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红
摘 要:本文基于立德树人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教育目标等讨论高校教师构筑育才梦的实现途径,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专业素养;职业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和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当代已有新的表现方式,有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厌学情绪滋生,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且大多是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漠视集体荣誉和他人利益。老师批评严厉,不能接受,不来上课;老师说轻,不当回事。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教师,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和青少年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我们如何做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构筑自己的教育梦、育才梦?
一、教师要明白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成为既有益于社会又适合他自身的人才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认为中国梦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梦,只有每个人得以自由发展,国家才能崛起。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的自由发展不是放任无约束的发展,而是具有鲜明个性、能够充分发掘潜能、具有活力和创新的发展。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成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学生的自由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心灵对教育开放,对学生有大爱。让学生自由发展不是放任学生,不是不需要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作为按预期去培养学生的工具,把学生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和欣赏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领学生。李艳梅老师在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时说“对于教师而言,每名学生都是唯一,都需要你去发现、欣赏和雕琢”。这句话也说明了教师要懂得不同学生的真实存在,需要教师用大爱精神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教育活动要更具艺术性和针对性,否则学生就不可能真正自由发展。
学生的自由发展还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综合运用启发式、质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育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自由发展。苏格拉底从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将教学单元设计成若干针对性强的问题或任务,先让学生自主研习,然后老师将教学内容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学生再通过查阅文献、工程调查、实证研究、模型应用、交流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既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批判和不轻易相信已经给出的结论,并逐步深化、探讨和求证,使枯燥的学习变成充满乐趣的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一种自由的不受禁锢的学术环境,不带偏见地倾听和包容学生的观点,提供学生间和师生间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刨根问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潜能。自由的空气是一种让思想活跃、不被障碍阻断的氛围,一种未被人为过滤的吸收知识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才会自由放飞,创新才会奔涌迸发。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国际上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意识,胸怀远大,充满正义和责任感。
二、教师要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和塑造学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青年教师要想成就教育梦想,我认为要做到几下几点。
1.立师德以为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方向。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也就是说,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教师需处处以身作则,在社会、职场、集体活动、学生活动中起表率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如果在讲台上我们教育学生应当诚实守信,但某天为了应付检查居然唆使学生说谎,为了个人利益让学生论文造假,那又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品质和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但丁说,道德通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丧失了道德底线的人,特别是高学历的人,对社会的损害是巨大的。三聚氰胺事件、互联网黑客、合同诈骗、贪污受贿等高学历高智商犯罪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既然,教师的人格是学生成长的榜样,那么教师的道德就不能停留在保底线的标准上。“教育者先受教育”,我们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和不断攀升道德的最高境界,占领道德的制高点,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人格素质之基,才能发挥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作用。
2.用爱心感化学生,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一视同仁的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面对一些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的学生,有些青年老师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获得学生较高的评价,不能公正、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无视学生违纪现象,期末甚至虚报学生考试成绩。师爱不是放松要求学生,更不是讨好学生,而是要尊重爱护学生,严格、公正对待学生,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爱护、宽容、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和发展规划,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感觉和积极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开启心扉愉快的接受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育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肩负教育使命的同时,培养师爱这种职业情感,也有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教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爱心,把一个消沉的厌学的学生转变成一个有积极人生态度的“自我”,那就是教师的成功和教育的成功。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的贵人。
3.淡定心态,乐业敬业
师德的魅力从教师的职业精神中体现出来,是敷衍塞责,还是兢兢业业?体现着不同的职业精神和态度。对青年教师来说,在面临住房、结婚生子、职称晋升、科研等压力和永远不知道备课准备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的紧张状态下,需要我们把个人好恶和紧张、压力排除在工作之外,对学生成长和进步负责。北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国因发表“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的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对于高学历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的豪言壮语,而饱受舆论道德抨击。一个人的素养就像冰山一样,露出水面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但真正决定这个人能否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和协作精神。对于青年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以苦为乐,安心立学,不断调整自我意识,快乐教学,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4.更新理念,探求新时期德育工作规律
对于当代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青年教师应从中探求新的特征,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息育人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面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个体性;既要坚持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学生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交流意识强于表达意识,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
三、教师要坚定职业信仰,科学规划人生,提高专业素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就明确提出教师要从一种“职业”向“专业”转变,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其核心特征就是较高的热情,较强的教育思想和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具有丰富良好的知识体系,扎实的教学能力,善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力,以及能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抢抓教育发展机遇,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重视教育工作已成为全世界、全社会的共识,教师教育正经历最好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学习意识要强于教书意识,通过课程培训、研讨会、专业交流会议等各种途径勤勉求学,博览群书,积极拓宽知识面,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占领专业学术的制高点。知识更新理论认为:18世纪以前, 知识更新速度一般为八九十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 知识更新速度为五十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 知识更新速度为三五年翻一番。在本世纪, 知识更新速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特别是在网络科技和信息资源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是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更要持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刻苦钻研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尽快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中最为基础性的要素,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心。
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高等学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要更好地实现这三大职能,高校必须拥有一支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意识淡薄已成为当前高校比较普遍的现象。各类学术性期刊以及各高校每年的科研成果表明青年教师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很少,由青年教师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也相对较少。当然,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加之理论知识体系还不够宽广,缺乏科研经验,使有些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一台“教学机器”, 严重地割裂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然而,对青年教师来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当跟踪学科前沿,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没有科研课题的支撑,教师无法深入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和没有接受新知识的渠道,教师的教学犹如无源之水;反之,通过科研工作辅助教学,我们更容易了解该知识领域的社会价值,市场应用和发展前景。青年教师需要增强科研立项意识,明确研究方向,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 获取信息, 积极申报各类教研、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使之共同提高。
3. 青年教师要制订好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是青年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之一,更能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 。瑞典教学家托斯顿认为,大学教师发展是为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包含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四个维度。然而,许多年青教师由于思想上缺乏个人发展意识,行动上缺乏职业发展的设计方案或实施的方法策略,在工作中倍感工作压力或不被认可而产生离职或倦怠工作的现象。2006年对武汉市大学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受的压力显著增大,其中助教和讲师的压力感受高于正副教授。为了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促进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一方面学校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环境,通过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学科平台,营造和谐、民主、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建立完备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度、教师激励机制,积极推行岗前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帮扶制、业务进修、继续教育等,使他们能与学校的发展和需要统一协调起来,制定出适合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相结合的计划。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在测定、分析、总结研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和综合权衡自己兴趣、能力及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计划中要明确提出个人目前现状,各阶段的预期目标,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困难。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提出在教学、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等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提出要在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实施办法;长期计划一般为十年,提出自己学术、职位等方面的目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发展规划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通过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目标不断实现。
四、结语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重要的使命,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师德师爱、专业素养深厚、教学能力强的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46.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中国文化报, 2013-11-6.
[3] 林崇德.师魂-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高扩昌,任桂婷.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5] 陈丽红,郭春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发展问题探析[ J].龙岩学院学报,2007(5).
[6] 王海威,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 光明日报,2008-05-21.
[7] 尹平等.高校教师压力状况调查及其应对方式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
(本文审稿 余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