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雕塑形式语言的多样性

2017-01-18 01:59:24刘家茂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雕塑观念景观

刘家茂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雕塑形式语言的多样性

刘家茂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现代景观雕塑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扩展;在空间、色彩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形式语言和观念的表达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中国现代景观雕塑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其形式和内涵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中国现代景观雕塑在世界雕塑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材料;形式;观念;突破

一、中国现代景观雕塑基础的奠定

解放后,中国国内城市不断改建、扩建,在公共空间建造了众多的纪念性景观雕塑、名人景观雕塑,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榜样效应、典范效应。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公共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雕塑人才培养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感召下,在老一辈雕塑教育家们的辛勤耕耘,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人才,他们创作出大量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景观雕塑作品,这些景观雕塑作品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激发了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为当时的城市景观建设、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我国现代景观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作品从表现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以一些纪念性的政治人物、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有着较强的政治性,所以它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以写实为主,在雕塑造型语言的表达上相对比较单一,思想和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来看,主要是石膏、铸铜、石材、木材等几种材料,没什么突破,上述状况的形成也正是当时政治运动对文化的干扰和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二、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雕塑的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深化,现代景观雕塑步入了她发展的新时代,迎来了她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全国各地迎来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高潮,景观环境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广大雕塑家在继承老一辈宝贵财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下,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景观雕塑作品。这一时期雕塑人才培养的规模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优秀的雕塑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今,各种城市景观雕塑大展、景观雕塑论坛接连不断,国内外雕塑界的交流也异常活跃,中国的现代景观雕塑终于真正走向了世界。现代景观雕塑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延伸:从具象性到抽象性再到意象性;从国际性到民族性;从观赏性到功能性,各种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题材和内容上也突破了原来的政治局限,更加地人性化,更贴近我们的平常生活。现代景观雕塑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景观雕塑渐渐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标志,它反映了当地民众一种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三、中国现代景观雕塑的呈现形式

随着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现代景观雕塑在新材料的运用上有了质的飞跃,这对景观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雕塑家通过对新材料的运用,在语言表达上更加透彻,更加得心应手。随着人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重新认识,以及新观念的显现,景观雕塑的媒材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形式语言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表现观念的延伸

现代景观雕塑在观念的表达上已经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延伸。傅中望的景观雕塑《榫卯结构》(图1)是雕塑家表达个人观念的代表性作品。榫卯结构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诠释,榫卯的契合、插入、分离表达的是对生存关系、生命意义等方面的一种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不同的榫卯结构表现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男女关系、阴阳关系、凹凸关系和生态关系。

图2是一件花岗岩材质的观念性抽象雕塑,作者把这种传统材质赋予新的内涵,使作品的艺术性超越了材质本身的简单论述。仔细体验这件作品,我们会感到石头不仅仅是一种雕塑的材质,那粗糙的花岗岩散发着一种粗犷、原始、冷峻、有力度、坚硬刚烈的特质,作者充分地突显了花岗岩的这种特性,只对石头进行了粗加工处理,充分保留了石头的内在个性,最后使作品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和思想。

2.材料的多样性处理

图3《假山石》是展望的一件不锈钢雕塑作品。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把自然界中石头特有的美集于一体,表现出一种千奇百怪的秀美特质。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能工巧匠不断修饰和完善,传统假山已经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假山文化。展望的《假山石》以传统的假山为原型,但他把假山用不锈钢这种现代材料来表现。他把这种传统文化的东西,用现代特有的材料来进行诠释,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现在很多城市的环境建设都是完全照搬西方的一套,完全丧失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性,而该作品很好地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融合,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优秀艺术作品。

图1

图2

图3

3.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遗留下来许多工业垃圾。废弃材料的利用,使得雕塑作品更具鲜明的个性,散发出一种残缺的美,同时反衬了现今工业时代人们生活环境的一种变迁。创作这类废弃品利用的雕塑,环境的烘托很重要,一堆废弃品放在文化中心,它可能是件优秀的景观雕塑作品,但是若把它放在一个杂乱不堪的地方,观赏者可能就会把它当做一堆垃圾。这种相反相成的手法另有一番艺术韵味,丰富了审美的多样性。

