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发,杜俊宝,曹柏龙
1.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医院内科 (张家口 075300),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家口 075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101121)
中药制剂联合西医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焦春发1,杜俊宝2,曹柏龙3
1.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医院内科 (张家口 075300),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家口 075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内分泌科(北京101121)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联合西医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情况,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根据中医辨证分成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心胸证,每证型50例,分别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并均结合西医治疗,观察各证型治疗后在疗效等方面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CRP、HCY、IL-6显著低于于治疗前,VEGF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血瘀阻证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治疗后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血瘀阻证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血瘀阻证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证型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优于气阴两虚证和气滞心胸证。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等引起发作性胸痛的疾患。祖国医学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器,病机为心脉痹阻或心脉失养[1-2]。本次研究就通过采用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选取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根据中医辨证分成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心胸证,每证型5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进行[3],气阴两虚证为胸部隐痛、时发时止、脉弱而涩;心血瘀阻证为心胸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甚则心痛彻背,舌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气滞心胸证为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有太息,苔薄,脉弦细。
2 治疗方法 三组均予抗缺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等;同时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克赛1 mg/kg皮下注射,每12h1次;普伐他汀20 mg,1次/d降血脂治疗。另外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滞心胸证三组分别予红花注射液国(国药准字Z20053009,规格10 ml)、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1020345,规格10 ml)、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规格10 ml),剂量均为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2周后参考文献[4-5],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疼痛模拟评分衡量)。抽取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在超敏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情况。
4 疗效判断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总疗效观察,显效为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为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减轻;无效为症状基本和治疗前相同。
1 三组治疗后CRP、HCY、IL-6、VEGF水平变化比较 三组治疗后CRP、HCY、IL-6显著低于治疗前,VEGF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血瘀阻证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1。
2 三组在相关指标上比较 三组治疗后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血瘀阻证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治疗后CRP、HCY、IL-6、VEGF水平变化比较
注:治疗后和其他两组比较,△P<0.05
表2 三组在相关指标上比较 ±s)
注:治疗后和其他两组比较,△P<0.05
3 三组总疗效比较 心血瘀阻证组总疗效和总有效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总临床疗效比较 [ 例(%)]
注:和其他两组比较,△P<0.05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理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主要是内皮损伤和斑块破裂、感染和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痉挛、高凝状态和血小板过度激动。中医学将此病归属于“胸痹”范畴,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局部动脉狭窄,以心肌缺血而造成心绞痛,血脉不畅、脉络闭阻是此类患者共同的中医病机。在中医学称将此分成寒凝、气滞、痰阻、肝郁、血瘀、气阴两虚等证型。其病位在心,以上各种证型均会形成瘀血,血瘀停滞不散则造成心脉不通,故心胸疼痛如针刺,痛处不移。在治疗上则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提取物,红花是中医活血化瘀中药重要组成药物,其性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红花注射液中的红花黄色素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减少心肌耗氧量,能改善心肌微循环,从而真正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报道认为,红花黄色素还有典型抗凝血作用,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凝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纤维蛋白交接过程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应用在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在CRP、HCY、IL-6含量最低,VEGF含量最高;在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上最低,而在疗效上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心绞痛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证型,在临床上仍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舌脉象等综合进行评估,要进行辨证论治,本次结果显示出现心血瘀阻证在疗效上显著优于其他证型,虽然其他两种证型在指标上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和西药有紧密相关性。从中医角度看,其实最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病因进行个体化分析,消除产生心脉不畅的根本病因。
[1] 杨茗茜,袁东超,张 哲,等.冠心病心绞痛及其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C].//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论文集,2013,4(3):123-123.
[2] 杨蕊琳,郭 蕾,翟海英,等.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0-241.
[3] 张 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与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8指标相关性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0.
[4] 翁黎荣.冠心丹参滴丸与其它常用活血化瘀类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4,2(8):103-104.
[5] 高 丽,吕晓娟.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72-1073.
[6] 白永利.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0例[J].陕西中医,2014,35(9):1166-1167.
(收稿:2016-08-13)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JJ2014-38)
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红花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R541.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