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探究

2017-01-17 19:27陈金华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陈金华

摘要:计算思维是教育教学领域的关键问题,计算思维是学习的基本技能,需要每个人都进行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在数学思维基础上,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选修部分,其中的算法、程序编写、解决问题程序设计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育教学。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研究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原来的“学什么”到现在的“如何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过程。计算思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就是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在解决问题中恰当的运用一些原则与方法,利用转化、简化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结局问题的步骤,形成算法,深入理解数学模型与算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法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计算思维下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开展研究与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任何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都是具有关键因素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心理学家帕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这门课程得不到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看不到其中对于思维发展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对于数学学习、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的关键作用。在笔者所在的浙江省,这门课程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的高考方案“7选3”实施以来,技术课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选项,学生必须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能力,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让学生意识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键作用,例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开展,这项活动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关联,教师要找出其中的切合点,并且找到优秀的学生去参将竞赛,为学生的学习设定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程序设计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重新构建教材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困难的课程,在入门的时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时候概念、语句、语法都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教师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材的体系,帮助学生顺利的过度学习的初级阶段。总体来说,一般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有VB程序设计与自己笨的文件操作内容,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有基本的语句、程序结构等等知识,主要学习顺序、选择、循环三个结构,第三阶段主要学习控件属性、算法的相关知识。按照这几个阶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让学生学习函数、属性、概念的知识,学生一入门就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望而却步,差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采取形象化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法,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简为繁、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形象化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形象化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恰当的、科学的、有意义的教学实例,形象化的展示算法,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同时,在利用形象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让描述与模型一一对应起来。同时,在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形象化的教学策略是手段毛病不是目的,逐渐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上,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仅仅让学生分析算法而不让学生精心动手实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从简单的例子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道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与畏惧心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从人物入手,让学生逐渐分析需要学习到额知识与技能,然后讲解必备的知识点,基本的流程是“任务分析→算法设计→程序流程图→VB 语言实现算法→程序测试→程序调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就感和优越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的发展与探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玉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福祥.VB 程序设计基础 [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8.

[2]倪畅 VB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福建电脑》2009.6

[3]汪晓明 初中VB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

[4]周仕东 连堂课的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猜你喜欢
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