4.反光材料的运用

通过利用材料的反光、反射来反映周围的场景,产生一种别样的艺术效果。这类作品利用不锈钢、玻璃等材料的反射功能,使得景观雕塑表面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川美景,这幅山水画还会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使景观雕塑变成一种不断变幻的艺术作品。

5.雕塑色彩的丰富

把各种色彩进行丰富地运用,使得景观雕塑更加具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它给观赏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景观雕塑色彩的恰当处理能更好促进雕塑本身的情感表达,同时还能吸引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俗话说人的形象是“三分长相、七分妆”,雕塑作品也是一样,色彩处理好了,自然也就变得更赏心悦目了。

图4

6.绘画和雕塑的结合

绘画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风格,图4就是把中国传统壁画上常用的色彩表现形式和现代景观雕塑结合,这种形式强化了雕塑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一种民族性的传统特色文化。

7.光电的运用

光电景观雕塑是在静态雕塑中加入光电元素使景观雕塑具备发光的功能,它给观赏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刺激。光电景观雕塑的出现,即刻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个亮点,有的还成为了城市游赏的新景点。南昌青山湖畔高达138米的“巨型温度计”,它既是一件功能性光电雕塑,同时也是一件装饰性景观雕塑,它已经成为这座红色旅游城市的新名片。

8.动能的结合

动能景观雕塑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风能、光能、水能驱动的动态雕塑,一种是通过电力驱动的动态雕塑。动能雕塑打破雕塑作为一种静态方式存在艺术形式,使雕塑动起来,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城市空间增添了生机与动感。它调动了观赏者的观赏热情,增加了雕塑的吸引力。深圳火车北站西广场的大型动能景观雕塑《雨露》新颖独特,它展现出深圳时尚、青春、活力的城市精神面貌,这是国内首座集动态、科技于一体的动能景观雕塑。

9.雕塑空间的扩展

在空间场景表现方面,现代景观雕塑有了很大的扩展,它不再局限于解放初期的架上雕塑、展馆雕塑,这类雕塑在宽阔的室外甚至广博的自然中都能得到展现,它把艺术和自然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与天空、大地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类景观雕塑与古代的祭坛、陵墓雕塑是有所区别的。虽然有些景观雕塑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陵墓雕塑与场景呼应的表现经验,但它不是为宗教服务,不是去炫耀一种高贵与奢华,更不是去维护一种权利和威严。这类现代景观雕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贝特西·达蒙把成都的府南河通过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设计成一座《活水公园》。这条污染严重的河道顿时焕发了生机,变成一座集艺术、水资源保护、教育、科学演示和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公园。从上述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景观雕塑作品在空间的表现上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10.雕塑的装置艺术化

装置艺术化是近些年盛行的一种景观雕塑艺术形式,装置艺术使用的材料和空间表现形式同雕塑艺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现在雕塑作品中很多都利用了一些现成品,使雕塑艺术和装置艺术结合得越来越密切,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使现代景观雕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了很大的强化。蔡国强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位著名装置艺术家,他很擅长把一些成品材料进行组合、加工成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经济文化相互交融下,新的观念和思潮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在这种大环境下,景观雕塑创作方式也应随之调整。我们在强调以解决造型能力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塑文化,应多思考当代艺术中雕塑技术与观念问题,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当代艺术的话题,改变以往临摹式、照搬式、复制式的被动思维模式。面对当今思想、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迁,我们必须善于吸取新的、先进的思维和观念,努力使我们景观雕塑的创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体现时代和民族的个性。中国古代的景观雕塑艺术在世界景观雕塑史上有过灿烂的篇章,我相信在新一代广大中国雕塑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景观雕塑的明天也会更灿烂、更美好。

刘家茂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1]邓乐. 开放的雕塑[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74-76.

[2]温洋. 公共雕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5-76.

[3]冯都通,施琳琳,黄胜. 景观雕塑[M].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64-65.

[4]李东江,刘强,韩璐. 雕塑[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96-98.

[5]陈连富. 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2-3.

[6]季峰.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23-124

J313.2

A

1009-4016(2016)04-0107-04

猜你喜欢
雕塑观念景观
巨型雕塑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火山塑造景观
我的破烂雕塑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