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的江湖路

2017-01-17 17:27李园江建峰
银行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群体消费

李园+江建峰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愈发向消费倾斜,发展消费金融可以有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调整转型。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未来依然仍将维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消费金融成为新蓝海。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除15家获银监会批文的消费金融公司外,银行、电商、互联网金融纷纷抢滩,消费金融市场硝烟四起。消费金融公司正处于风口,充满机遇与挑战。

消费金融的机遇

政策倾斜。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促进消费升级的若干政策,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提升服务与产品质量,完善消费环境,有效提升消费意愿。此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释放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银监会等部委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借力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如银监会修订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开办异地业务和吸收境内股东及股东境内子公司存款,对放贷最高限额也由“借款人月收入5倍”修改为“20万元人民币”。

人口红利。消费金融公司定位于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申请门槛低,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新人、中低收入群体、大学生等,主要为传统金融体系较少覆盖人群。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这部分群体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个百分点。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使得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加上目标群体体量巨大的规模效应,消费金融将大有可为。

观念革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逐渐由“量入为出”向“提前消费”转变,由物质消费向精神需求消费转变,旅游、文化、教育等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攀升。80、90、00后等新生代逐步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群体思想更为超前,普遍能够接受提前消费的方式。消费活动中更加注重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整个社会消费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消费金融的挑战

消费金融蕴藏万亿蓝海,体量巨大,不同主体争相涌入,不断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正规军,应立足自身特色,明晰市场地位,把握风控管理,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竞争趋热。试点初期,消费金融公司遇到一个尴尬的事实,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消费群体,各大银行间信用卡竞争也十分激烈,未被信用卡覆盖的属于信用难以保障或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电商系推出的类信用卡产品,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提供分期、赊购等系列金融产品,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用户。信用卡类产品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购买产品、分期付款都很方便,用户习惯已经形成。随着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被扼住贷款上限的P2P系也纷纷转战消费金融。此外,传统销售企业也积极布局抢滩消费金融,或战略合作,或自建模式。消费金融竞争业态异常激烈,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业务同质。消费金融公司信贷产品主要由信用贷、消费分期为主,与传统商业银行消费贷相比区别不大,消费金融公司间金融产品差别也不大,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上消费金融产品总量繁多,但利率定价、产品种类、服务群体差异不大,产品创新不足缺乏竞争力。如何嵌入消费场景,拥抱互联网消费模式,提供特色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O2O消费服务理念,提升客户体验,需要消费金融从业者深度思考,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消费金融模式。

风控薄弱。相比较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这块完全处于劣势。商业银行有着比较成熟的风控体系,而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群体往往难以获取真实信用记录。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时间短,用户数据狭隘,往往需要借助央行征信、第三方征信等进行用户分析和风险定价。现阶段,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信息分散,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大数据信息挖掘不足,难以真实反映用户实际信用状况。此外,由于缺乏高效入口,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格外依靠渠道和中介机构,自身对贷款的风控存在不足,此类也更容易造成声誉风险。

建议

消费金融市场硝烟弥漫,对客户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消费金融公司需从获客、服务、风控等环节提升自身素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寻求突破。

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同质化背景下,对用户的争夺其实就是对消费场景的争夺。市场上消费贷定价差别不大,实际上客户也并不太敏感,如何更加贴近生活,更好金融获得服务体验的消费场景往往能够提升用户黏度。BAT布局消费金融基于巨量流量入口,加上互联网发展沉淀的亿量级用户,做到了用消费控制消费金融,用金融去衔接消费场景,发展势头迅猛。消费金融公司往往是基于股东背景或是第三方合作模式去运营消费场景,如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与苏宁传统卖场场景深度结合,用金融运作助推销售,二者互相裨益。线下场景竞争激烈,消费群体竞争更趋于白热,如大学生群体,像大学生分期、人人分期、宜人贷等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依靠股东背景,线上线下结合提升用户体验,打造场景金融,细分消费市场,方能做出特色。

特色发展模式。消费金融公司缺少电商和传统销售巨头天然的场景优势和庞大用户群体,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风控能力挑战,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做到金融普惠。首先,要专注于细分市场,为特定目标群体量体裁衣,打造精细化消费场景,这样也将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其次,精准营销也有利于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客效率。针对目标群体,打造专属场景金融,定制化的服务更能积累客户和培养客户金融习惯。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客户消费需求、用款周期和还款方式,创造更多有弹性的金融产品;在渠道拓展上,探索满足小微企业员工、新型农民工群体的消费需求。

加强风险控制。首先,需建立消费贷风控体系。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费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措施,特点是小额、灵活,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贷风控体系支撑,防范信用风险。从长远发展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和风险评估模型,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记录来确定放贷额度。消费金融产品琳琅满目,用户在选择上尤其新生代群体更加注重简单、快捷的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能够快捷、有效从信用信息、消费行为上给予评分授信,放款高效迅速,业务效率显著提高。电商系消费金融势头迅猛,依靠的就是海量的消费数据、用户行为构造的风控模型。消费金融公司起步较晚,在大数据风控、信用评分上较为薄弱,在营销客户的过程中要加强科技运用,积极构建大数据风控体系,通过自身运营产生的数据,借助第三方平台,逐步打造大数据风控模型和信贷审批系统,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高效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同样也能消减不良资产带来的资本影响,降低不良资产率,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贷款管理。一要防范欺诈风险。消费金融线上业务所占份额大,相对传统金融模式而言,会面临新型的欺诈手段,所以风险的压力远超传统模式。需将欺诈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置,利用大数据风险模型识别防控,做好长期持续投入准备;要严格约束渠道和中介机构的行为,避免黑中介利用用户信息违规操作而形成“套现池”,极易引发信用危机,破坏品牌形象。二要防范多头授信。现阶段,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群体往往没有信用记录,需要对这些人群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探索建立行业“黑名单”管理,加强风控联防、协防,避免多头授信造成的违约风险。

(作者单位:安徽银监局非银处,黄山银监分局)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群体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环境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