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研究

2017-01-17 20:20刘丹柏
亚太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高等院校教学研究

刘丹柏

摘 要:近百年来,国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国学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也可谓起起伏伏。基于国学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之基础,本文针对国学教育的发展之路,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45-01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的曲折之路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自幼儿园至高等学府的“必修科目”,国学教育需要保持传承的延续。西方文明要学,传统文化更不可丢。近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情的跌宕起伏,国学教育也经历的生死轮回。

总结近代以来的国学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末,属于国学教育意识的初兴起时期,人们摆脱了洋务运动以来专注于学习西方文明的偏见,开始注重探索国学的深邃精神,出现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章炳麟(章太炎),梁漱溟,胡适以及南怀瑾等国学大师,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传承与贡献功不可没。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初,属于国学教育受损失最严重的时期。特别是在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时期,国学精粹几乎被损失殆尽,国学大师也损失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国学教育止步不前。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中期以来,国学教育意识重新被唤醒。甚至将国学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命运的高度,国学教育层次和水平得以修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在国内得以传承,在海外还建立了例如孔子学院等传承中华文明的教育机构。中华文明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与赞赏,国学教育有了深厚的传承基础。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学府,对于国学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义不容辞,如何引导我们的年轻人正确客观地认识国学的博大精深,重视国学素养的自我提升,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任。

二、近代以来国学教育命运多舛的反思

本文认为,近百年来国学教育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因素

高等院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的历史背景的影响,国运昌则国学扬,国运衰则国学弱。民国期间,高等学府出现了诸多的国学大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国力弱的历史大背景,注定了此种辉煌只能昙花一现,要想保持下去,不断涌现国学奇才实为困难,诸多国内军阀混战、国际日本侵华、列强环伺等不利条件限制了国学教育的发展与传承。

(二)教育组织因素

国学教育的发展光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长远不了的,要靠组织的力量,大家的力量加以推进。自民国以来,各大高等院校陆续建立了研究国学的组织机构,无论是在大陆还是港澳台,甚至包括海外的高等学府陆续建立了诸多的国学研究机构。例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及扩展至海外的红学、敦煌学等研究机构与组织,都是对民国时期所属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恢复和继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国学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能够集点成线,聚线成面,蔚为大观,引领一时文化教育思潮。

(三)师资水平因素

国学教育的发展离开的教育工作者的传授,高等院校国学师资力量的强弱也同样影响着国学教育的质量与前景。国学教育的影响力,直接受到高等院校国学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明国时期国学教育的兴盛,是诸多大师孜孜不倦的付出。1931年,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国学教育需要此种正确追求与学习态度,不被物质世界所驱使。

总之,高等院校国学教育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高等院校又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同的国学教育形式,既能百花齐放又容易形成层次不齐,滥竽充数的野蛮生长情况。需要我们教育界对国学教育形成一定的共识,争取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予以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高等院校国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国学教育发展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

对国学应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国学的发展是经历过上千年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知识精髓,对其要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同时,国学又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对于某些国学中的观点已不合时宜,要慎重地予以替换取舍,不可苛求国学的完美,亦不可吹毛求疵予以随意摒弃。国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变“唯学历”为“唯造诣”

要摒弃唯学历论,在国学方面应遵循唯才学论,只要有深厚的国学造诣,可以适当降低对任职者学历的要求。一方面,老教师应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将国学精髓传授于中国青年教师;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也应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国学修养,不可存有以国学牟利之私心,应有传承国学之敬畏之心。除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学行政管理队伍外,师资力量可以考虑采取教师岗位专聘、在职教师双聘、退休教师返聘以及对外招聘等四种形式进行组建,同时面向海内外招聘部分国学专家教授。

(三)为国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对于实力弱的高职类、民办类院校可以考虑开设大学语文、社交礼仪等类课程,设立国学社团;对于实力稍强的一二本院校可以考虑在非国学专业增设国学选修课,建立国学研讨交流组织;对于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可以考虑开设专业程度较高的国学课程,同时建立国学研究机构。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人民大学于2005年5月组建了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于当年9月正式招生。人大国学院设立了国学基础教研室、国学经典教研室、国际汉学教研室等相关教研室,是国学教育组织保障的典型代表。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果.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2).

[2]郭学利,高红梅.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7).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高等院校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