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李玲
摘 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与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强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既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大学生时代特点的现实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对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梳理出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构想。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素养;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41-01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这个新兴概念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时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大学生在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上将变得更加全面。
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分析、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1]。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目前,国内中小学基础教育较少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高校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任重道远。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教育内容的通识性。
二、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途径相对单一,无法与时代接轨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信息检索、计算机基础等通识课程来完成,这种培养途径相对单一,仍然属于传统思维模式,与“互联网+”思维极不相称,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主观能动性。高校如果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仅定位在对信息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技能的培养上,那么结果就是,学生具备了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却不具备分析、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信息道德,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学生当然就不能有效解决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诠释信息素养教育宗旨
从前文中提到的信息素养内涵来看,高校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我们知道,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依据,信息素养通识教育也不例外。据调查,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然而采用的教材却是五花八门,有与信息检索联系在一起的,也有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单独以“信息素养“冠名的教材,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教材,其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上还是信息检索与计算机相关内容占据的时间较长。由此可知,我国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重心无论是从培养途径还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讲,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对学生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素养教育相比相差甚远。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只在一些文件里面有所涉及。由于全国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再加上各高校根据区域经济情况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理解也不一致,所以现阶段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较混乱,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当然,信息素养课程考核就更不用说了,在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下也就是走走形式,很难通过考核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三、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思考
(一)信息素养教育与其它通识课程融合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无论是信息检索能力也好,还是计算机能力也好,都仅仅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高校仅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显然难以支撑“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求。那么,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如何走进其它通识课程,让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得以在其它课程中延续,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启动,推动着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而与互联网同行,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教育因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微课平台,搭建移动学习环境作为教学变革创新的一项任务,尤为重要,目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全面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指依据信息素养标准所建立的评估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的评价体系[2]。教师在创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时候,如何根据信息素养标准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值得思考,可以尝试从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伦理及创新等多个方面来测量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真实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当今“互联网+”席卷一切的云时代中,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教育内容的通识性,有效地促使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开拓多种培养途径,深化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扩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适用性。那么,笔者相信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李复郡,贾涵.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
[2]王宇芳,李晓玲,符礼平,许美荣.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本科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图书情报工作,2011(6).
[3]张瑞红.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8).
[4]钱毅,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讨[J].情报探索,2013(1):26-28.
[5]赵任颖.“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案探究[J].新课程(下),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