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云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职业院校从来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培养出大批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助推实现中国梦,是摆在广大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入和不断强化,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其教改成果的花朵更是开遍大江南北。其中,坚持“五个必须”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便是重要的教改成果之一,成为当今各职业院校教学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一、必须始终坚持“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专门人才。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虽然其授课的方式改变了,但是教育目标不能改变,甚至还要强化。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员工、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一体化教学”才能算是“功德圆满”。为此,各职业院校除了各专业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文化体育活动之外,还在“一体化教学”中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寓德于教”,要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中“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融为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融为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融为一体”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当代好技工、好公民。职业院校的各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谆谆告诫学生“有德才能立于世”,不仅要潜心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站得高、看得远、稳得住,更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上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多做善事、好事。比如,每节课上,教师要让学生们在班上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或手工成果,让学生树立起“热爱劳动、创造伟大”的思想意识,从而增强他们作为一名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又比如,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整理好各自的工作箱、清理干净各自的工作台,保持教学与实习场地的环境卫生,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这些努力,都是为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走上社会之前成为合格员工、合格公民创造条件。
当然,“身教重于言教”,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处处要渗透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提高自身修养,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激励学生争当不愧于时代的、志存高远的中国当代好工人。
二、必须奋力强化“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全凭地基来撑持;倘若移建沙滩上,美景顷刻化泡影。”这句顺口溜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基础的重要性。没有基础,一切便无从谈起。而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都较差,在他们以往的学习生涯中,接触的多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社会的生产领域则是完全陌生的。如果贸然让他们接触实际生产,不仅在心理上落差较大,而且由于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无法适应。比如,对机械类专业的新生而言,如果看不懂生产图纸,进入车间必将手足无措、寸步难行。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职业院校的教师不能为了“一体化”而盲目地“一体化”。没有以理论为基础的“一体化”不可能在教学上取得成功。只有高度重视学生尤其是新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才能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现状,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一开始就把新生直接送到企业里去上课,而是相对灵活地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先把新生集中在校园内,专心开展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和教育,一方面利用校内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和道德品质修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进入生产企业争取了一段心理适应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各职业院校要合理穿插安排了专业教育,如安排机械类专业的新生到实训车间进行基本的钳工、车工等技能训练,安排电工类专业的新生到实训车间进行各种仪表的使用、电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照明线路安装等,为后面的“一体化教学”技能训练、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高度重视“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
当前的各职业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难免性格孤傲,行为任性,凡事多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素质普遍低下,很难为用人单位和当代社会所接受。为此 ,在“一体化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在毕业离校前就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综合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含了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方面面,也包含了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发现有较强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把握时机,“因人施教”,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例如,对周边突变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是个人素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增设一些难题,让学生在课内讨论解答。如教师在讲授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时,故意画错了联锁触头,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讨论“如果出现这种错误,线路会出现什么现象,正确的应该怎么画”,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又如,当前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紧盯世界先进技术,紧跟国际潮流。教师可以利用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荣获各种奖牌的同学等合影,访谈他们先进事迹,了解他们的技能成才之路。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看这个合影,介绍获奖选手的成长过程,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学好技能,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勤学苦练,勇于拼搏,争取参加各级技能竞赛。
四、必须热情鼓励“创新思维”的激情迸发
知识改变命运,创新改变人生。创新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而且还能成就自我的精彩人生。随着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在神州大地全面铺开,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从大江南北滚滚而来。面对这样的时代潮流,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方向,紧跟潮流,有所作为,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心尽力。
产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凡事要善于联想以触发“灵感”,而这些“另类”的思想火花或许正是实现创新的种子。这反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典型案例为中心,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养成遇事“勤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提高“举一反三”的联动思维,真正做一个“有心人”,而且努力让这种相互探讨的氛围在班上蔚然成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俗语说“见多识广”,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赖于让学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活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检测线路时,就不断地变换各种线路图,并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线路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等等,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这种做法现在看来似乎十分渺小,但从长远来看,也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必须积极培植“自主创业”的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阶段。这将为自主创业者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鼓励学生以职业敏感迅速捕捉住这些历史机遇,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的时代洪流,实现人生价值。为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笔者学院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学生积极创业的典型案例。例如,1998届钳工专业毕业生邱小华,经过几年打拼,现已自主创立了厦门创伟业工贸有限公司,生产高低频变压器、音频变压器、环形变压器及各类线圈电感产品。2001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张松涛,已于2004年自主创立了福州名嘉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房地产综合服务。2002届钳工专业毕业生李祖涵也自主创办了天津航源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销ABB低压产品。他们的打拼经历和创业事迹,以及教师专门收集的国家有关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成为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最好的教材,成为培养班上学生日后艰苦创业的沃土。教师通过不时地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这些素材,深深地打动同学们热沸的心,真正地把“创业冲动”植入到他们的心坎上,为他们日后的创业从思想上铺好路、扶上马。
当然,自主创业绝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除了自我埋头苦干外,还需要各方面的专业素质,甚至包括待人接物等人际社交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加培育。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多加锤炼,如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志愿者活动,参加创建文明城市的卫生督导等工作。
因此,只要各职业院校始终坚持 “五个必须”,将一体化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福州第一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