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之翰题画诗的思想内涵

2017-01-19 11:53孟志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名作欣赏 2017年2期
关键词:题画山水

⊙李 成 孟志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论张之翰题画诗的思想内涵

⊙李 成 孟志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元初北方作家张之翰撰写了一百一十三首题画诗,占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在题画诗中,诗人既融入了主观意志与内心情怀,也客观地反映了元初诗歌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成就,折射了元代初期社会现实。

元代 张之翰 题画诗 思想内涵

题画诗滥觞于魏晋,发展于唐、宋,大盛于元朝,涌现了众多的题画诗作家与作品,元初北方诗人张之翰就是其中一员。其诗集《西岩集》所载题画诗计有一百一十三首,占其诗歌创作总数的五分之一。而且张之翰一生宦游南北,在南北文风融合中起到重要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诗清新逸宕,有苏轼、黄庭坚之遗;文亦颇具唐、宋旧格。”但清以后至今却很少有人关注,更缺少对其题画诗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作者的经历,论述其题画诗的思想内涵,探讨其思想与艺术的价值。

张之翰,字周卿,晚号西岩老人,河北邯郸人。中统、至元间登上文坛,是元初北方重要作家。张之翰终其一生,官职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作为一位汉族士人,仕途可以说是颇为顺利的。但在其历任御史台的八年里,因职务之需他东达两浙,西至秦、蜀,南临七闽,北到济南,辗转大半个中国,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其仕途交游的开始。在经历了仕途的险恶、生活的清贫以及人生的聚散无常之后,迈向不惑之年的张之翰产生了伤感和困惑之情。他在诗歌创作中寻找到一个发泄和表达的途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题材广阔,涉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亭阁画等。如清代郭麟所说:“题画之作,别是一种笔墨。或超然高寄,霞想云思;或托物兴怀,山心水思。”

一、抒发济世情怀的题画诗

张之翰身为官员,曾亲眼见过下层人民的穷苦生活和官僚阶级的贪污腐败,因此经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以此来劝诫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具有强烈的济世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如其人物类题画诗中,涉及唐明皇与杨贵妃画作的有三首,他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贪图享乐持批判态度,如《题明皇击球图》:

在他看来,君王应以国家大事为重,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祸患就会发生。这完全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发议论。更能体现张之翰对唐明皇沉溺宫闱之乐批判态度的要算是《明皇吹箫图》:

只见欢娱不见哀,龙楼翻作凤凰台。枕中一曲声多少,能引渔阳万马来。

此诗批评的是唐玄宗不知寻欢作乐带来的后果:只知在梨园自娱自乐,却不知危险已步步逼近。对此幅画的画艺只字不提,作者显然是从廉政用世标准来对唐明皇荒淫误国加以批评的。

张之翰强烈的济世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在题画诗创作方面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对唐明皇过度享乐引发“安史之乱”的批评上,还有一些强烈呼吁重建社会道德的题画诗。这类画作,涉及社会道德的诸多方面,如《题李道源先生阴德记》通过表彰李道源先生及其乡贤后辈对其阴德的代代传承,以此表明心志:“其或坏此风,我辈宁不愧。”其使命意识还表现在《题厚德堂》一诗中:“地厚无不载,山厚无不藏。正如君子德,愈厚则愈光。历观数大家,俱垂万世芳。努力追前贤,庶不愧此堂。”借题厚德堂这一处所,来告诫自己以及人们要以前贤为榜样,努力做一个厚德的人。《题致乐堂》表彰了慈母贤郎“喜气欢声自一堂,白头亲到彩衣郎”的其乐融融。除此之外,《题贞孝堂》《题曾贞妇诗》《题胡氏杀虎图》《题袭贞诗卷二首》《烈女图》则是表彰妇女节烈之举的,查洪德先生在其《元代诗坛的题画之风》一文中说道:“在元代道德失范的时代,诗人们用绘画和题画的方式对节烈之举大加表彰,以此影响舆论,对社会道德的重建应该是有所促进的。”应当看到,张之翰的题画诗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向往隐逸生活志趣的题画诗

张之翰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官,政声斐然,但在其题画诗之中仍不乏隐逸之志,这类诗作在其题画诗当中占有较大比例。有对先贤前辈的追慕赞颂,借以表达隐逸心迹的:如《题渊明图》开头就表明对渊明的崇敬之情:“人云归来辞,在晋第一文。我谓靖节公,在晋第一人。人文双绝妙,愈久则愈新。”其后透露出归隐的心声:“我欲从之游,脱落薄宦尘。”陶渊明其人其诗历经唐宋金元,经久不衰。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深深影响了张之翰。在诗作当中,不时流露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如“平生几咏渊明画,似向葵轩无愧辞”。

