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出问题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

2017-01-17 17:54李晓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案预设文本

先学后教,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原则似乎被广泛接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并没有被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学案教学,比如生本教育,比如那些打着形形色色的所谓的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是前卫现代,但是骨子里仍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案教学法虽然通过学案来让学生自主学习,看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但是由于许多教师在使用的时候,紧紧扣着学案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案成了束缚学生的绳索。有些学案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是简单,不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大的作用,最后,还是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了。

对于生本教育来说,以学生为本,但是,我们发现,许多生本教育虽然重视了学生课前学习,但是,教师还是放不开手脚,无论是让学生搜集资料,还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文本,教师忘不了给学生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还是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并没有真正将学生的“学”落到实处。学生还是在老师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凸显。

根据读者反映文论的理论,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和文本之间进行的一种对话交流活动,这种对话交流活动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对文本进行的一种再创作。这种对话交流活动必然带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具有创造性。无论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还是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个基础上,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因此,就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如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却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许多时候教师只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似乎只要阅读了,就与文本对话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学生阅读文本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们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阅读文本只是应付差事,根本没有深入阅读思考文本的习惯和意识。一般情况下学生耐着性子读两遍即感觉到无趣无味。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呢?

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内的阅读活动与一般平时的阅读是有本质区别的。课外的阅读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也不是为了教学活动而做的准备。而学生的课内阅读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为了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对学生课内的自主阅读活动就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教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内的自主阅读活动要真实地发生,并且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做出自己的思考。传统语文课堂上我们虽然也让学生阅读文本,但是由于有教师的讲授,学生一般不会思考文本,也不会对文本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呢?我们知道,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这种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不具有深度。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有一些困惑,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困惑作为问题提出来。同时,一些文本看起来很简单,学生阅读一两遍即感觉到再没有阅读的兴趣了。但是,真正的具有思考价值的东西学生可能根本注意不到,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对一些内容的有意注意,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让学生提出问题,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实践价值。

有些教师可能怀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如何在教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不能符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担心,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提出一些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关键还是我们要引导,比如,在以突出问题为目的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方向。比如,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提出一些不懂的字词作为问题,语言神态方面描写的词语作为问题,还有一些含义深刻具有思考价值的语言的问题等。这样的指示,增加了学生提问题的方向性,也提高了所提问题的质量。

当然,提出问题只是一个方面,还要有一个让学生筛选问题的过程。通过筛选问题,学生很容易再次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考,加深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陈述他们的问题,然后要求其他同学评议,看有没有价值,并且要求他们说出理由。

最后合作探究,在本阶段,教师首先要聆听学生的发言,倾听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让他们在课内展开辩论性的讨论。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不深入的认识,教师一般采取追问的形式,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

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合作探究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许多教师怀疑,将课堂放开,将提问权给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怎么达成,教学预设如何完成?

其实,作为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有许多变数,这些变数不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设计得很完美的,许多东西是我们教师没有办法所预设的。同时,就教学预设来说,许多教学预设都是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进行预设的。教师只知道我们需要给学生传授一些什么,需要让学生知道一些什么,设计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并且把这而作为教学中贯穿的原则来实施,但是,效果又如何呢?我们唯独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我们说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使得学生不感兴趣,根本的原因又在哪儿呢?笔者认为就在这儿,就在于我们的教学目的与学生需求的错位,就在于教学预设与学生需求的错位。我们所设计的这些难点也是我们从文本中来提取的,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真正就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呢?是不是就是我们学生所感兴趣的呢?值得怀疑。将问题交给学生,教师可以很容易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更有方向性。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善于延伸引申学生的问题,尽量通过学生的问题,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预设。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不需要教学预设呢?我想还是需要的,不过这种预设不是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而是我们从文本出发,看看学生究竟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他们在阅读文本中有一些什么感受和认识,他们对文本认识到了哪个层次,我们还需要在哪几个方面帮助他们来进一步补充、丰富、完善学生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充分地研读文本,对文本成竹在胸,如此才能够应对学生各种问题的挑战,能够对他们的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对他们的想法有明确的判断,能够在他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发挥。

总而言之,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合作探究教学,必须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张力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李晓华 甘肃省山丹县农场学校 734100)

猜你喜欢
学案预设文本
乡愁导学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