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思考

2017-01-17 15:55钟立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钟立龙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对企业而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因而,企业须做到把握“第一要务”打造和谐基石;协调利益关系,把握和谐临界;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坚持依法治企,提供和谐保证。

关键词:和谐;第一要务;制度建设;利益关系;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2

0 引言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一次大会;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也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企业作为生产力的主力,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社会生产与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科技创新、精神财富、精神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建设者、推动者,决定了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企业作为生产力的主力,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社会生产与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科技创新、精神财富、精神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建设者、推动者,决定了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企业的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1 把握“第一要务”,打造和谐基石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广大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谈企业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发展不仅是振兴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

回顾30多年改革的历程,企业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型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小康型的历史性跨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又处于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由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割据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引起的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环境保护措施不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矛盾,不仅在干扰着中国的社会稳定,也对经济发展本身构成了威胁。在企业内部,由于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攀比,利益冲突增多,从而削弱了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给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这些不和谐因素,只能说明企业发展得还不够。解决这些不和谐因素,关键还是要靠发展,靠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使其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才能更好地改善广大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毕竟,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那样,我们的职工就能各得其所,不仅企业内部和谐,也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但事实上我们的企业目前还做不到这些,仍处在爬坡阶段。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继续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把企业经济效益搞上去。

2 坚持依法治企,提供和谐保证

人与人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社会公平,具体体现在制度公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平、制度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因此,和谐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相对平衡,更是一种精神诉求。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企业的制度体系反映出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法规,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和谐的根本保证;而是否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则是企业人治和法治的分水岭,决定着人心向背。当前,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制度、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如何用人,关系到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最大的公平问题,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收入如何分配则直接反映出企业发展成果的流向,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样是关系公平的大问题。这些年,企业坚持改革创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行的制度要么过于抽象或主观性太强;要么弹性太大,不具备操作性;要么不能很好反映市场普遍的价值取向。制度缺失和不科学,或不按制度办事,导致用人中的拍脑袋,也助长了少数投机者动歪脑筋。所有这些,都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企业凝聚力,降低企业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企业不和谐的根源。

构建和谐企业同时要求企业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制度执行中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随着企业员工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正逐步由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平诉求。利益诉求的满足取决于分配什么、分配多少,而公平诉求的满足则取决于谁来分配、如何分配。后面这个问题越来越摆到突出位置,是我们的改革事业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背景。没有民主,就很难说有公正,也不会有公平。这方面,企业工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宣讲企业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等,给广大职工创造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

3 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只强调社会利益,忽视个体价值和个人发展的传统思想,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重要的是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以人为本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和测量手段的科学,也不否认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而是强调文化耕心和意识自觉,以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把激发个体活力与形成集体合力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尊重人、关怀人、激励人,注重启发人的自觉性,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转变为职工群众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把主体“激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大力倡导公正、诚信、敬业、协作、高效、共赢和追求卓越的优秀文化品质,实现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样,我们就能形成一种既能鼓励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展现,又能实现群体创造能力的和谐文化景观。同时,要保持企业核心理念与各项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即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相应的制度来支持,切不可自相矛盾,埋下不和谐的根。

要倡导积极坦诚、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干群关系。领导干部首先要把架子放下来,把身子沉下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效拓展和谐氛围,有效实施人文关怀,使干群关系更深一点,鱼水关系更近一点。要引导干部职工养成健康积极的财富观、消费观和生活观。中国近些年来对财富的一些过度宣扬,无形将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与财富和地位画上了等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扭曲和失衡。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思索和反省。

4 协调利益关系,把握和谐临界点

构建和谐企业,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化解内部矛盾,把握住“稳定”这个和谐“临界点”。

其实,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形势的变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暴露出来,职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和帮助,如果能把这些具体、现实,又是职工最关心的事情办好,必定会极大地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自觉把个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达到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和睦相处。要本着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否则,连眼前的、直接的、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职工就会有失落感,与企业产生距离感,企业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要深入分析当前企业内部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在加快改革、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后果,认真分析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兼顾了企业和最广大职工的利益,预防留下后遗症。当问题苗头出现时,要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法律等方式,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要畅通诉求渠道,对职工反应的问题要及时回应,做到服务态度热情、政策依据充分、处理意见明确。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稳定并不等于和谐。稳定是矛盾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静态表现,是短暂的;和谐则是构成主体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动态表现,是持久的。因此,“稳定”是和谐的最基本要求,是和谐的临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要把握好这个临界点,继续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以稳定保和谐,以稳定促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我们兴企能力的重要检验,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好影响和谐的各要素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Z].

[2] 舒炼.矛盾的和谐性与竞争性[N].学习时报,2006.11.20.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