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7-01-19 00:19王哲雯陶红军
猪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生猪互联网+

王哲雯,王 婷,陶红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王哲雯,王 婷,陶红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理念。无论是传统的农牧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致力于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互结合,并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软硬件设备的开发。通过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新希望六和与福州微猪科技为对象,分别从传统农牧企业和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角度出发,探讨其生猪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我国生猪产业适合走以传统农牧企业为主,新兴互联网公司为辅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以实现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生猪产业;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作为传统的养猪大国,我国早在北魏时期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就有了对古代农民养猪经验的大篇幅记载,并且流传至今[1]。长久以来,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生猪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养殖产生的粪污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治理力度不够;猪病疫情频发而防治预警机制不健全[2];“猪周期”问题严重而养殖户行情预测能力不足;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对肉类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3]而产业链条长,信息不对称[4];生猪养殖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5]等等,产业信息化水平与规模化需求不相适应,将制约着我国传统生猪产业向现代化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成熟,我国开始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金融业、“互联网+”文化产业,再到如今把目光投向覆盖范围极广的农业领域,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2016年4月18日,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互联网+生猪”的发展战略。同年5月12日,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也制订了发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的主要任务[6]。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传统生猪产业的信息化将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给产业发展带来新模式、新业态、新成长。

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信息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传统生猪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发展“互联网+”生猪产业的积极意义,并探讨我国生猪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2 发展沿革

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生猪产业的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进入21世纪,才逐渐开始有了对其的相关研究。唐惠君(2001)提出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构建起生猪产业的信息网络,将各地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生猪及其产品的合理流通[7]。周全(2006)提出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一方面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和监测,另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饲料、兽药等进行监管,保障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8]。方逵、王娟(2009)认为我国虽然是生猪养殖大国,但在饲养效率和效益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要把信息技术和微电脑技术引入到生猪养殖过程中来,实现精确饲养和效益饲养[9]。崔岚嵩、朱卫国(2010)对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生猪安全追溯及电子交易平台进行研究,提出生猪交易市场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各流通环节的信息传递与数据共享,从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10]。付蓉、张倩、于峰(2014)对国内外生猪养殖信息化应用软件进行介绍,提出为了使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要降低应用成本,另一方面要使软件内容与我国生猪产业的生产情况和技术水平相适应[11]。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其理念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我国学者对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也变得更加丰富。黄俐晔(2015)认为当前生猪产业将加快集团化、一体化、全产业链的步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产业互联网”整合已是大势所趋[3]。卫旭东(2016)提出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实现数据信息的透明与共享、产业链的协同与决策的智能化,真正解决养猪户的烦心事[12]。于莹、魏刚(2017)认为随着2016年“互联网+”理念与生猪产业的生产经营、交易流通、金融服务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我国生猪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养猪”为核心的新生态,这对我国生猪产业的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13]。

3 “互联网+”产业信息化分类及重要性

3.1 “互联网+”产业信息化分类

“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产业”,指的是在传统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行业的各个环节中,由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实现产业向数据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14],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产业业态与商业服务模式[15],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了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统互联网,都是海量数据的来源,随着流动范围的扩大,分享人群的增多,数据的价值也越大[15]。大数据则通过云计算的形式,将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与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16],供行业参考,作出决策。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经历融合、改造、创新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2015年被纳入国家战略,其理念逐渐深入到制造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商业及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着生产与服务的实践方式。“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信息化主要分类有:

1)“互联网+”传统制造业

“互联网+”传统制造业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上,还体现在对生产设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上,促使原本以生产者为核心的大规模集中式生产逐步转变为小批量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2)“互联网+”传统金融业

以移动支付为代表。作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我国已有84.9%的网民使用过移动支付,不仅涵盖网购海淘、生活缴费、交通出行、饮食外卖等多个领域,还进驻到超市、百货等传统零售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更重要的是,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公司还可以利用用户付款时留下的各类消费数据,进行精准的市场营销,提供优质的信贷服务。

