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建庭
住房“购租并举”是大势所趋
文/丁建庭
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如果说去年去库存以各地放松购房限制政策为主,那么今年下半年以来则明确释放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导向。7月4日,上海打响租赁卖地“第一枪”:要拿地,只准租,不准卖;17日,广州出台“租赁16条”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其中保障“购租同权”引发关注;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在人口净流入、住房租赁需求旺盛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倘若再放到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中考量,不难发现“购租并举”是大势所趋,是改革主攻方向。
从“重购轻租”到“购租并举”,意味着住房制度将迎来根本性转变。尽管可以列举一些国家住房租赁市场何其发达,也可以从数据上佐证国外民众租房意愿之高,但想要说服和改变中国人的住房思想,绝非易事。“购租并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需要在政策、市场、心理上打消公众的后顾之忧。
目前,中央已经在政策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住建部等国家部委也制定了相应办法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正在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意在培育一个健康发展、能够保障租房者正当权益、杜绝房东不合理乃至霸道行径的住房租赁市场。这是让公众安心租房的首要条件。相对而言,这还是简单的,更难的是让公众在心理上完全接受,心甘情愿选择租房。
“购租并举”要闯过心理关,就要对准公众最看重的地方发力。目前来看,毫无疑问指向了“购租同权”。从字面意思上看,同权意味着购房者和租房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权利,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假使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许多人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转向租赁市场,而不是用一辈子供一套房。可以说,“购租同权”就是确保“购租并举”顺利实施的“牛鼻子”。不过,现实来看,由于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平衡,“购租同权”真正落地并不容易。
长期来看,无论是“购租并举”还是“购租同权”都是发展大势。不过,这需要一个健康培育和普及推广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期待广州等12个试点城市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