有为前辈或好友的隐居之处题写画作的:如《题杨英甫郎中澹斋》,作者首先称赞了杨英甫具备古人清心寡欲、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并且过着“以澹名其斋”“但得静中趣,何思身外事”的悠闲生活。借此表达自己“迹居喧扰中,兴在潇洒地”的归隐志趣,希望“待君早归来,享此无尽味”。也有在与好友的唱和交游中,表露出归隐之志的:如《题曾君和沧州》:“功名倦游时,拂衣作归休。朝披烟中蓑,夕棹月下舟。”还有借题写竹、菊等意象,表露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以及对仕途奔波的厌倦之情的,如《题秋菊图》:“万蕊千葩委绿苔,东篱独自傲霜开。”诗中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借以表明自己宁愿像菊一样在东篱之地严霜之下独自开放,也不愿与万蕊千葩一起委于绿苔。

除了以上几类,还有借赞许急流勇退,以坦露林泉之思的。如《题柳理问止斋》:“遽以止名斋,趣向固云美。”“止名”顾名思义就是不贪图或沉溺于名利,贵知止。《晋公绿野堂图》:“君难尽知人,臣难早知止。不明谗害忠,不止祸侵己。”借晋公功成之后及时隐退于绿野堂,才有“青青枕边山,漾漾桥下水。晚节在松筠,春风满桃李”的悠闲自在生活。

元代文人阶层弥漫着隐逸之风,张之翰也不例外。结合其仕宦经历,这种归隐之思不仅是为了附和当时流行的隐逸思潮,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其任职宪台、宦游南北的八年时间里,仕途的险恶、生活的清贫以及人生的聚散无常,使他感到困惑,进而产生了隐逸之思。

三、赞赏山水亭台景物之美的题画诗

张之翰一生酷爱山水,在其题画诗当中不乏题写自然山水或人工建造亭台之美的诗作,有的单纯题咏山水亭台之美,有的借山水寄寓情志。如《题巨然山水》,在诗歌开头就迫不及待地表明“余生爱山水,而有山水癖”。有感于南唐五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巨然的精湛画艺,看画思人,并由此发出感叹:“九原不可作,茫然怅如失。”观赏画作时,如入画中之境:“初见舟一叶,恍如仰看天柱、游武夷。再见路一线,又如行过开先、直上匡庐时。”于是产生“拟呼一二会心者,青鞋布袜相追随”的美好错觉。《题若耶溪》:“李白诗中曾识面,少陵集里旧知名。采莲舟上人休讶,办得青鞋便一行。”诗人没有直接题写若耶溪之景,而是借李白、杜甫之名来说明若耶溪之名盛,并且表达了想要“办得青鞋便一行”的任意潇洒之举。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伏流海畔与江边,涌出珠玑个个圆。两过石桥无好句,恨余才思不如泉。”(《题沸井浜涌泉二绝》其一)首先赞咏了沸井浜涌泉奇景,慨叹自己的才思不如沸井浜涌泉那样翻腾鼎沸,源远不绝。但第二首与第一首的情致完全不一样,试看:“夕阳来读瑞安碑,沸井源泉恰得知。何似珍珠亭上看,与君同醉济南时。”再次临泉,面对夕阳西下的沸井就好似珍珠亭一样,此时此景表露出的是一种旷达自得的心境。

综上所述,张之翰的题画诗不仅受前代题画诗的熏陶、元代诗坛盛行题画之风的影响,更与其经历密不可分,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特殊的时代精神,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并且都融入了诗人的切身体验。这些题画诗既有对社会道德的强烈呼唤、对前贤的追慕缅怀,也有借山水景物寄托隐逸之思的;既从思想内涵上寄托强烈的济世之思,渴望重建社会道德,也有感于仕途的险恶而寄托隐逸之志,还有寄情山水绝去世俗的洒脱自由。诗作语言平实晓畅,诗风清新质朴,为元初诗歌创作拓展了题材,为元代后期题画诗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3页。

② 郭麟:《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③④⑤⑥⑦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㉒㉓㉔㉕㉖㉗邓瑞全、孟祥静校点:《张之翰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第134页,第13页,第13页,第108页,第16页,第16页,第134页,第134页,第3页,第4页,第8页,第133页,第13页,第15页,第15页,第16页,第16页,第34页,第34页,第120页,第120页,第123页,第123页。

⑧ 查洪德:《元代诗坛的题画之风》,载《元代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郭麟.灵芬馆诗话[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 者:李成,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研究;孟志倩,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生。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题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题画二首
《山水间》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人淡淡 水蒙蒙
山水朋友
苏轼题画诗
题画诗册页
《全元文》题画作品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