3)“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

以数字博物馆为例。数字博物馆的虚拟浏览让观众在家就可以参观文物,了解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线上访问量等数据的分析,总结观众的兴趣点,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今后的线下展览内容提供依据,从而带给观众更好的参观体验[17]。

4)“互联网+”传统商业

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领域。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方面为生产者拓宽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心仪的产品,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通过收集整理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搜索记录等数据,还可以自动为消费者推荐合适的商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拉动消费需求。

5)“互联网+”传统农业

从完善农村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快递物流服务开始,逐步推动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平台的设立,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绿色通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互联网+”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3.2.1 降低交易成本

从技术发展层面来说,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产业信息的有效传播;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数据的智能获取;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加强了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三者的结合,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打造了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从管理模式层面来说,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开始重视产业链管理,力求建立全面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有效流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降低搜寻成本[18];其次,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减少了内部的管理环节,使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降低了信息传递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分隔对信息的阻隔作用,进而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3.2.2 培育规模经济

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科技的利用率越高,其生产能力就越强,生产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因而细化了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了其熟练程度,改善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分摊的如机械设备费用、员工薪酬等固定成本,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规模经济[19],最终获得更高的生产经营利润。

3.2.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化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基础。“互联网+”时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动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从城市的普及到农村的推广,使得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传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分析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管理数据等,充分利用数据背后的价值。

信息化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角度。互联网思维引导传统产业以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生产目标,通过对消费大数据的处理,得出消费者偏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供给,避免产品积压,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供给侧改革。除此之外,通过构建产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产业链,从而提高流通效率。

信息化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新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一种生态式创新。生态式创新整合需求方、供给方以及他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形成有机整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态,为更多人投身传统产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提供发展机会[20]。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为其实现转型升级注入了“正能量”,这一点推广到生猪产业也同样适用。面对日益凸显的矛盾问题,传统生猪产业亟需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4 国内外生猪产业信息化进展

4.1 国际生猪产业信息化进展

从国际看,丹麦和荷兰的养猪水平最高,PSY都在28-35之间[5]。而美国作为最早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国家之一,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全球公认的“养猪王国”丹麦,农场全系统采用了Agrosoft公司开发的猪场管理软件。由电脑控制猪的每日进食量,实现了科学喂养与自动屠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21]。除此之外,丹麦还很注重猪场的环保问题,所使用的混合通风系统,可自动控制猪舍通风,过滤氨、灰尘及其他臭气,从而改善猪场的工作环境[22]。

在荷兰,有至少30%的猪场使用Velos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有独特的自动喂养装置,还可以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分析,实现了对母猪及其生活环境的自动监测和对猪场的远程管理[23]。

在美国,一些动保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管理生猪的健康。Zoetis公司的PigWise应用软件,可供管理者、护理人员及兽医对畜舍进行实时管理,而MSD公司则在ResPig和ReproPig网络平台,为养猪户提供了定制化策略来管理猪呼吸道疾病和提高繁殖性能[24]。

4.2 国内生猪产业信息化进展

虽然我国生猪产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从最初的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到如今的自主创新,逐渐探索出适于我国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目前,致力于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的企业群体可概分为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农牧企业和关注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两类。

传统农牧企业以大北农集团(以下简称“大北农”)、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六和”)和安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佑集团”)为代表。大北农的“猪联网”,由“猪服务”、“猪交易”和“猪金融”三大平台一起构成了以猪为核心的“互联网养猪生态圈”[2]。新希望六和推出的“福达计划”分为“云养殖”、“云金融”、“云教育”、“云动保”、“云服务”五大模块,在提高农户养殖技术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金融服务和培训机会[25]。安佑集团的“安佑云”平台包含“猪事通”、“云端照护”、“产品体验”、“养猪百科”及“安佑大学”五大系统,帮助养猪户进行计划管理、饲养目标管理、养殖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并做出有效的经营决策[26]。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生猪互联网+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