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琦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析
——以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李帅琦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生学历作为我国最高层次学历,国家对其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其课程设置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的质量高低。本文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上海某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具体肯定了目前课程设置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现存的问题,对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
为大力响应“科教兴国”“十三五规划”,一直以来我国都在重点发展教育事业。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其综合实力的强弱。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问题显然已经被我国摆在首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我国坚持以教育为本,培养21世纪新人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倾向。如北京、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11.7%,11.12%。截止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达到300.5万人。这表明随着教育的普及,国家越来越需要培养高层次运用型人才。研究生作为我国最高学历层次,对其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具体是指高校为研究生所开设的总体课程科目和课时数安排[1]。本文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
1977年我国开始恢复研究生教育,自那以来,我国从未间断对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课程因为专业划分过细只有1-2门非常有限的课程,到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所有为此探索的学者的努力。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部分。学位课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及专业课,非学位课包括专业课程和跨选课,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一定的学分,方可进行毕业答辩、顺利毕业。
以上海某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来说,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30个学分。其中学位课所修学分应不少于16个学分,非学位课所修学分不超过4学分。(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
从课程结构上来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非必修课。必修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非必修课种类繁多,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课程总量上来看,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0个学分,每一门课程通常是1到2个学分,少许的课程是3到4个学分。课程总量的安排合理,不会因时间过少使学生感觉无事可做,又不至于因课程过于繁重让学生感到压力大难以完成。上海某大学规定修满30学分方可毕业,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对其他科目感兴趣的学生也可另外多选课程适当地多修学分。从课程时间安排上来看,春季开设课程包括教育管理学等14门学科,秋季开设课程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12门学科。时间安排相对均匀合理,证硕士研究生分配相对平均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把学分修完。这就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自己所学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专业课所占比例较大,基本涵盖本专业所需研究的科目,专业性较强,突出了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能让学生掌握其专业领域的必备知识,成为专业性人才。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公共英语的设置表明了重视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和外语课的学习。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关于修订研究生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为参考依据,虽然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依然存在不妥之处。
(一)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阶段相比层级性不够
对于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研究生课程设置层级性不足是一个弊端。与新的专业所学内容相比,学生考研时所准备的专业考试内容相对浅显,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其精髓,相当于一个完全新的领域,缺少一定的过渡性。所以在知识的接受这方面相对比较费力。这就需要学生课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查阅资料,搜索文献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所选专业与自己本科时的专业关联不大,学生很容易就会把本科四年所学知识遗忘。而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同的同学来说,通过随机采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得出结论,46.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一般,19.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较小,不能很好地实现与本科课程的有效对接,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上,本科生注重的是学习,接受知识,而研究生则应该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得以体现。因此则需要研究生课程设置突显出能够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生公共课的设置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小到小学生,大到中考高考,乃至考研等重要考试,都离不开大大小小的检测。可谓是从小耳濡目染。通过考试的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而研究生安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相比本科所学并没有提高其深度,甚至教材和本科时期所用相同。此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一般集中在四五个班合并在一起的大教室,人多且嘈杂,老师讲课很容易分心。再者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并不能做到针对性教学,课堂效果并不良好,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的设置在客观上占据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和选择有兴趣课程的选修机会。笔者认为非哲学系的同学只要稍作了解即可,相关专业的同学则可深入研究。
再说公共英语。研究生授课形式与本科授课形式无异,内容也相对基础和简单。我国已经加入WTO,英语显然已经作为一种日常交流工具。作为研究生来说,英语水平应该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本科毕业要求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四﹑六级,而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程内容却达不到CET-6程度水平。尤其对本科专业是英语的同学来说,公共英语的内容则更为显得浅显。公共英语考核方式多为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内容也相对容易,老师一般会提前给学生划出范围,学生将会有目的地复习,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达不到测试的效果。研究生阶段应加强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与本科英语学习区别开来,得到进一步层次的提高,研究生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更应该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机会,重点突出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显然,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课程设置的状况与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适当加大英语难度和考试灵活度,区别于本科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方法。
(三)专业课课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
硕士研究生教育宗旨是培养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就研究生教材和上课方式来看,却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作。观察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事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同学还在少数。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关工作,缺乏经验,大多放弃自己的本职专业而从事其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这就跟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有关。上课方式应以学生主动摸索和思考为主,老师点拨为辅,而并非老师一直灌输理论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创新”,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发展创造,提出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去钻研,去研究,成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增强课程与市场的联系。授课方式也不仅仅限于课堂,可以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强调课程的灵活性,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烘托课堂氛围加以互动,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研究人才。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当适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研究生目标培养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开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及时反映出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当前,“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科学技术实力的大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然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研究生课程设置可结合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61-64.
[2]霍静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91-193.
[3]郭雅丽,永泰,华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47-50.
[4]李海生.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简析[J].中国研究生,2005(2):21-25.
李帅琦(1994-),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