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金生 刘云志 李昱洁 宫 江 李 琳*
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
文/杨金生 刘云志 李昱洁 宫 江 李 琳*
(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对奶牛结核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期为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奶牛;结核病;诊断;综合防制
奶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消耗性、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患病奶牛消瘦、贫血、生产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和体虚乏力,其发病特征是奶牛组织和脏器中形成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结节病变,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阻碍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无公害优质乳制品的开发和生产,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因此,保障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对防制本病意义十分深远。
该病无明显的地域性,多散发,舍饲喂养的牛只发生比较多,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结核菌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50 多种哺乳动物和20 多种禽类,奶牛是结核病最易感的动物,其感染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感染,营养不足、饲养管理不良,特别是圈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大和通风不畅的饲养环境中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开放性的患病牛,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排放病菌,病原菌随粪便、唾液、尿液、气管分泌物、乳汁、阴道分泌物、精液等污染水源、饲料、空气、牛奶及其制品、用具、土壤和饲槽等。
牛感染结核病过程缓慢,以产乳量下降、消瘦、干咳等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则随患病器官的不同而各不一致,以肺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最为常见。此外,结核菌还可以侵害其它器官,故还可以发生子宫结核、睾丸结核、浆膜结核、脑结核和淋巴结核。
2.1 肺结核
病牛日渐消瘦,容易疲劳,呼吸困难,前期为短性干咳,早晨时最为明显,后期转为长期顽固性干咳,淋巴结肿大,主要集中在腹股沟、颌下等部位。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可从口腔或鼻孔内流出淡黄色黏性脓鼻涕,咳嗽频繁,而且加重,呼吸变得急促,并带有疼痛感等现象,听诊肺区常伴随有湿性或干性啰音,病牛贫血,体温可升高到40 ℃,呈间歇热或弛张热,最终心力衰竭而亡。
2.2 乳房结核
奶牛乳房淋巴结肿大,一般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的产生为主要特点,无痛热感,大小不一,外表高低不平,乳房不对称或变形。乳汁稀薄并且泌乳量减少,乳汁呈现灰白色,有的含凝乳絮片,有的患病牛乳房发生萎缩,最后停止泌乳。
2.3 肠结核
多发生于犊牛,患牛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消瘦、腹痛等症状,触摸奶牛胃部会有肿胀感或是有硬结,胃肠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有的奶牛还会出现便秘和腹泻的症状。
2.4 淋巴结核
淋巴结核可见于结核病的各个时期,以其患病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腹股沟、肩前、颌下、股前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并凸出于体表。
结核分枝杆菌侵害的组织和器官会形成特异性的、增生性的结核结节和渗出性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灶,肺部及所属淋巴结是最常见的,其次为头颈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乳房、腹膜、胸膜、肝脏和子宫等均可出现,结节为半透明,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大小不一,由小米粒到鸡蛋大,多为散在,有的会形成集合性结节,切面呈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的坏死软化溶解形成空洞,有的会钙化变硬,其周围被白色瘢痕组织包裹。当患有肺结核时,肺上有很多微透明的、粟粒大小的结节,慢慢变大并由纤维蛋白所包围,表现出粟粒性结核病病变。在腹膜和胸膜上形成结核结节时,会形成很多密集的小结节,形如珍珠一样,所以又叫做珍珠病。肠结核发生于盲肠或小肠,在肠黏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底部坚硬溃疡或结节,上面覆有干酪样物质。
依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典型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一步做实验室的检验。
4.1 病原学诊断
采集可疑病牛被侵害的组织渗出液和分泌物等病料,如粪便、尿、乳汁、痰液及生殖器官分泌物等样品,处理后制成抹片,也可以直接作成抹片,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必要时,可将病料培养物接种于豚鼠皮下,观察局部病理变化,即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结核病变。
4.2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4.2.1 术前准备
