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网络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7-01-17 20:45王永超李祥城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校区公平师生

王永超+李祥城

摘要:目前随着高校资源优化调整,高校拥有两个地理位置上不相连接的校园的情况日益增多。多校区大学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给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多校区大学中,专业课程或者公共课程都面临着跨校区教学的问题。教师跨校区教学必然会造成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等方面的负担,教师开课类型和学生选课范围受校区限制,师生之间、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集中时间段“赶课”造成学生上课疲劳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教学效率与质量造成影响。

一、多校区网络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学校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整合配置人力资源,引导广大教职工对新的组织目认同,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发展为目标,提高质量为目的,整合配置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以校区功能定位、管理模式为基础,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为目标,以增强管理和服务队伍素质为目的,整合配置管理与服务队伍。

(二)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多校区高校资源配置的公平主要是围绕人的公平,包括制度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制度公平,是一切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其他公平的先决条件,制度公平了,其他公平才能有效地制定和实施,才能真正地体现和落实;机会公平,主要体现在学习、晋升、竞争、福利待遇等几个方面;过程公平,主要表现为学校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公平,实施的过程公平,执行的过程公平等;结果公平,是公平的终结和体现。只有各方面都能相对公平,结果才能公平,组织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效率原则才能真正实现。

(三)明确规划与战略发展的目标

人力资源必然成为学校今后发展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力量。因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带来可观的效益回报,而且作为一种不会被消耗和消失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整合提高,优化结构,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和挖掘潜力是多校区高校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首要要素;整合利用、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注重体现办学和专业特色,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竞争体系和营造和谐的人力资源激励环境,是实现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

二、多校区网络课程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

(一)构建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为传输媒介的一种远程教学形式,能够为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师生提供同步或异步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也是教育朝网络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传统教室最大容纳人数的限制,这是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对于多校区大学的跨校区课程而言,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从时间安排上考虑,则需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冲突;如果从空间安排上考虑,则应该尽量减少教师在不同校区之间的奔波。因此,多校区大学可以根据不同的解决思路采用不同的网络教学模式。

(二)搭建全方位的网络教学支持体系

建立网络教学的教师团队,在多校区大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下,需要建立由若干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网络辅导与答疑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占据教师更多的在线时间。因此,必须建立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团队以及在线辅导教师团队才能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为教师提供网络教学的相关培训,只有教师具备了与网络教学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各校区设立学生自我管理与督导小组不管多校区大学选择哪一种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都很高;为师生提供面向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全面而适当的评价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重要保证。对教师而言,网络教学的工作数量与质量评定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有较大的差别。在网络教学中,不再简单地以课时数为评价指标,开发课程网站和制作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在线辅导与答疑都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其中还会有不少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多校区大学应该针对网络教学专门制定评估教师工作量的新标准,特别是对于课后辅导与答疑的工作量,需要设定新的评价权重。对学生来说,除了传统的作业与测试之外,过程性评价显得更加重要。

三、多校区网络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多校区大学的网络教学可以是针对某门跨校区课程实施完全的网络教学,也可以是传统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不同的网络教学环境对跨校区课程的教学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网络讲授模式比较适合于理论性课程教学或者是名师讲座等,而对于实验环节比较多的理工科课程,则建议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而且尽可能选择具备远程实验或者虚拟实验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保证学生实验环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实验室资源的跨校区利用率。网络教学能够减少教师跨校区授课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使教师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时也通过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多校区大学本身就因为地理位置分散而增加了各校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交流互动是关键环节。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视音频技术、网络互动工具以及各种社会性软件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师生的学习共同体,营造同属一个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归属感,从而减少不同校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师生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采用哪一种网络教学模式,都应该根据课程需要以及师生日程表来安排一定时间的面对面交流,以最大程度地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从而保证多校区大学网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焕燕,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可共享性,湖南:中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2] 刘彬、王申申,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

[3] 岳成美,高校多校区:教学管理模式探讨,甘肃: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2期.

[4] 钟恩升、华菊翠、葛继平,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办学成本递增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校区公平师生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必须公平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