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旸
(美国奥本大学,阿拉巴马州 奥本 36849)
城市规划的一种弹性方式
——城市闲置空地规划
王 旸
(美国奥本大学,阿拉巴马州 奥本 36849)
以北京城市规划格局变化为例,分析了城市闲置空地概念、形成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了如何运用弹性景观规划方法有效抑制城市闲置空地的增加。目前对如何有效治理城市闲置空地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且大多是从单一生态学、园林植物学等学科进行的研究。对这一特定的城市空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可持续性的深远意义,这也将对城市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论述了城市闲置空地给城市未来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对长期合理有效解决城市闲置空地问题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闲置空地;弹性方式;边界线;规划
城市闲置空地是指已经获得批准使用,但无正当理由造成逾期并未开发,或者中途闲置未被得到很好利用的土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土地开发、城市扩建的飞速进行,城市闲置空地不断出现,甚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城市闲置空地的存在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重新有效利用[1]。
城市闲置空地现象在城市迅速扩张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着。研究表明城市扩张是造成城市闲置空地增加的重要因素[1,2]。另一方面,城市扩张与城市郊野公园边界线之间的模糊关系也是引发城市闲置空地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穿插在城市中的郊野公园其边界线越来越不清晰,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边界产生交错与位移,随之出现明显断裂及多处缝隙,这也促使城市闲置空地逐渐增加。那么,城市闲置空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将这些闲置空地通过灵活弹性的规划方法转变为有效持久的土地利用形式,避免城市闲置空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问题[3]。
根据来自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的Galen Newman教授从2000年到2010年对美国40多个城市纵向分析研究表明,城市扩张造成城市闲置空地的形成,它给城市复兴带来了障碍,此现象在世界范围都是存在的[2]。基于此,笔者对北京从1991年城镇用地到2005年扩建用地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 (图1),明显看到城市扩张现象严重,原先清晰的郊野公园环边界线被打破 (图2),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边界产生了交错与位移,随之出现明显断裂及多处缝隙 (图3)。这让大多数当地居民很难分清什么是郊野公园、也很难分清产生出来的空地其用途是什么,大多地块未被得到有效利用且未得到相应的管理,造成了很多闲置空地的出现,利用率低,无人维护,长久下去破坏了周边的环境,影响周边社区活力和福祉。
图1 北京城市规划格局变化(1994~2005年)
图2 北京郊野公园现状分布
图3 城市闲置空地分布
城市闲置空地的出现会对城市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首先,就北京而言, 随着城市扩张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更多空地的出现,损坏城市完整的景观形象。空地的存在,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最后导致杂草丛生,加上大量废弃物的堆积,严重破坏了城市良好的景观形象。其次,城市闲置空地的出现很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北京五环范围内处于较多雨水区,雨水淤积、地表径流污染严重,造成房屋、交通等经济损失,长期的淹水条件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再次,针对北京当地严重的雾霾灾害,城市闲置空地的增加对此也有着难以推脱的责任。根据调查显示,2012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空气污染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最后,北京从地理位置上处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下风口,高峰期时总降沙尘量可高达3万t,影响交通安全、农作物减产,严重危害人类呼吸道健康,这也是大量城市闲置空地增加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中国传统城市空地规划方法更多关注“风水”,在布局、方位、朝向等方面考虑较多,但这无法确保闲置空地能够得到长期有效合理灵活的利用,可能造成一部分“风水”不好的闲置空地仍然闲置。那么,应从三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弹性规划方式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闲置空地,从而进行长期有效合理利用,尽量避免更多闲置空地的出现。
(1) 从规划层面角度看,“城市闲置空地”本身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并不存在永远不变的“闲置空地”,应强调一种“控制”和“弹性”的思维。首先,对城市闲置空地规划实质上是一种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对未来的预测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闲置空地规划如果固守不变、缺乏可调整的灵活性,有可能造成一部分闲置空地未得到有效治理且一直闲置[5]。其次,城市闲置空地是个具有活力的生命体,它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系统,这就必须正视城市闲置空地的自发性,并给予其适度的生长空间[4]。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其自身发展逻辑来进行相应的弹性重组设置,使城市在面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变化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再次,现阶段由于区域断裂缺口缝隙明显,因此选址应紧密结合这些缺口缝隙明显的地区。最后,从空间位置上分析,北京成东南西北片状分布,应灵活弹性采取不同片区不同主题打造,这也很好考虑到人的因素,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城市闲置空地的不同需求。
