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全中
摘 要:朱泥和红泥根本区别在于其矿源和泥性,并非表现为色泽的深浅.朱泥与其他紫砂泥料相比,其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都较大,朱泥烧成时,应有较长的预热烘干时间.由于风化程度不同,朱泥的含铁量有高低,烧成后色泽自有差别.朱泥泥料收缩率相比较比其他泥料大很多,所以朱泥壶的成型难度也就相应的增加。
关键词:朱泥;紫砂壶;阳羡;茗壶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42-01
朱泥的性质决定了朱泥壶大多小巧可人,胎质细致,造型简练,结构合理,可谓审美与实用两者兼备。在紫砂收藏中,常谓“朱泥水深”,易学难精,尤其明清朱泥壶向为高端藏品,个中真趣,非专心致志者,难臻妙境。也因此,朱泥壶往往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尤其是朱泥鉴定的重要参考——泥料,近年几位紫砂老师陆续著文介绍泥料,如徐秀棠先生《宜兴紫砂原料和烧成的变迁》、潘持平先生《天青、黄——泥中极品》,徐立先生《识知红泥》等大作,提供世人对认识泥料的相关资讯,大有裨益。明万历《荆溪疏》有“高原峻坂,半鑿为陂”的描述。朱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厚度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其稳定性差,常因不延续而减绝难寻。只有少数泥料,产于离地表四、五尺处,可以用明掘方式直接取得。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就土质而论,自明迄今,凡数百战,一山土曾开发既尽,不得不向他山求之,产土之穴既異,土质自属不同,赏鉴亦随之而别。”可见不分今昔,紫砂收藏家面对层次多变的复杂地层,加上不同年代发掘的泥料,两两交织下,错综复杂,确实增加泥胎赏鉴甄别的挑战难度。
开采后的紫砂矿泥并不能马上使用,对方在外面任其自然风化,经过日晒雨淋,自然裂解成松散的小颗粒,再经研磨、过筛、和水拌匀等加工流程。明清时期这些制作工序皆由“宕户”、“搪户”、“磨坊人家”以人力或兽力分工操作。昔时开磨坊,碾泥制生泥是极为辛苦的劳力工作,磨坊大户养黄牛控磨,而磨坊小户只能凑四个女人推磨、筛泥,产量甚低,工作环境恶劣。 《阳羡茗壶系》:“嫩黄泥,出过莊山,以和一切色土,乃黏埴可築,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泥。出趟莊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石黄是一种含铁量甚高的黄铁矿,常呈圆形层层包裹,似咸鸭蛋状,行话称“烟癟只”虽不能单独成陶,却是良好的天然陶瓷着色剂。石黄成分越高,则泥色更殷红。而作为“丞弼”的红泥若施以“分畦茹滤”的澄泥法(古谓水簛泥)则可获得更细腻的泥颗粒,成器的泥性更高,胎质更细腻。经过这样繁复处理的泥料被切割成块状,按其质地优劣,分级出售,特优的泥料往往不易购得。夏俊伟指出“朱泥十分名贵,它当时价值为紫砂泥之 50 倍以上,开矿采集以斤两计价出售。开磨坊的只有大户才有经济实力制作,供出售。”制壶老师购入后,仍不宜马上制器,另需先“养土”,将泥块放入弇窖中,使其出于不透阳光、不同空气的阴暗潮湿处,并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储存起来,静待成为“腐泥”,藉由泥料中细菌等有机物所释放的膠性凝体来改善泥料之可塑性,使易于成形。由上可知,即便是制坯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存在许多制壶老师经验的心血结晶,生泥的淘练拼配,诸家各有心得,不落文字,不假外传。
朱泥壶是别具一格的宜兴壶艺,它的红润娟秀是玩家们青睐有加,它的精致细腻是茶家们掌中的名门闺秀,可轻轻把玩而不可亵玩的。朱泥壶像秀雅甜骄的玉女,壶形大致都纤秀轻巧,又骄嫩薄细,器物的造型大多是坯薄、身小、耳细、口秀等灵巧清灵的造型。朱泥壶素心素面,是典型的“光货”。一的一盖,一流一把,一肩一足,经由制壶者巧妙的增减变化,便会幻化出各式各样的造型组合,几何形体各个虽纯静简洁,但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朱泥壶的光货造型,不事堆雕,毫无掩饰,亦无躲藏,全身线面毕露,完全依靠制壶者的深厚功力和精湛技艺。
朱泥壶掺砂殊为常见,乾隆朝以前几乎是无壶不掺,极少纯泥之作。此举主要作用有三:一、郑家触觉与视觉的装饰效果;二、降低坯胎的干燥和烧成收缩,便与手工成型和陶器的规正,亦可提高作品烧成良率;三、利于壶胎保持一定的气孔率,有助茶汤风味的提升。
配泥的技艺自时大彬以降,便是陶人之间的最高商业机密,《阳羡茗壶系》乃谓“配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这些出自不同矿源的种种泥料各有不同的含鉄量和配下,可形成各种不同质感、纹理,这也是鉴赏者甄别的重点。朱泥壶可以说是天生丽质、美仑美奂,壶名则根据朱泥小壶各自的特色赋予美名。譬如一底铭款为“丁未杏月鸣远仿古”的朱泥小壶,“流湾而仰,鋬环而纤,轻似鸿毛,泥色纯朱……,通体柔情绰态,婵娟如妃子浴华清池中,故号曰:“浴后妃子”。让人爱不释手,无论是古典壶式还是创新壶式都耐人寻味,形制巧妙,高贵典雅,品质臻味。
紫砂艺术的传承使朱泥文化在器形与款识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而处于明末清初,一直到清中期淳朴的民风民俗又使朱泥壶独特的艺术创造得以形成波澜壮阔的气势。清末施鸿保《闽杂记》中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朱泥壶除了她器具精巧在泡茶中冲泡热水后壶身的色泽会产生更鲜红的感觉,红的羞涩、高傲尊贵、而且富有变化的红色令人心神荡漾,大大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更显示其价值与珍贵,不管她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创造出蕴藏着无穷的韵味的紫砂茗壶。
参考文献:
[1]韩其楼.宜兴紫砂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