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及分析

2017-01-17 20:55许恒梅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独立学院现状

许恒梅

摘要:高校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独立学院的就业情况也备受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因此,作者就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状况,把握他们的就业动向,对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心理;现状;对策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与性质决定了其学生就业心理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着眼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探究其就业心理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促进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校园问卷的方式,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项选择为辅,另设一道开放式问题,调查面向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游戏系学生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率92.3%,被调查学生按性别划分,男生人67,女生 53 人,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根据问卷内容与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

参与调查的游戏系学生分为程序与美工两个方向,大体上划分为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调查发现,学生总体上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从自身的专业上了解独立学院与一本学校的优势(表4)对于就业前景,总体上还不是很乐观,40%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43%的学生认为较乐观。调查关于就业心态中,27%的学生是自信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40%生处于没有考虑的状态,10%的学生表现出比较焦虑,23%的学生表示很茫然。(表3),(表1、表2)是学生在大四时期的就业期望值,学生选择去向以就业为主,选择的单位优先考虑待遇及发展空间。影响就业心理因素中,自卑与从众心理较为明显,比例分别占18%、32%。表7-9是了解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及学生希望学院的就业指导方面给与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图表示。

三、独立学院就业心理问题及成因

1、自我认识出现偏差,自卑与从众并存。

独立学院学生从高考失败到大学总觉得自己不如本一、本二批次的学生,学校的名次也被他人看不起,认为独立学院远不如一本或者重本院校优越,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竞争,较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认识到在独立学院专业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可在专业学习时难以达到企业对技术的要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部分学生更容易出现打退堂,认为自己的专业技不如人,进而选择逃避。在个案访谈中,如程序专业学生觉得自己的程序方面学不好,没有能力去应聘成功程序员,有部分学生选择策划方向,导致相同专业课程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在应聘时都会不敢应聘程序员,选择策划方向或者评测等,而游戏行业对策划的需求不大,相反,程序技术方面用人单位经常出现空缺,学生缺乏信心参加应聘。出现了企业的需求与人员匹配不相符的情况。

2、功利性与自我并存。

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功利性较强,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第一项考虑的因素是工资待遇,选择的就业城市也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选择到基层就业或者服务性的单位较少。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独立学院较其他院校的学费成本较高,学生在成本意识上希望选择待遇好的工作单位,二是家庭原因,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好,同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不愿子女到基层受苦,希望子女能够在大城市里找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或者通过人际关系安排到稳定的事业单位。其次,独立学院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典型的特点是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加上独生子女很多都是在家庭中的表扬与肯定中长大,因为在选择职业上更倾向自我,忽略社会评价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3、就业盲目与焦虑并存。

调查发现大四很多学生对于就业是茫然的,一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甚至出现都不知道怎么去就业等问题,到大四要完成毕业实习的时候,很多学生迫于完成教学所需的学分就盲目投递简历,到处撒网,没有对自己的优势及特长进行分析,一窝蜂往大城市、热门职业上投递,经历投递简历无回音,面试机会错失的时候,学生挫败感增加,就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盲目与焦虑的出现首先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够完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高,对于就业政策、学生的自我认识的引导、就业咨询并没有充分的了解。鉴于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体制,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较为密切,学生遇到就业问题习惯性咨询辅导员,大部分学生遇到就业心理困惑时没有选择到学院就业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而系级层面出现有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系列培训,只能借鉴往届毕业班辅导员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的针对性的指导较少。特别是少部分学生面对选择性事件或者重要事件时焦虑成分高于其他学生时,作为就业指导的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在其成长中给与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就业压力过大产生过分焦虑,进而引发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建议

1、引导学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学会自我调适。

学校在设置的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中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他人评价等方式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在大学四年不断通过在生活、学习进行探索、挖掘和体验澄清自我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我的职业兴趣,了解自我的职业气质。进而做出综合的自我评价,进而逐渐通过职业的剖析达到人职匹配。在探索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既要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直接或间接性学习相关的心理调适方法。

2、构建专业的就业心理咨询体系。

就业心理指导对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减轻学生因就业带来的心理负担能起到重要的缓解和疏导作用。目前学院层面已经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专业的就业指导咨询还未完善,学院可考虑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心理普查的同时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束后进行“就业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 “就业心理健康档案”,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针对就业困难或者家庭贫困的学生群体(就业“双困”学生)进行特殊辅导;利用学校的网络及媒体,设立就业心理辅导中心网页,开展在线咨询和辅导;利用校内的刊物或者宿舍宣传栏介绍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相关的知识。

3、学院、系级层面做好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两个问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或者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方面欠缺。国外的职业指导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从强调人职的匹配到重视个人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过思想转换和模式重构,从职业指导发展到生涯辅导的层面,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作为独特体制的独立学院更应该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摆脱生涯规划只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狭隘认识,将其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此外,独立学院应该突显本身学生的特点,努力开辟独立学院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就业渠道。

4、在毕业生中树立就业典型,发挥朋辈教育的影响作用。

朋辈群体又叫同龄群体,也叫同辈群体,是由年龄、兴趣、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群体,朋辈教育模式是通过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感染和引导同龄人,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构建朋辈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独特而有效的切入点.因而各系在就业指导工作层面可以尝试对于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验的毕业生,在大四时已经解决实习问题,且在用人单位表现得到较高认可的学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这部分的就业优秀典型个案学生现身说法向其他的毕业生传授求职成功的经验及目前用人单位注重应届毕业生的素质有哪些,毕业前准备的注意事项,面对面交流,可以建立1+3模式,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带动周围3个同学积极求职。

参考文献:

[1] 郭秀兰.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 周蓓蓓,程伟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现状与对策探析[ 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3] 李颖.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模式探索[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独立学院现状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