在成年奶牛左侧或右侧颈部中上三分之一处剪毛,对于3 个月以内的犊牛,也可以在肩胛前部进行剪毛,直径9 cm左右,在剪毛部位的中央以食指和拇指轻轻捏起皮肤,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处的皮厚,并做好记录编号。
4.2.2 注射方法
先用碘酒或75%的酒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皮内注射0.1 mL 1 万IU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提纯菌素。注射后局部会有凸起。分别于注射后72 h、96 h和120 h反复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热肿痛现象,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皮肤厚度及术部肿胀的面积,并做好相应记录。
4.2.3 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注射部位局部有红热、肿痛等明显炎性反应变化,水肿呈弥漫性,其界限不明显,肿胀面积在35 mm×45 mm以上,皮厚差在4 mm以上,其记录符号为(+)。
疑似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炎性水肿,但不明显,其皮厚差2.1~3.9 mm,肿胀面积在35 mm×45 mm以下,其记录符号为(±)。
阴性反应:注射部位局部无炎性水肿,只有冷硬、坚实、界限明显的肿胀或呈钮扣状肿;皮厚差在2 mm以下,其记录符号为(-)。
对疑似反应的奶牛应在另一侧以同一批次的菌素、同一注射剂量进行第2次皮内注射,再经过72 h后观察反应。
4.3 PPD点眼试验
4.3.1 点眼检查
用提纯的结核菌素在牛只的右眼或左眼做点眼反应试验,点眼时应该在同一部位连续点2 次,用量为0.2~0.3 mL,3~5 滴,点眼后分别于第3 h、6 h、9 h观察牛只眼睛是否有反应,必要时可观察24 h反应。
4.3.2 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有2 mm×10 mm以上的或有2 个大米粒大小呈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自眼角流出,或线状或粒状积聚在结膜囊及其眼角内,或散布在眼的周围,或上述反应较轻,但结膜有明显的水肿、充血、流泪并有其它全身反应者,为阳性反应。
疑似反应:有2 mm×10 mm以上的或有2 个大米粒大的半透明的呈灰白色的黏液性分泌物积聚在眼角处或结膜囊内,结膜没有明显的水肿、充血、流泪及其它全身症状者,为疑似反应。
阴性反应:眼睛没有反应或仅仅流出少量的透明浆液性的分泌物,结膜有轻微充血反应者为阴性反应。
对于结核病检疫结果为阳性的牛只一般无需治疗,坚决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传染源。对确有治疗价值的阳性牛,应该在严密的隔离条件下,应用链霉素、异烟肼以及卡那霉素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威胁的犊牛可进行卡介苗免疫接种,20 天后可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2~18个月。
结核病的综合防制,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加强奶牛场的管理基础上,应采取定期检疫、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和培育健康犊牛群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保护健康牛群,防止结核病传入。
6.1 加强奶牛场的管理
应坚持自繁自养的生产原则,不从疫区引进奶牛,必须补充或引进奶牛时,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严防结核病传入。饲养管理、繁育、兽医相关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才可以从事奶牛生产的工作,患有结核病的人不允许从事奶牛养殖行业。建立健全监测、免疫等档案,对奶牛品种、疾病诊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消毒和结核病监测情况、耳号、产奶量等做详细记录和保留照片,确保不存在结核病病牛。
6.2 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奶牛场每月进行全场消毒一次,运动场、牛舍每15 天消毒1次,饲养用具每8 天消毒1 次,牧场、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等,进出车辆与人员要严格消毒。消毒药可选用2%烧碱、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10%漂白粉、10%石灰乳、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奶牛场内不能饲养鸡、狗、猪、猫、鸭等动物,饲养区和生活区要分开,奶牛粪尿应堆放于距离牛舍较远的地方,经过堆积发酵后方可利用。
6.3 定期检疫
奶牛场应定期做好牛群的检疫工作,为每只检疫健康的奶牛建立养殖档案,定制耳牌。对无结核病的健康牛群,可定期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或者点眼检查。根据检疫的结果可以将牛群分为阳性牛群、健康牛群和假定健康牛群。阳性牛群应立即隔离后扑杀,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假定健康牛群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每年可进行四次检疫,直到没有阳性牛出现为止。
6.4 培育健康犊牛群
专门设立一个犊牛站,并制定检疫、消毒、防疫和饲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新出生的犊牛应分配专人饲养护理,犊牛出生后饲喂健康母牛的初乳,6~8 天后饲喂健康或经消毒的牛乳,每头犊牛都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用具要经常清洗,严格消毒。犊牛在犊牛站6 个月的隔离饲养中要检疫3 次,阳性牛及时淘汰,阴性牛且无任何临床症状者转入健康牛群饲养。通过设立犊牛站来培育健康犊牛群,从而控制奶牛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C
杨金生(1976-),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
2017-05-11)
⋆通信作者:李琳(1979-),男,汉族,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健康养殖与畜牧环境及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