(2) 弹性景观设计方法的应用。当今城市生活是一种复杂的、多样的、非一成不变的状态,所以处理空间设计时应该留有弹性和充足的余地。在空间功能的设定上也需要注意融入弹性思维,提倡空间的混合利用[8]。涉及到具体方法:第一,界线处理。城市扩张与城市郊野公园边界线之间的模糊关系,让大多数当地居民无法分清什么是郊野公园、也很难发现周边郊野公园的存在,因此需要在缝隙明显以及边界模糊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弥补,但同时还需对边界进行加厚,这种加厚其目的不在于分隔和排他,而是连接与包容,突破自身带来的线性与僵化 (图4)。这里的边界厚度并不是传统上的物理维度,而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而我们看待界线的方式也因此改变,由“线”变为“带”,使从属于不同区域的人群聚集到一起,更好地利用城市闲置空地[7]。第二,虽然城市闲置空地大面积存在,但很多被闲置的空地资源可以再生利用,即就地取材,再生循环。第三,对有些未被得到有效管理杂草丛生的地块,可以运用生态策略方法,即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敏水性设计、雨水梯级净化、太阳能装置以及考虑生物多样性设计。以上这些弹性景观设计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情况弹性地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3)运营模式的考虑。城市闲置空地得到有效治理后,如何运作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运作不好照样可能会造成闲置空地的再次出现。可以采用PPP模式,即融资、运营与出租以及商业运作等方式方法。同时还应树立城市品牌,采取弹性激励机制,开发几套适合不同闲置地块的最低管理标准,让城市闲置空地保持长期持久的有效性。
图4 弹性加厚边界线
城市闲置空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规划格局变化的分析,以及分析由于城市扩张导致城市与郊野公园之间的边界线不断产生交错与位移,随之出现大面积的城市闲置空地,根据分析提出如何运用弹性景观规划方法有效抑制城市闲置空地的增加,并应将未被利用或被废弃的土地转变成更加有效的土地利用形式。目前,相关部门对这些实质性方面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仅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希望通过对这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问题的研究,因地制宜地寻找到切合实际情况的弹性规划方法,有效抑制城市闲置空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城市与郊野公园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减少社会排斥,形成真正的共生共荣关系[6]。
[1]石平华. 对解决城市闲置土地问题的思考[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9(9).
[2]Galen Newman, Donghwan Gu, Jun-Hyun Kim, et al. Elasticity and urban vacancy: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U.S. cities[J]. Cities, 2016(58):143~151.
[3]李超骕. 城市空地:新的城市绿地?[J].城市规划建设,2014(5).
[4]程开明. 城市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与模型探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07(12):54~60.
[5]杨 琳.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8:38~45.
[6]邹千江. 城市建筑空地遗留与区位建设——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07(10): 96~100.
[7]何志森,查里士.安德森. 加厚的界线:复兴边缘空间的策略与战术[J].景观设计学,2012(4):36~47.
[8]王 刚. 街道的句法——武汉汉正街街道历史性考察[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9]钟 震.城市零星空地的绿化景观建设探讨[J].绿色科技,2011(6).
[10]曾杰瑞.浅析城市闲置地绿化[J]. 现代园艺, 2012(10).
[11]张琨,刘春晖.关于城市闲置土地景观化处置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6).
[12]邓键剑,范俊芳,周湛曦.关于城市闲置土地景观化处置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10(7).
[13]邓理,郭松青,解清生,高丹,梁应仙. 城市拆迁空地对城市绿化率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3).
[14]石平华.对解决城市闲置土地问题的思考[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0(3).
[15]刘 琳.3S技术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6).
[16]武 彬.浅谈城市绿地管理的对策[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7]苏玉梅.警惕城市绿地管理中的污染问题[J]. 园林,2015(5).
[18]李斌.城市绿地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J]. 江西建材,2012(6).
2016-07-27
王 旸(1983—),男,奥本大学硕士研究生。
TU981
A
1674-9944(2016)18-0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