以及综合国力的加强,我国博物馆界也受到来至国际照明设计思潮的影响,如2006年新建的首都博物馆就加强了照明设计方面的投入,并采用了国际先进数控可调光源设备。四川金沙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诸家新建或改/扩建的博物馆也已经重视对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使它们在陈列展示形式上,在光环境营造方面,取得令人满意地设计。另外,像首都博物馆新馆、故宫博物院还外聘了专业的照明设计师,对陈列展览进行照明设计,也取得良好地展陈照明效果。当时故宫博物院与法国罗浮宫之间的合作,以及中华世纪坛同意大利博物馆的合作,也让国内观众对国外博物馆的照明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有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提倡“用光设计”的理念传播,这些都为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发展提供了可参阅的实物资料和拓宽了设计思路。这也让更多地博物馆对照明用光设计方面,得以改掉过去无意识、简单利用自然光的处理方式,逐步转向有目的、有要求、高品质的博物馆照明方向发展,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作品也越来越精彩。尤其是从2000年以后,GB/T 23863—200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以及实施,对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走向专业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此外,博物馆照明设计的长期落后与照明设计理念有关。至今很多地方性博物馆依然保留“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落后照明设计方式,而且照度值波动较大,也不利于对展品的保护,传统的荧光灯和白炽灯依然使用,没有采用专业的博物馆级照明产品做设计,还有像展柜内光源遮挡不佳,眩光现象普遍等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博物馆方面,对光害的认识不足,在设计中根本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以致造成文物的褪色与老化现象严重,使整体照明水平落后。另外,在照明智能化方面,我国很少有博物馆采用调光智能化控制系统,仅有个别大博物馆在使用,其他多为博物馆展室局部采用声控或远红外感应的简单设备,而对整个博物馆进行调光控制的非常少,尤其对陈列厅光环境进行数字化控制的没有几家,用人工光与天然光进行数控互补调光的案例更是稀缺。此外,我国目前在博物馆树立绿色照明设计的概念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停留在仅对灯具与照明设备的合理利用上进行限制。同时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理论研究,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明显不足。
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水平落后,还与缺少对博物馆照明设计师的培养有关。在博物馆实际工作中,馆方长期以来,对博物馆照明设计不重视,在自身建设中长期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没有照明设计这项工作,更没有将人员编制纳入博物馆日常业务与自身建设中。这导致很多博物馆的照明工作,由一般电工来实施完成(有的馆启用的是临时工)。工作只解决照亮问题,运用自然光为主,在室内暗区会少量点缀点人工光源,整体而言,根本谈不上用光的设计。当然早期也有国外引入的且有优质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展览,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整体博物馆照明设计水平依然落后,这与博物馆界内部管理机制有关,照明设计不被重视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博物馆内部缺少做专业照明设计的人员,也没有把博物馆照明设计当成一项设计工作,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与运营当中,普遍存在着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问题。实际的工作中关注的是照亮等简单操作,不追求高品质光效去传达展陈设计师的思想和科学的保护展品,所以谈不上博物馆照明的设计,而且在中小型博物馆里问题更是严重。此外,博物馆内部管理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国内很多生产企业,不愿意专门为博物馆开发新的照明产品,直接影响供应与需求的双向关系,这也是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落后的又一个原因[2]。
伴随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尤其1997年以后,在行业内部实施的“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审活动,追求高质量的展陈设计已蔚然成风,成为各博物馆争夺的目标。博物馆自身的成长也让博物馆照明设计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迎来契机。正是由于博物馆照明设计在展陈艺术效果上能增光增色,让业内人士开始重视与青睐它。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变化明显,如上海博物馆新颖的展陈照明设计,至今仍对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产生不小的影响,博物馆整体照明设计水平正逐步提高。[3]
1)追求高品质照明是方向。博物馆照明不同于一般商业照明,它是人类文明之花,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粹的殿堂。博物馆照明光环境,本身就是技术、艺术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因此博物馆照明需要追求高品质照明: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让其尽可能地保护展品,以避除光害污染;二是让博物馆拥有良好地照明设计,增强陈列的艺术氛围与美感,充分发挥光独有的艺术魅力;三是让照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先进科学,能提供给馆方长期有效地运营管理与可行性先进模式。这三者密不可分,在博物馆照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影响着博物馆照明长期发展的方向。
博物馆高品质照明设计,除了首先要避除光害对文物的损伤以外,还要能保证照明光源的质量,尤其对光强、色温、显色性等技术指标进行严格的限定,还要关注观众的视觉与心理要求。也就是博物馆照明设计,不仅要考虑处理不同类型展品的用光形式,还要调研、采集观众的视觉心理与视觉舒适度各项指标,做出合适的选灯与用光设计。另外,在博物馆运营方面,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护方便等要求都需要博物馆照明设计师解决,博物馆的照明不仅是艺术表达形式,更是用光技术上的标杆。如采用博物馆级的照明产品,可以更好实现严格的控光与配光,实现博物馆高品质照明的追求。
2)运用高新技术成果。LED光源作为当前照明领域的新技术,正处在迅猛发展阶段,它的照明品质与色彩还原能力也在不断提升[4]。目前很多博物馆的传统光源像卤素灯正面临着被逐步淘汰的局面,推广应用LED照明已势不可挡。作为承载文物工作的博物馆,能否放心大胆地使用LED,是否利用LED就代表了展陈工作的先进性,LED光源的最新技术是否对文物展品无损伤,以及博物馆能否将传统卤素光源全部替换成LED光源等这些问题,已成为近些年业内普遍关心的话题。特别是前几年,LED技术存在性能不稳定和质量良莠不齐现象,很多博物馆对其使用问题存在抵触情绪,甚至有人呼吁博物馆不应继续使用LED产品,类似的问题也在国际很多博物馆中普遍存在。但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这些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5-7]。能否替代传统光源的问题也会通过专家与学者的考证来得到验证。我承担的2015—2016年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数据分析工作,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在合理运用LED光源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8-9];天津大学党睿老师对LED与传统光源对文物保护的影响研究[10],以及浙江大学罗明老师对光品质的研究等研究成果[11]也会推进此项工作。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博物馆有信心采用更多高新照明技术,发展也会推动我国博物馆照明事业前行。
