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要诗也要远方
汽车行业里,在多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规模效应下,各路豪强厉兵秣马,现实和理想的绝对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诗和远方,固然美好,却隐喻着现实的无奈。
汽车行业里,在多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规模效应下,各路豪强厉兵秣马,现实和理想的绝对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三大阵营的不同力量齐齐到场:第一阵营是车厂,如北汽、上汽及科力远系等,掌握了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刹车等“小三电技术”;第二阵营是能源公司,如比亚迪等,掌握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电控技术等“大三电技术”;第三阵营是电子消费品公司,如乐视、阿里等,跳出了传统的硬件思维,专注于扼住上游的内容产业或者底层的信息平台。
在这些阵营的积极推动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终端载体化的特征在逐步成型,汽车成为另一个电子消费品的趋势明显加快。汽车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相比燃油车大幅缩减,产业链越短就意味着设计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越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容易消除。同样,电子产品的技术进步周期和降价周期也相对较短,原先两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节奏将被以月甚至以周为单位的迭代更新所替代,硬件升级也将和软件升级并行,就如Google每次发布新版安卓系统同样也是硬件商的一次狂欢,这将为汽车消费打开完全不同的市场互动。
目前为数不少的汽车企业用自动化机器人来生产汽车,甚至管理整个工厂,但“人类用机器人实现机器制造的自动化,然而制造出来的机器却需要人类手动去使用”,所以传统汽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关系。工业4.0是一场“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而非机器人制造非智能物体”的变革,从而实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出行助手的转变。
单机版时代比拼的是CPU总成的技术参数表现,而互联时代比拼的是信号通道的速度与带宽,所以技术进步的角逐阵地发生明显转移;联网之后不再有孤岛,资源最大化应用的经济规律将会赋予每一台车内在的冲动去接入互联经济,从而消除汽车的停顿、停留,实现汽车对人类的价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地让汽车跑起来。
一方面,这些改变可以极大地降低各企业在实物差异化上的支出,从而聚焦在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上。另一方面,由于终端载体化,厂家的车载屏幕不可抑制地越来越大,上游的内容产业以及底层的信息平台也将逐渐占据核心位置。以流量作为获利单位的商业模式也将重构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格局,使得汽车产业的边界从汽车(automobile)变成出行(mobility),而原先属于其他行业的公司比如阿里、百度、易到等因其拥有yun OS、数字地球以及交互平台等技术就在这一轮的产业扩展中成了业内公司。
“四化”,是中国汽车第一次提出超越世界汽车产业现状的发展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方向下,中国汽车能做出全球范围上的模式创新,进而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商业格局。
(作者系本刊评论员特恩斯新华信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研究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