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企不分阻碍盐改

2017-01-19 06:25肖禾
中国盐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跨区盐业食盐

■ 肖禾

莫让政企不分阻碍盐改

■ 肖禾

今年1月1日,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在局外人看来,这是千百年来实行官卖的盐行业第一次有了市场化竞争,垄断的樊篱已轰然倒下。但在业内人眼里,面对改革,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踌躇满志,也有人阳奉阴违、拼命抵抗。

过去一个地区只能由一个盐业公司经营食盐,食盐生产企业只能将食盐卖给盐业公司的区域垄断局面将彻底打破,从理论上说,全国170余家合格企业均可进入任何地区的食盐市场。要说这一改革成果,历经十余年酝酿,数易其稿,得来不易。我国食盐制度在确保食盐加碘和食盐平稳供应的同时,也产生了经营效率低下、产销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政企不分和专营扩大化的问题,媒体呼吁多年,终于在今年破冰。

然而,习惯了市场唯我独占的部分盐业公司,并不愿意轻易放弃传统的利益,他们利用政企合一的优势,拼命抵抗。盐改方案实施将满3个月,部分省市盐业市场竟依然保持“干净”状态,除了清一色的本省品牌,外省品牌食盐难觅踪迹,这和国家发改委改革时提出的“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初衷,似乎相去甚远。

各地盐业部门扣押外省食盐,理由多种多样,有的是质量不合格,有的是经销商不具备资质,有的是包装不规范,有的是没有碘标或质量追溯标志,甚至还发生很多不出具书证、不给出理由的扣押或先行保管,某省盐务局副局长就曾在闲谈中讲,没什么理由,扣起来再说。

跨省卖盐受阻,表象是地方保护,根子在政企不分。在多数省份,盐业公司和盐务局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盐业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同时担任盐务局局长,多年的专营使盐业公司早已将本区域视作自己当然的地盘,外省或其他品牌食盐进入市场,盐业公司(盐务局)利益就会受损,岂有不查之理?

为了解决盐业企业跨区经营受阻的问题,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抓紧完善地方涉盐法规体系,全面准确落实盐业体制改革精神;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确保释放市场活力等措施。会议特别针对跨区经营涉及的七个方面事项进行了明确,几乎每件都直指盐改以来发生的各类扣盐事件之要害,比如盐业主管部门不得新增告知事项,接到告知后3日内要在网站公示;比如盐业主管部门不得以检测为由扣留食盐产品,应采取抽查方式检查食盐质量,委托省级以上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书面告知企业;比如各省自建电子追溯系统和网上交易平台不可作为跨区经营的前置条件等等。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各省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出台政企分开方案,今年底前彻底实现政企分开。这对当前盛行的地方保护,无疑是釜底抽薪之举。

考虑到我国食盐安全的重要性和尽量减少改革对盐行业的冲击,国家在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时,没有采纳完全放开的方案,而是做出了完善食盐专营制度、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只减不增的制度安排,这种安排,对于长期封闭运行的盐行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关爱和保护。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地方出于保护盐业公司利益的考虑,片面理解改革方案,只看重“完善专营制度”,却把“释放市场活力”弃置一边,导演了一出又一出扣盐闹剧,盐业改革的好经,就这样被念歪了。

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竞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到那时,部分盐业公司还能依靠行政执法手段固守自己的“阵地”吗?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3月21日)

猜你喜欢
跨区盐业食盐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愚人食盐
巧称食盐
《中国盐业》杂志倾情关注影响盐业发展改革的人和事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山梨酸氧化紫外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酸钾
愚人食盐
重庆中井坝明清盐业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