3)加强博物馆照明质量的管理工作。博物馆照明质量的管理和体系建设能直接影响我国博物馆对照明品质的管理水平。我们建议:首先,有条件的博物馆,要让专业人员参与日常照明管理工作,要对博物馆的照明产品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登记,建立一套完整档案提供后期维护。如:在展陈中,采用了什么样的照明设计方式与电器设备,采集和测试了哪些陈列区的照明数据信息资料,观众参观博物馆展览对照明设计的反馈意见整理,对照明设计图纸与灯具原始资料的保管,以及登记照明设备的资金投入情况,后期经费使用情况,和采取什么措施等等管理细节内容进行登记管理,这些内容皆应纳入到博物馆照明的日常维护管理体系之中。其次,馆方要慎重选择博物馆照明设备,合适的选择,才能让博物馆照明发挥良好地作用。也能避除光害污染等因素对展品的损伤。博物馆级照明产品的选用,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对产品质量要筛查,只有那些达标的产品才可以准入。馆方在选用照明产品时,最好通过质量测试,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才符合设计要求,才可以允许其进入到博物馆应用领域,这些都需要博物馆方加强管理,才能避免不合格照明设备进入应用领域。再者,要实现博物馆高品质照明还要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有足够的知识掌握博物馆的各项照明规范内容,熟悉不同照明产品的采光形式,尤其是光学仪器采集方式与简单操作,只有业务人员具备了专业知识,才能辨别什么是博物馆的高品质照明,才能让管理具有科学性。当然没有条件的中小型博物馆,也可以外聘有从业经验的照明设计师来担当此项工作,在合适的时间临时聘用他们来监管博物馆照明工作。另外,博物馆高品质的照明,还体现在对博物馆照明的智能科学管理上,智能系统将让博物馆照明的后期管理工作变得便捷实用,也能解决后期维护上的烦恼。
此外,当前我国博物馆照明管理还存在工作疏漏,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另外,现行的标准GB/T 23863—2009《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12]已使用了8年,没有重修,目前照明技术与产品更新换代,必然会对今后博物馆照明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呼吁要推动和完善博物馆照明规范制定工作,制定一系列对博物馆照明管理的体系建设,有效地对博物馆照明科学管理。此时,加强博物馆照明设备的检测部门建设工作也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专业机构的产品筛查,才可以确保符合博物馆高品质照明的产品进入应用领域,才可以确保博物馆高品质的严格要求。
博物馆照明设计对展陈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性作用。一个博物馆拥有好的专业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出观众的参观情趣,还可以将设计师的艺术理念进行有效传达,体现出美感与人文情怀的精神。因此逐步推进博物馆专业的照明设计,加强照明质量管理与规范制定工作,是未来实现博物馆追求高品质照明的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博物馆照明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1] Gateway_museums-report[M].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14.
[2] 艾晶.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光环境的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3] 程旭.文物陈列的光照环境设计[C]//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
[4] 徐俊丽,郝洛西,崔哲. 基于视觉舒适的心内科CICU空间光照实验研究——4 000K色温条件下照度、照明方式对医患意度的影响作用 [J]. 照明工程学报,2015, 26(6): 1-6.
[5] 刘木清. LED对照明学科的深远影响[J]. 照明工程学报,2014,25(1): 15-20.
[6] 闫斌,刘廷章,栾新源,等. 色温和光通量独立可调的白光LED系统[J]. 照明工程学报,2014,25(6): 20-22.
[7] 刘军林,莫春兰,张建立,等.五基色LED照明光源技术进展[J]. 照明工程学报,2017,28(1): 1-4.
[8] 艾晶.LED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照明工程学报,2016,27(3):125.
[9] 艾晶. 光之变革——博物馆∕美术馆LED应用调查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10] 党睿,张明宇,刘刚,等. 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展陈照明调查研究[J]. 照明工程学报,2013, 24(3): 18-23.
[11] 罗明,郑诗琪,叶鸣.动态光对人警觉度与表现的影响[J]. 照明工程学报,2016,27(6):1-5.
[12]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S].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Chinese Museum Lighting Design
AI Jing
(NATIONALMUSEUMOFCHINA,Beijing100006,China)
The free admission of museum in our country makes the development full of vitality, improving Chinese visitors’ taste of appreciation. How to continuously attract audiences becomes the goal all of museums. Although museum lighting design occupies a small portion in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and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is not being taken seriously, 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iece of work of the entire museum design. Museum lighting design has special attribute and tensive aesthetic function. Its particular technical requirement makes it become a unique design subjects and leads to a more mature development path. Besides, the product and equipment of museum’s lighting is changing, such as LED lighting replaces traditional lighting gradually. All these changes will bring the new revolution to the lighting career of our museum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museum lighting design, sorts out the museum lighting desig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explor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By our continuous call for the pursuit of high quality lighting and high-tech achievements of museum, we expect the regulation improvement of the lighting quality and related technology could be promoted.
museum; lighitng; design; LED; light source; basic function; development tread; specialized particular
TM923
A
10.3969/j.issn.1004-440X.2017.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