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为何流行把高新技术企业“搬回市区”

2017-08-24 10:35:23邓智团
中州建设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城区中心空间

文/邓智团

国外为何流行把高新技术企业“搬回市区”

文/邓智团

如果你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你会选择把公司安在哪里?恐怕很多人会选择郊区。但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却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在中心城区创造一些能吸引知识工作者的街区,已经成为国外重要城市政府决策者、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比较普遍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国家积极推进 “新型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大战略背景下,研究分析国外大都市以“创新街区”推进中心城区提升创新能力的经验,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区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什么是创新街区

当前国际上,高新技术企业区位选择的变化与大都市内城经济复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向中心城区空间集聚的现象受到学者广泛关注。2014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创新区的崛起》研究报告,提出“创新区(Innovation District)”概念,有国内学者将此翻译为“创新城区”,但这一翻译并没有准确地将这一特定现象的本质特征反映出来,而且创新城区也与国内已有的创新型城区概念相混淆,会带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上的误区。为此,笔者更倾向将这一特定现象命名为“创新街区”。

“创新街区”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创新街区需要具备被著名学者萨森称为“城市特质”的特性,即复杂性、高密度、文化与人口结构的多样性以及新旧事物的层次性。二是,创新街区需要部分或全部地整合创新企业、教育机构、创业者、学校、金融机构、消费性服务业等经济活动要素。三是,创新街区必须是城市内部的高密度城市化区域,以中心城区为主,而且具备免费与半免费的公共空间、混合功能开发的空间要素,可以是中心城区,也可以是历史性滨水空间,既包括“支柱核心型创新区”(如肯戴尔广场)和“城区再造型创新区”(如波士顿创新区),也包括中心城区非支柱型创新区(如伦敦硅环和纽约硅巷)。四是,创新街区需要便利的交通和互联网等。

创新街区带来哪些好处

创新街区的形成过程中,有创新企业、知识员工和地方政府三个关键的行动主体。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只有当创新街区建设能给三个行动主体带来收益增加,才能形成内在最大动力。

对创新企业而言,良好城区生活环境能更好获取知识“溢出效应”。对于创新活动而言,知识被认为只能通过人际接触和跨企业流动进行有效传递,因此会被限制在地理区域内。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已经表明,在传递隐性专业知识过程中,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工作分享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非正式互动十分重要,如在午餐或在高尔夫球场上面对面的接触和讨论,被看作是硅谷型产业集群持续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关于“后福特时代”知识密集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研究表明,良好城区生活环境的软区位因素对吸引创新企业和知识员工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关于美国艺术家决定在哪里工作和生活的研究发现,艺术家喜欢选择拥有专业机构、丰富夜生活并能提供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内城,而这最终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这些研究表明,良好城市生活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的展开和增加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有效产出,进而推动创新型企业向具有良好生活环境的中心城区集聚。

对知识员工而言,办公空间的演变推动员工倾向具有良好生活环境的中心城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企业办公的时尚是遵循设计师所谓的“通用规划”——成排的独立隔间。然而研究表明,这种排列相同小隔间的传统方法降低了生产率、工人之间的沟通并阻碍创造力,当前已不再流行。而当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后,企业从繁荣的街区中逐步认识到创新基本上就是社交活动的结果,于是他们开始争取创造能促进创新的多样性的办公空间,如开放楼层规划、灵活空间和“非领地型”办公规划等,并开始建立规范以提高部门间的合作、日常沟通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一个办公室越接近繁华的城市街区,就有更好的配套设施,并能从工作空间获得更多收益,城市中心区成为创新型企业区位布局的新选择,知识工作者被较短的通勤、更多更好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步行街区所吸引。

