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后期云南省农田水利建设实效性探析

2017-01-17 21:15郭秀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实效性

郭秀

摘要:民国后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云南成为战略大后方,物资供应紧张,国民政府积极倡导,投资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以补给前方物资。云南省借此机遇,在全省范围内兴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用。

关键词:民国后期;农田水利;实效性

一、寓民于工,以工代赈,缓解灾情,稳定民心,安定社会

民国时期,云南的旱涝灾害不断,1939年云南昆明、楚雄、姚安、路南等县洪情严重。姚安7、8月间“淫雨伤禾,城内街道多被水淹,光禄山附近山坡崩溃,民舍倾覆者1000余间”。1941年,保山、平彝大旱。平彝“自上年12月至次年6月23日无雨,旱了180余天,小春全干死,附近河源全干断”[1]。1944年,云南发生“旱灾90余县,几遍全省,目前灾歉较轻之区域,亦感粮价飞腾,朝不保夕,灾情严重各县,则哀鸿遍野”[2]。

洪涝灾害使得灾民“失去栖所,倾家荡产,立地即穷,衣食生活立多无着[3]”。旱灾使得庄稼颗粒无收,粮价上涨,为了活命,灾民“惟有典当田庐,暂为残息[4]”。这些旱涝灾害给灾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引起社会动荡,严重的危害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云南省“初为国际运输孔道,继则顿成战区,大军云集,人口骤增,军糈民食,供应浩繁”[5]。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内地难民和南洋华侨纷纷来滇避难,使云南粮食供应一时捉襟见肘,而此时滇缅公路通达,各沦陷区难民先后进入滇省者6万人[6]。云南省政府曾经令云南侨务处对此人数进行统计,其结果为“归国侨民状况查报表缅甸共855户、越南38户、泰国79户公民、马来西亚210户公民,美、荷印、印度、香港、非洲共89户住昆明”[7]。如果按每户5人计算,大约有侨民有6355人,因此大概可以算出因为战争而流徙滇省的难民和侨民约7万人。侨民和难民大量入滇,这些必然会增加当时的各种生活需求,从而引起粮食供应紧张,当农民和难民生活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

云南省政府认识到“在农民面前谈经济建设,水利事业不正是一个切合农民需要而最容易引起农民赞助的事业”[8],因此,从赈灾、安定民心与稳定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决定寓民于工,以工代赈,通过修建水利设施等工程来安置难民,为此,政府还颁布《兴办水利事业奖励例条》、《利用义务劳动兴办水利实施办法》以鼓励民心,这样举措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受灾农民致力于恢复农业,还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开发。

二、促进了水利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为修建水利工程,建设厅从各个地方招收土木工程系毕业或有水利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水利建设的技术人员,以宜良县文公渠为例,该工程处于民国29年(1940年)8月1日任聘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土木系,并曾服务于经济部第六水利设计测量队的童恩焯为本处工程员。又于民国29年(1940年)11月23日,聘任毕业于国立北洋工学院,曾服务扬子江水利委员会4年的孙瑞麋为工程师。此外,还聘任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戚葵生、王时中为工程员。这种重用专业知识很强的,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有利于激发人们加强对水利科学技术的学习,有利于水利科学的传播和发展。

为了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云南省建设厅水利局还举办技术人员训练班,分为两期分别对宜良、呈贡、路南、玉溪、腾冲、弥渡等60县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性训练。

资料来源:云南省政府建设厅:《建设厅1948年县(局)中心工作提示方案》,1948年3月10日,云南省档案馆藏:全宗号77??目录号9案卷号2003。

从此表可以看出,云南省建设厅开办水利技术培训班所需经费约138,110,560元,由此可以反映出各级政府对水利技术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高度关注。

培训完的技术人员将自己所学发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在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有意无意间把水利技术传播给当地农民,这对于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质量和发展农田水利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云南省志》第三十八卷,《水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32页。

[2]《拨款兴建本省水利》,云南日报,1944年2月26日,第3版。

[3]民国云南通志官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上,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校发行,1985年12月,409页。。

[4]陆夏初:《昆明市志长编》卷十一,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印行,1983年12月,200页。

[5]《拨款兴建本省水利》,云南日报,1944年2月26日,第3版。

[6]龚义龙:《悲戚!抗战时期流徙后方的难民图》,红岩春秋,2010年05期。

[7]民政厅:《民政厅外来人口统计》,1942年,云南省档案馆藏:全宗号1092??目录号4案卷号196。

[8]《基层建设》,1942年第12期,2页。转引自张恒俊:《一种特殊“保险”事业的解读——以民国时期的广西水利事业为视角》,社会科学家,2008年05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德宏师专校级课题项目“民国后期滇中农田水利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SK201522)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