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勋
曾经风靡的CI设计热逐渐被“品牌形象风”所掩盖,而众多的CI设计工作室,也悄悄换上了“品牌形象策划”的头牌。从CI设计到品牌形象设计的转变,并非仅是名称的更迭,而是从设计战略概念上,从品牌形象设计的系统性、标准性、创新性与文化性等方面来丰富和完善企业品牌战略发展需要。
自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企业名称、广告、商品战略转向商品、品质与广告,而对于传统所熟知的“CI”设计,也逐渐转变为以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新战略。所谓CI即企业识别系统的简称,也称为企业形象战略系统。对CI内涵的界定,主要是通过设计企业个性化形象识别系统,利用差别化的企业理念、文化、行为规范等来增强企业视觉效应,为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同提供基础。而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出,业界一直尚未统一内涵。如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是消费者对品牌持有的感知与信仰,反映在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记忆。大卫·艾克认为品牌形象是一组有意义的品牌联想的结合,构成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整体印象。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品牌形象是建立在联想性网络记忆模型上,被消费者记忆的、对品牌的直觉反映。显然,从CI到品牌形象的转变,其差异性是巨大的,两者拥有不同的范畴,也是企业在不断深化市场布局,推进企业品牌战略过程中的重新定位。
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内涵及实施意义
企业品牌形象设计通常是针对企业的产品所做的整体识别设计,并融入企业的营销定位与品牌视觉沟通设计等内容。如对企业标识、色彩、字体、包装等元素的视觉化设计。从CI设计到品牌形象设计的转变,实现了企业设计表现向企业品牌形象的重新建构,更是从战略规划视角,融入设计学、美学、视觉等方法,来提升企业品牌的外在形象、内涵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研究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初期,通常不缺产量优势、品质优势,而却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如果仅仅从标志、包装、产品造型等方面来进行单纯设计,难以实现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也缺乏品牌持久度、忠诚度。如耐克、星巴克、苹果手机等,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很强,价格也很高,但其在消费者的内心始终占据重要的品牌地位。同时,面对广告策划、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平面设计,看似红火却已经远离了时代的发展,以战略性、多视角、前瞻性等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为核心的创意设计,必然成为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深入探讨品牌战略与设计,从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核心价值与形象力提升上来转变企业营销战略更具迫切性。
实现CI设计向品牌形象设计战略转变的对策建议
关注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战略规划,如何从传统的CI设计表现上,更好的提升品牌形象力和影响力,主要从四方面来改进。
1.注重品牌形象设计的系统性战略
品牌形象设计战略具有系统性,良好的品牌形象设计,需要从品牌领导者、企业员工、品牌形象代言人及相关品牌使用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规划。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好等传奇性品牌,都源于对品牌与其工作、行为、员工等形象进行了全面诠释。同样,品牌的使用者是造就品牌印象的直接参与者,也需要从人际传播及产品口碑等方面来拓宽营销战略,特别是在现代网络媒介环境下,无论是品牌形象的构建还是传播,都需要从产品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中来协同推进。
2.注重品牌形象设计的标准化战略
标准化设计战略是基于企业品牌的不同元素,从理念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等方面来进行全面设计。我们从彼得·贝伦斯为德国电器AEG建立的企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来看,非常注重形象设计的标准化规范,特别是在形象设计的高识别度、记忆度上,更是通过对品牌的聚合性来提升品牌要素的一致性,满足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战略性规划要求。也就是说,在标准化形象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单个设计项目的设计表现,还要从各类品牌要素的设计与运用中,来构建品牌的形象标准,以确保品牌形象设计的价值。
3.注重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性战略
品牌形象设计需要创新,而创新为品牌形象设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当前国内品牌形象设计实践来看,很多企业在做大后并不缺资金、技术,而是对产品设计的持续创新,由此也限制了一些行业的发展。如国际电脑市场中,“联想”始终难以撼动“惠普”在行业的地位,而“苹果”却实现了;在国内手机市场,面对山寨手机的冲击,“苹果”手机依然独领风骚。究其原因,与“苹果”的创新力量不无关系。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性战略,不是一句广告创意,也非简单的营销策划创新,而是基于创新形象的塑造,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培养企业品牌持续竞争力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贯穿于企业产品研发、定位,到产品规划设计、制作、生产,再到产品反馈与效果评估等整个过程。
4.注重品牌形象设计的文化性战略
企业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文化性是品牌的内在灵魂,不能依靠短期的营销创意与设计来完成,而是要从打造企业品牌核心价值与文化价值上,不断深化和挖掘、拓展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如以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等为基础,来融入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内涵,避免急功近利的设计手段,要从品牌的良性成长、不断提升中,做好企业品牌形象的文化战略。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