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促进中心城区复兴并提升城市经济弹性。从国际上看,原先城市郊区化过程中遗留的“城市疤痕”空间大、成本低,成为城市复兴的机遇区(Opportunity Area),触发点正是2008年前后开始的经济衰退。在这之后的短期内,地方决策者开始认识到创造就业的主力军是中小型企业,提出大力发展创业公司和小型企业的政策计划,以帮助城市缓解经济衰退和降低失业水平。在地方政府的适当干预下,初创型和中小型企业得以以较低成本入驻中心城区创新街区,随着其收益上升,地方政府的综合收益也得到提升,对双方而言都是经济理性行为。而且,创造和培养创新和创业文化的城市,将更有利于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经济弹性和区域经济转型的潜力。城市更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城市经济弹性的提升战略不期而遇,创新街区的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如何建设创新街区

从纽约硅巷、伦敦硅环、剑桥肯戴尔广场等典型创新街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它们转型的初始阶段,基本上都是市场化因素在推动,特别是与私人开发商对区域的改造升级有关,在转型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地方政府才开始进入,并推动实施相关的政策计划,从而有利于创新街区的更快发展。但也有例外,波士顿海港广场创新街区则是完全由地方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与大多数美国城市一样,2008年后波士顿遭遇了经济衰退带来的高失业率,而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寻找能够创造就业、刺激增长和振兴市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机会。在这个背景下,2010年波士顿宣布一个新的城市更新计划:在南波士顿滨海地区规划建设一个创新街区。经过5年的开发,这个地区的科技公司贡献了30%的新就业增长,11%的新公司是教育和非营利组织,21%的新工作集中在创意产业,16%在生命科学或绿色技术领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地方政府主导打造的创新街区。

在推进波士顿创新街区建设过程中,其规划的主要策略有三:一是促进合作。创建紧密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创造性增长,将小公司与提供资本获取的大公司相互交织;二是提供“公共空间+规划”。建立丰富的合作开放空间和场地,并创建街区会客厅。三是发展24小时的社区。建设创新住房,提供居住工作空间,并吸引世界一流的餐厅和文化机构,营造活跃的夜生活。而具体从规划建设过程来看,土地利用是形成创新街区的关键因素,波士顿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非住宅用途的总建筑面积的20%用于创新空间,包括实验室、小企业孵化器、研究设施、设计和开发用途,汽车共享或自行车共享服务,为城市带来新增工作等其他原始发展计划。其次,推动包括在其他领域被称为微型单位的创新单位。该项目共832个单位,有96个租金较低的“创新单位”(微单位),并要求开发商遵守标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和补贴。第三,强调开放空间:绿色海港、法院广场、海港山和公园。值得一提的是街区会客厅,作为街区中心,其主要功能就是吸引人才和商业,由非营利运营商以5年1美元价格运营,还提供会场补贴,一年举行562次活动和会议,相当于为租借公司节省了100万美元的费用。

我国城市可以学习和借鉴哪些经验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新型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应积极发挥中心城区在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有必要适当学习借鉴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创新街区的建设步伐,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积极制定和发挥政策工具对创新街区建设的引导作用。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需要灵活空间以促进新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积极实施中小公司相互交织、功能混合开发、公共空间(零售公共空间,如咖啡馆;公共创新空间,如公共创新中心)以及24小时社区建设等关键规划策略。实施强大的公共空间计划以吸引人才和就业,推进街区公共创新中心的建设,以促进街区创新的交流和沟通。公共部门可以继续鼓励私人发展中的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组合,并尽可能创造廉价的办公空间,特别是通过实施共享办公,在可能的办公空间实施租金上限以防止纯粹大型租户情形的出现。

鼓励和激发私人开发商在创新街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私人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零售公共空间和创新公共空间建设。推动私人开发商开发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可承受的灵活办公空间的想法转变成为街区政策计划,并适当允许相对较大的企业租户补贴成本。建设共享办公空间缓解租金上升的压力,鼓励房地产开发商承担创业企业入驻风险,满足创业公司与小公司的发展需求。在推进建筑物内部更新改造过程中,重点考虑增加零售公共空间,推动楼宇大厅与一楼的公共空间自然衔接,并能与外围开放空间互通;鼓励私人开发商提供创新公共空间建设为代表的新公共福利,推进私人半开放型创新中心吸引租户,等等。

猜你喜欢
城区中心空间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4:10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26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36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